永生辉煌-十八世纪的战争(转帖,作者未知)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永生辉煌> 十八世纪的战争(转帖,作者未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十八世纪的战争(转帖,作者未知)(1 / 2)

看到许多人对那时的战术不理解,觉得没必要排成线式横列对射。

其实只要仔细研究的话,就知道那是当时唯一的选择了:

首先,限于火枪射击精度差的原因,就必须将其集中起来才能有效。举个例子:一名火枪手在50米远的距离射击敌人有时会射不中,但5名火枪手站成一排齐射就会百发百中了;并且因为装弹缓慢,所以当两队横列在50米内对射时,双方就能抗得住了。不象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还用拿破仑方阵式人海战术对德国机枪,结果一天就死伤6万多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欧洲的战术都是一样的,如果是欧洲国家对亚洲国家时,你就会发现亚洲国家用散兵线冲锋,而欧洲国家线式齐射;两个欧洲国家时:互相对射,你一枪后再我一枪。

其次,还涉及到当时的文化影响,如果不按人们认定的方式堂堂正正战斗的话(比如搞偷袭),就会被文明国家所不齿,所以综上所诉,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排成一字队型去迎接敌人的枪弹了。以下是转贴:

绅士时代的战争

在18世纪的欧洲及北美的战争中,绅士风度被发扬到了极致,作战的双方既可以你死我活地搏杀,也可以心平气和地侃侃而谈。

军乐队

凡是看过有关那个时代战争电影的想来都会发现两军交战,总有军乐队相伴左右。作为现代人似乎很难理解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怎么还要找一帮人来吹拉弹唱?在那个时候,几乎各个欧洲国家的部队几乎全部配备军乐队,基本上的编制是每个连队配属3名鼓手或是笛手。实际上,作为军乐队的首要任务是替指挥官传递作战信号和指示。当时作战,可没有什么“无线电”之类的好东西,对士兵在战场进行大范围的命令十分困难。相较而言,依靠鼓手们来敲出作战信号就变得十分方便可行了。换言之,不同的军乐也就象征着不同作战命令。再者,18世纪的战斗所采取的最常见队型既所谓“线形战术”,这有利于发挥大规模排枪齐射的威力,但同时也要求是并行军时的步调一致划一,如此乐手就可以让士兵们根据他们乐曲的节奏来掌握自己的步伐,维持战线的队形。在战场,有着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作战双方都应不主动地向对方的军乐手攻击,凡是主动对军乐手袭击的一方往往会被舆论斥为“卑鄙的小人”。

军官

至于军官在那时也就像类似的“优惠”政策,既在进行射击的不应把对方指挥官作为瞄准目标。一个标准18世纪的欧洲步兵连的编制为,一名上尉,一或两名中尉,一或两名少尉,5名下士和3名乐手及140名列兵。所有准尉以上的被视为军官。最明显的识别就是,军官一般手里都会拿着一把长矛,以作为指挥之用。

从左至右,a为尉级军官b为校级军官c为军乐手d为掷弹兵e为普通步兵

当然这种规矩并不是人人都会遵守的。在美国独立战争时,被英国视为乡巴佬的美国军队几乎每次都在战场上首先射击军官。英军司令考瓦立不止一次地对此大加抱怨。有一次他对前来与他谈判战俘交换时的一位美国军官如此说到。“如您所知,在文明战斗中,我们不应该显示出不合时宜的敌意。我的上校先生,想象一下,双方群龙无首地混战一气,是多遭的事啊。这应该有军官,真正的绅士来指挥与控制。在适当的时候,来控制士兵们的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