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一晃就三年啦。三年是个什么概念呢?三年时间说短,有一千来个日日夜夜;说长,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杨登科面色愀然,不免生出今夕何夕之慨。
杨登科在里面呆了这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三年,这天终于又重新获得了自由。
已经如愿做上了教育局副局长的聂小菊对司法上的事不甚了了,并不知道杨登科的服刑起始时间是他走进检察院的那一天,所以杨登科出狱时,她没有赶来接他。
杨登科是一个人从容回到九中的。其实他乐意一个人不慌不忙回家,这样他可以在他熟悉的土地上找回三年前的记忆,想想今后的日子怎么去过。这三年,对别人来说也许稀松平常,对他来说可是人生一个大坎,现在他终于迈了过去。过去了就好了,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了。回农业局已经没有可能,服过刑的人哪还有资格去做公务员?但生存下去应该是没问题的。聂小菊有工作,不用你操心。她收着那张30万元的龙卡,自己又不笨,拿去做点小本经营,总能养活自己和儿子。就是不动那30万元,存在银行里,即使利率再低,一年也有好几千元利息。何况董志良许过愿的,他肯定会替自己谋一份挣钱的差事。他已是位高权重的市委副书记,在贵都市范围内,放个响屁也有人当作金科玉律,他要给人找个事,一个电话或一张条子完全就可搞定。如今可是市场经济,早几年那些离开机关下海的人,不少都混出了名堂,好不让人眼馋。自己就当是下海吧,海阔凭鱼跃,说不定到了海里,扑腾得几趟,有朝一日,不成大款,成个小款也未可料矣。
这么想着,杨登科不由得沾沾自喜起来,好像此番不是去狱中服了三年刑,而是到哈佛或剑桥拿了个洋博士回来,日后将前途无量,终成大器。
当然杨登科设想得最多的还是跟聂小菊见面后的惊喜。他要好好地看看自己的女人,究竟又过去了三年,她独自撑着这个家,还要替身陷囹圄的丈夫忧心,也太不容易了。她可能又老了些。不过老有时也是成熟的标志,成熟女人更有风韵。杨登科甚至设想起两个人见面后的热拥和深吻,那一定是最令人销魂的。可能这些都来不及,他们会省去一切过程,直奔主题,彼此将储存了三年的激情和能量交与对方。
这么设想着,杨登科脸上竟烫烫的了。
很快到了九中门口。这是正午时分,传达室里的老头在打盹,杨登科没有惊动他,直接走了进去。师生们看来也在午休,校园里静悄悄的,树悠上了贵水大桥,慢慢就到了大桥中间。这里刚发生过一起车祸,护拦被车子冲歪,还没来得及修复。杨登科就站在缺口处不动了。他低头望着桥下湍急的流水,心上滋生起一个念头。开始他还有些犹豫,渐渐这个念头强烈起来,他就有些无法自抑了。是呀,如今这个世界跟自己再没有任何关系了,那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人生几十年,谁都会走这条路的,虽然先后有序,最后的归属都是一样啊。
永别了!
对着这个生活了四十余年的世界,杨登科无声地说出这么三个字,再次瞥了迷蒙的城市一眼,起身就要往下跳去。
可就在此时,城市上空突然当地一下,响起洪亮的钟声。杨登科下意识地抬了一下头,原来钟声来自不远处高楼上的大钟,大钟的时针正指向5时。杨登科想,急什么呢?等钟声响毕再往下跳也不为迟呀。他于是立住了,一边目不转睛盯着大钟,一边等待那悦耳的钟声继续当当当一下一下敲响着,震撼着这个灰色的城市。
钟声很快敲完,杨登科的目光却还留在大钟的时针上。他想起来了,三年前的这一天,也是这个时候,他把那个天大的秘密托付给了一个叫做丁雨亭的女孩。丁雨亭还向他许过愿,每年的这一天,她就会在红杏楼里等待自己。杨登科激灵了一下。是呀,不是还有那个秘密么?为什么不把它拿回来,让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如果自己放弃了那个秘密,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死了,岂不是放过了董志良,让他继续在这个世上为非作歹?
那么丁雨亭真的会信守诺言么?杨登科记得当时将那个秘密交给丁雨亭时,自己是毫不怀疑她的真诚的。可过后杨登科还是有些担心,疑心她是逢场作戏,也许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