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人生-第10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1 / 2)

现代人要把满足的准点,设在比眼前能力略高的位置。

谈快乐,人们总会想到“知足常乐”这句话。现代人的快乐,自然也是如此,只是那知足的“准点”与旧时大有不同。老一辈的人通常把那满足的准点放在与自己当时生活水准相当的位置,于是眼前的一切,虽不极佳,倒也合人意,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便十分快乐;但是现代人,因为科技进步太快,刚出品的东西,往往已是不久便要落伍的,所以那满足的准点,只好设在比眼前能力略高的位置,或许有读者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是只要您想想家中有多少尚在分期付款的东西,便会了解我所说的意思。古人往往是游刃有余、行有余力,才做下一步;现代人却往往是力有不逮时,已经开始进行、开始享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赶得上时代。所以就:“知足常乐”而言,现代人是以赶上最新的、企及更高的理想来满足自己,来使自己快乐。

消极地等风雨过去,不如积极地冲过风雨。

记得前年,有位在国际贸易上非常成功的朋友跟我到纽约的中国城观光,我提到中国人“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格言,他立刻表示强烈的反对:“当你等到风平浪静,海阔天空时,别人早已冲过暴风雨,到达宁静的彼岸了。所以在现代社会,应当面对风雨,接受挑战,冲出暴风圈。”

去岁我回国坐计程车,看到一辆小轿车上撞上路边的树。“一定是开得太快了,所以闪避不及。”我说。

“只怪他反应不够快,所以撞上树。”年轻的司机表示。

在这个人口爆炸、动乱纷争、暄嚣扰攘又瞬息万变的现代环境中,我们应该是等待风平浪静式的宁静,躲在月白风情、渔舟唱晚的山间水畔,找寻那古典的恬然自得,还是冲过风雨,冲出险阻,在企及更高的理想下,享受那“争取来的满足与宁静”呢?

请读者诸君,自己斟酌吧!

第三章吾家有子初长成

自从写了“超越自己”,突然成为教子专家,其实天下父母心皆同,子女心也差不多,我只是说出一些大家都有的问题,引起许多共鸣而已。

“吾家有子初长成”,是我为财富人生杂志撰写的一系列文章,看来生动有趣,实在是与大家分享我的“头痛时间”。

当然,也开了一些头痛药!

妈妈是超人,不能叫累!叫累也不能生病!生病也不能不烧饭!烧的饭一定要好吃!

超级妈妈

故事一:

深夜一点钟,从画室走出来,看见儿子正慢条斯理地在吃他的意大利通心面,老婆则两手撑着垃圾袋,站在餐桌前:“快点吃了!把纸盘丢进来,我好拿出去,明天一清早收垃圾,晚上就得放到马路边!”

儿子懒洋洋地,一付死相地吃完把刀叉往盘子上一扔,就转身回房子,留下做母亲的,佝着背绑垃圾袋,又打开前门,披一件外套,冒着纽约十一月的霜寒,把袋子拿到路边去。

故事二:

深夜一点钟,我跟儿子同吃消夜,老婆因为身体不舒服,早早就休息了,所以我也只好勉强吃儿子用微波炉做的意大利罐头丸面。我先吃完,迳自将刀叉拿去洗,并回头对儿子说:“把脏东西收拾一下,一齐丢到垃圾筒里,楼下也检查检查,有没有垃圾,然后拿出去!?说完就进卧室了。

只听得儿子匆匆忙忙的脚步,楼上楼下地传来,再就是开衣橱和大门的声音,居然没多久,外面的灯光便熄灭了,想必他已及时就寝。

故事三:

车房里先传来车子的引擎发动声,跟着,浴室里便响起吹风机的轰轰声,十分钟之后,楼梯上脚步声响起,做母亲的尖声喊:“快一点!吹个头要吹多久,再不快你就要迟到了!”

又隔了半天,才听见儿子下楼和关车门的声音,以及车子冲出门,疾转弯而去的吱吱轮胎摩擦响。想必一路上都在训儿子。

只是当天儿子又迟到了!

故事四:

老婆住院,我早上不教课、不开车、不出门,儿子前一晚就发了愁,早早上床,天没亮就轻手轻脚地起床,自己开冰箱,也不知弄了什么东西吃,吹风机响了两分钟不到,就人去楼空。

晚上儿子顶着北风回到家,直喊冷,先问妈妈什么时候出院,吃完饭,急急地去做功课,说是因为巴士来得慢,早上差一点迟到,今天要提前睡,第二天更早起。

临睡又问了一遍:“妈妈什么时候出院?”

上面这四个画面,相信是每个家庭都可能经验的,却由其中提供许多值得深思的事。

母亲(也可能是父亲,但多半是母亲,所以本文中以母亲为假设。)往往巨细靡遗,对子女照拂得无微不至,在她的心中,即使孩子已经十六、七岁,仍然可能会因为鞋带系不好,一脚踏住另一脚的鞋带而跌倒,所以当孩子系鞋带时,她还要目不转晴地看着。

即使有一天她不得不叫孩子自己做事,也要千叮万嘱,唯恐有什么闪失,可以说:她在帮助孩子思考!

在孩子心中,母亲常是无所不能的,她可以早上五点钟起床,做早餐,送孩子上学,自己去上班,经过超级市场买菜,赶回家烧饭、洗衣、催孩子做功课、练琴、记帐,打骂着孩了上床,东摸摸、西理理,忙到深夜睡,而第二天:又是生龙活虎,早上五点多钟就忙里忙外的——超级妈妈!

避免我这样过一生

美国电视上有个感冒药的广告:妈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妈妈感冒了!”

大儿子、二儿子、大丫头、二丫头、小毛头、加上老公,全傻了眼地问:“我们怎么办?”

于是感冒药画面插入,母亲吃下去。

哗!

超级妈妈重显神威,全家人乃大欢喜!(旁白:请服用xx牌感冒药!)

问题是,这个超级妈妈会得到怎样的回馈?她会受到子女多大的感激?她又是否能够教育出具有独立人格,且知道孝顺的子女?

答案常是令人失望的——不!不!不!

因为她是超级妈妈啊!她本不该生病,也不需要子女照顾!她既然不需要,我们又何必去照顾她呢!

于是许多子女就这样地被呵护、被帮忙思考,成了标准的mammt's…bab?“!

于是许多母亲就“我这样过一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前面“家庭纪录”的第二、四两项,诚然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愈去爱的人,愈懂得什么叫做爱!

人性有个基本的表现,不是被爱得愈多的人,愈懂得去爱,反而是愈去爱的人,愈懂得什么叫做爱!也可以说:愈是奉献给对方,愈会加深地去爱对方!

我们常会发现,年轻父母养的孩子比较不会回馈父母,因为父母都健在,也仍然像是他的朋友一样,他不必去操心,相反地,那些老寡母带大的小孩子,却常比较孝顺。这是为什么?

因为那些孩子未成年时,母亲已经年老,他一方面需要靠母亲养育,一方面又得随时注意母亲的身体,并帮助母亲,否则老母大去,或是重病,孩子就会顿失所依。

那孩子既有忧患意识,母子之间,更是相依为命的!那母亲不是单方面付出,而是在孩子未成年时,便已经获得孩子回馈、关心与照顾。套一句“陈情表”中的句子,那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的“孝”,不正是这样来的吗?

此外人性又有另一个基本表现,就是“没有失的‘得’,不觉其得之可贵;失而复得之‘得’,愈觉其可珍!”

相信每个作母亲多年的,都经验过,自己离家多时之后返回,所见到的一双双殷切、盼望而欣喜的眼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