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山的爷爷是个地道的农民,爹也是继承上辈的优良传统,种地使唤牛是好手,在生产队的时候,只要牛上了他的手上,再倔强的牛脾气也乖乖的跟着他走,人称“牛爷”一点也不虚夸。
在农村,这样的人海了去了。真要说刘大山家族里能震住人,一说出来能让人翘大拇指的,那就要说是刘大山的三爷爷刘祥云了。刘大山的三爷爷从小就当了兵,先是跟着武工队,打跑了驻扎在临海县城的日本鬼子,又跟着大部队一走七八年就没有了音信。家里人都认为这条小命算是白搭上了,渐渐的也就不再念叨,因为那时这样的情况也是村村都有,而且不是个少数。
可能是沾了名字的光,战争无情子弹不长眼,人家有“祥云”相伴。一九六五一开春。刘祥云回来了,而且是风风光光的回来的。出去的时候是个楞头小子,现在一下子成了带警卫的团长了。
刘祥云回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乡里,乡里的头头脑脑也赶到了凤凰村。那时刘大山还是个小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娘欢天喜地的忙着招呼客人去了,刚刚学会走路的刘大山,进了堂屋,想迈腿没成想腿没过去,人一“咕噜”翻了个跟头。
“哇——”的一声开了腔,堂屋里坐着的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这孩子身上。刘大山的三爷爷一把抱起孩子,说也奇怪了,孩子不哭了,伸出小手去摸军帽上的帽徽。
众人不失时机的说起顺耳的话,乡长说你看这孩子那宽脑门就随他三爷爷啊。刘祥云摸摸自己的脑门,再看看孩子刚刚被磕出血印子的小脑门,也点头说是。乡联防所的所长说看这孩子去摸帽徽就知道他长大了准也红星闪闪放光芒。
刘大山的三爷爷一高兴,把头顶的帽子摘下来,戴在刘大山的小脑袋上,一下子把小家伙的眼睛带鼻子一块给蒙住了,急得直打转转,乐的众人大笑。
刘大山初中一毕业,本来想去当兵的。正好乡派出所里招联防队员,当时刘大山是乡里点名要的,不为别的,就为他苗正根红。
刘大山也争气,无论干什么都抢在前面。虽然有点出风头,可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候,不是任何人都能冲锋在前头的。刘大山不是不怕死,因为在他来当联防队员的时候,乡长给他话了:“你小子别给三爷爷丢脸,干好了过几年后给你转正!”
几年后,刘大山不但转了正,还跟乡长的小女儿结了婚。乐的“牛爷”合不拢嘴。
刘大山回家的时候,“牛爷”围着儿子转了三圈,转的刘大山直迷糊,问:“爹,你是咋地了?”
牛爷把手往后一背,也没搭理儿子出门上了牛棚。刘大山只隐约听到他嘟囔了句:“耳朵锤子不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