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会。”经理随心所欲地回答着。
坐在陈正之旁边的那个朋友这时煞有见识地说,“我认为要挑选一所一流的学校,把孩子从小就放在那个环境里,使他耳濡目染,这样他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知识陶冶,成长得绿意茸茸,把憧憬及时地抖向天空。”
美丽的阿姨反对了,发表了她的观点,“从小把孩子放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这样会使他受到拘束,甚至会影响到他的性格的健康,成长是一个自然地过程,我们只有在不违背自然次序的前提下增加他的知识和能力,否则,过早的压力与束缚谁也不能预料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不要以为孩子可以在我们的要求下千依百顺,其实,在他的个性受到阻碍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巨大的反抗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要么就是他倔强地胜利了,要么就是破坏了他的天性,但是不管哪一种情况都是发生了扭曲,它将会是一种不幸。”
那个朋友显然也在反对对方的观点,坚持道,“美丽的姑娘,如你所说,教育对我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了,如果只是任凭个性的自由发展而不加以修正,那么人的思想就会长得像野草一样蓬松杂芜,既然社会把教育当作一件人为的大事,我们就不能疏忽它的作用,破坏它的规则,否定它既定的方和圆。”
美丽的姑娘接着说,“我还是坚持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应该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我认为把孩子放置在某个特定的环境就好比把一棵树苗从深厚的土壤移栽到一个盆景,它会失去一种热爱蓝天的胸怀,从而削弱了某些人性的力量,变得沉默更多,保守更多,对性格地约束更多,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更好的成长方式。”
为了不至于发生口角,薛如丝心怀感激地对他们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教育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问的原因,应该说,因材施教,个体的不同用来教育的方式也会迥然不同。”她努力地表现出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以免让别人产生情绪上的影响,“我想,教育的环境过紧,过于严厉与苛刻,会让孩子产生过大的压力,过早地感觉到疲惫和厌倦,如果过于松弛,听之任之,他就会变得放纵,贪玩,不思进取,甚至懒惰,游手好闲,因此教育是一根拴系人的绳索,要紧也要松,做到张弛有度,并且根据人的性格的差异在紧和松的程度上也会截然不同。自觉性好的人就无需过于约束和看管,给他更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培养他的爱好,自制力差的人就必需有更多更好的管制,总之,一个品学兼优的青年与他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就是一柄美丽且锋利的斧子,斫去多余的,留下实用的。”
蒋兰兰眉开眼笑,高兴地赞道,“我的孙儿有一个如此知情的母亲,我感到真正地踏实,放心。”她那么喜欢地看着薛如丝,接着说,“孩子,从你的脚进入陈家的大门的那一天起,你的知书达理和美丽就被我深深地喜欢上了,陈家有你的存在,我感到十分安心。”
薛如丝的脸上全是幸福的神色,那么红润,那么情切,说道,“我是陈家的女人,陈家的媳妇,我应该做好陈家女人的职责:相夫教子。我有一个现在说来还比较遥远愿望,它就是把我的孩子送到国外去,以便培养他适应陌生的环境的能力。有的时候,一种好的适应能力会帮助一个人去完成他的事业,适应能力强的人往往会意志坚强,在生活的挫折面前不屈不挠,不容易丧失信心。”
大家都赞同这个想法,之后陈正之补充说道,“中华民族拥有多少博大精深的学问,在这点上是任何其它民族所无法相媲美的,如果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是为了学习到一种技能,我不赞成,如果是为了培养他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是我所希望的,它将会有益于一个人在面对挑战与困难时能够冷静和敢于承受压力,为了增加它的韧性,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更换环境会是一种好的方法,有利于他的视野发现新的东西,调节心态。”
蒋兰兰紧接着说,“这个建意我完全接受,虽然这样做会给我们带来离别的难受,但是我希望我的孙子在以后的人生中拥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得到很好的适应能力,使他的思想认识不受限于某些狭隘与偏见。我想,在大海中较量过的人,他就会获得具有威慑的力量与镇定,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就会出手不凡。”
经理说道,“既然我们都认为到一个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环境里去会是一种有益的锻炼,那么在合适的时候我们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在这么多人热情地关怀里,他的成长将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这时,众人的目光把孩子凝视的时候,他们意外地发现他已经在美丽的阿姨的怀里睡着了,他的右手还握着插蛋糕的叉子,从他安详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正在甜美的梦乡里,这样的年龄,是无论做了什么事也不会犯过错的年龄。
大家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薛如丝没有把她的儿子带回雪沁园,陈滔被他的奶奶带回了另一栋漂亮的房子。
回到雪沁园,薛如丝默无声息地徘徊了很久,她很幸福,也很快乐,眼前的一切都让她感到那么地美,那么地亲切,这真是一个令她陶醉的地方,她对自己地选择感到那么地满意和庆幸。
她那么甜蜜地说,“现在的生活比我想象中的样子更迷人,更和谐,更顺心如意,看来宽裕也并不是腐化生活的诱饵,至少我相信人性里的诚实是存在着的,现在,我完全有理由生活得无忧无虑。”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