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早上,地震后的第三天。第三梯队的某集团军一万名战士接首长命令开进了县城。进行最后一次的拉网式搜索。而英雄团的所有战士全部往周边乡村展开。
魏湘带着队员来到医疗处的停尸房,他先要求大家按照规定对房间进行了全面的喷洒消毒药剂,才带着大家把已经登记了尸体往郊区民兵连挖好的大坑里搬运。这项工作很重、很累、很苦,每人都必须来回跑无数次,而且全身都包裹在防护衣里。但是没有人叫苦,大家都把这当成是报效祖国的最好方式。而宋萍则带着宋玉平挨个营房地向大家讲解着防疫的知识。大家都在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都在与时间进行着赛跑。
而此时,通海县高大公社的革委会主任的李祖德正向刚到这里的英雄团胡团长介绍着当时的情况。
“当那似飞机又似大炮轰鸣的声音和紧接着而来的剧烈的颠簸摇晃将大家从梦乡中惊醒时,夺门而出的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强烈地震发生后,我家里的10口人全部被埋在倒塌的土墙下面。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现,是不是帝、修、反搞突然袭击,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李祖德回忆说,“我身为公社领导,应立即组织民兵投入战斗。接着我从倒屋里挣扎着爬出来,顾不得抢救家人,立即召集民兵,并抢出了被埋的武器弹药。”
“有人在高喊‘敌人的原子弹打来了!’于是,人群中发出了一片哭喊声。”旁边的一位老人说:“地震发生后,村头大地陷进去了一大块,村里人都说,那是原子弹爆炸的弹坑。”一位民兵也回忆说:“地震第二天,天上飞来了大飞机,我们以为敌人派来轰炸的,立即动员群众跑到甘蔗地里隐藏起来,还用一支没有子弹的老式步枪瞄着它。其实,那是解放军派来给我们空投食品的飞机。地震发生的当晚,村里的干部都在抢救被埋群众的同时,立即组织动员活着的人疏散到山里躲藏起来,不准哭,不准点火,天亮后不准穿红衣服和白衣服,以免暴露目标,被敌人发现……”
今天,看到解放军战士的到来。“地震”这个字眼才闯进人们的心里。
所有的指战员都开始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工作中,一个个伤员被抬出废墟,一具具的尸体被掩埋在五米深的大坑里。灾区干部群众刚从倒塌的废墟里爬出来,与迅速赶来支援的人民解放军一道,掩埋好亲人的尸体,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
刘卫国带着班里的全部战士来回往返于县城与乡村之间,为村里的群众战士运送着救灾物质。平时这样二十公里的路一般三四个小时就一个来回,但是现在却需要再加一倍的时间。正当他们快返回到达高大公社的路上,遇上了附近的一个村民。这名村民反映曾听到山上有声音,可能有人困在那里了。刘卫国当即安排六名战士背上全部物质首先返回。剩余的三人和他一起往山上爬了一个多小时。顺着前面的狗叫声,发现了一个被卡在两块大石头中间的八十岁老人张玉花,老人本打算到女儿家里看望孙女的,没想到平时走两个小时的路在雨天她走了四个小时。到达这里的时候刚好碰上地震发生的时候,她摔倒在地,受了轻伤。但是随之而来的泥石流却将他卷走,卡在两块大石头中动弹不得。万幸的是,她露出了上半身。在绝境中,她养的大黑狗在第二天早上找到了她,在过去的几天中,大黑狗不断地吼叫。并且用舌头舔老人的脸、嘴,使她一直保持着清醒状态。她渴了饿了,就只能靠喝雨水充饥。班长当即招呼大家替老人搬开压在身上的大石头,不到半个小时就将她救了出来,轮换着背回了团部医疗处。
……
随着救灾工作的全面展开,中央总共向灾区调派了十万余人的解放军战士,灾区先后收到全国各地赠送的数十万册《毛主席语录》和数十万枚毛主席像章,收到慰问信14.35万封。至于灾区和灾民急需的救灾物资和款项则少得可怜:各种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222.5万元,专款85万元,还有国内各地捐款9673.9元。但是灾区则向国家提出:“三不要”---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三依靠”---依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发展生产、重建家园。震中地区的通海县高大公社响亮地提出:“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这个县的黄龙大队也只收“红宝书”、毛主席像章和慰问信,别的物资全部退回……
对于援助和拒绝援助的做法,湘子刚开始觉得不能理解,但是最后总算想通了。乡亲们思想虽幼稚却赤诚,国家虽贫穷却有国格,民风虽愚鲁却淳厚。灾区干部群众对此一是理解二是不后悔。在以后多年,许多幸存者在难过地回忆往事的同时也充满了自豪,因为他们是战胜灾难的强者。
虽然形式什么严峻,但是在首长的亲临指挥和领导下,一切都紧张有序,战士们在这灾后的几天抢救生命的战斗中,见到了这混乱疯狂年代中少见的人间真情。
救灾工作进行到第五天,基本上所有的废墟都已经搜查完毕,所有的尸体都在妥善的处理下得到了掩埋。而通海县城的防疫工作则随着农村转移过来的大量伤员而愈显严峻,虽然随着大量志愿者的加入,人员已经扩大到一百多人,但是魏湘仍然感觉人手捉襟见肘,很多时候无人可派,只有他亲自来回不停地奔跑,从这一个工作点转到下一个工作点,一刻也没有见他休息过。同志们都称他为“铁人”。虽然他有常人无法比拟的身体,实际上的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并且永远藏在心底。每天一到吃饭的时候,宋萍总会先给他留上一碗,防止他回来晚了无饭可吃。如此几次,他也逐渐接受了宋萍的嘘寒问暖。在这世,总算让他体会到了有人关怀的温暖,总算让他心里整天紧绷的弦在此刻才真正地松懈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