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反叛蜕变为作戏李汉如政治转胎
第二十四章
宁汉合流后,国民党各派再度联合继续进行所谓后期北伐,张作霖见大势已去,遂于民国十七年6月下令退出京津一带,向东北收缩。他本人在回沈阳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后结束。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接受蒋介石的领导,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蒋介石北伐大获成功,权倾天下,与蒋同期出道的政治人士,纷纷感到危机,寻求出路。这时,洪福堂政治部的邓世荣接到军委王建光的个人密电,称军队编遣在即,因裁撤太多,料李、冯旧部要反,为个人安危之计,要立即做好李汉如、冯玉祥、黄天明部思想工作,将计就计,反对中央有关编遣计划;作为和应,国民党各派###必将调停,借此防止蒋因大权独揽,清洗同僚。
邓世荣深感事情紧迫,乃召集邓世耀面议。邓世耀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早在洪福堂预料之中。邓世荣说:以军事而言,冯、李、黄皆不是蒋之对手,但反叛则政治上可以得出路。邓世耀说:蒋突击提拨多为作战嫡系,洪福堂始终难登大雅之堂,若蒋顺利编遣,恐迟早将吾等弃之而去,为今后之计,策动冯、李、黄部反叛,可以牵制蒋,图洪福堂谋算之功。邓世荣也说:这正是我所忧虑的,战则损,必招怨,料蒋知难而退,仍与洪福堂共事。
果不期然民国十八年1月1日,南京政府召开“国军编遣会议”。《中央日报》发表评论称:北伐完成之际,国民革命军实际已扩充至八十四个军,三百个师,兵员总数超过二百二十万人,而东北、四川、云南等地方军队尚未包括在内。彼时国家年度收入总额为四忆五千万圆,但须逐年偿还满清和军阀政府留下的外债一亿圆,实际可资用者大约三亿五千万圆,但其中八成以上需用于军费。“中华民国意在军队国家化和削减军队及军费的决策,无疑十分正确。”蒋介石也在国军编遣会议上发言:“军费占了全国收入的十分之八以上,那国家是一定要破产的。如果到了十分之九,这个国家就象灭亡了一样了……现在我们军费的总数已经占了十分之八了;我们国家就是不能建设,经济亦没有一点基础,民生问题无法解决……我们把国家支出最多一部分解决下来,国家经济才可以稳定;经济稳定之后,政治和社会才可以上轨道。”然而,蒋介石在上面说,下面听者胡汉民、戴季陶、孙科、王宠惠、吴稚晖、朱培德、宋子文、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都昏昏欲睡,关心的只是自己的部队在裁撤之内,能有多大余地。当时的军队虽然统称为国民革命军,但在各军将领中,军阀的派别仍多有承袭。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各派系都加紧活动。
邓世耀派吴一甲就邓世荣等国民党###意见,跟冯说了,冯还不在意。在当时,包括冯在内的各派系都觉得蒋按集团军编制改编部队,没有不妥,顶多蒋只能控制八个编遣部队中的四个,但是,邓世荣从内部渠道得知,蒋派压力很大,势必要清除冯、阎、李等派系。等到蒋介石宣布成立编遣委员会,制定了《国军编遣委员会进行程序大纲》后,邓世荣即告之邓世耀,称蒋之决心已定。大纲规定:“从全国编遣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全国军队一切权力都收归中央。将由国民政府下令,正式撤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各集团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各部队只能在原地驻扎,听候点编。”吴一甲立即电告冯,如若按此办法,冯只能就任国民党部委员,势力将荡然无存。
会议开到这个时候,冯跟阎、李通气,两人也觉得甚是道理,才顿时醒悟,自觉上了蒋介石的圈套。但是进行程序大纲已经制定,更改已无可能,阎、李一时成了哑巴,取消极抵抗态度。冯玉祥即召吴一甲面商对策,吴说莫如提议暂不编遣,以拖延时间,或可以后图战。于是第二天,冯提出动议:“现在刚刚打完仗,应当休整一个时期再编遣。”冯的动议赢得一片赞同声。蒋介石眼见一时难以使各实力派就范,只得同意暂不编遣。十八年1月26日,编遣会议在一片吵闹声中无果而终。
下载
会后,黄天明赴上海散心。邓世荣盛情款待他,“编遣会议,总之是一个大失败”,黄天明说:根本原因是蒋介石受中央军压力,既不对4个集团军实施平均裁军,也不是第一集团军先裁军,而是编遣军队只遣他人,裁撤兵员,只裁他人。蒋介石的裁军充分暴露了中央派系的盲目坐大,野心膨胀,妄图以武力逼实力派就范,要冯、阎、李交出兵权,蒋自己则把军队作为实施党内独裁的本钱。黄天明则说:蒋介石为人相当复杂,他一方面想与各派军阀和平共处,甚至多次提出下野来避免军阀战争,但是在中央军的野心膨胀、磨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