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迁有三十多个儿子,赵嘉排行第六。一直以来,赵嘉都是赵国诸公子中的代表人物,聪明睿智,善于雄辩,深的赵国人的好评。别人一提到赵国,都知道公子赵嘉,却大都不知道太子赵匿。如果不是因为有长子继承的传统,赵嘉才是赵国人心目中最合适的接班人。
“秦军号称百万,可是能够出关作战的部队绝对不超过六十万。而我燕赵魏三国军队至少有一百三十万,能够集中到一起的不下八十万。以八十万对六十万,如果让李某统帅,定能击溃秦军。”李牧很自信,他说的话也很实在。
赵嘉说道:“八十万?你以为燕魏两国是我大赵的郡县,可以自由征调兵卒吗?将八十万精兵交给你来指挥,恐怕燕魏两国的君王会夜不能寐,担心秦军不来,你李牧却先兵临城下了!”
“李将军的意思是三国联合作战,只为秦军。秦军来攻,则一起对付秦军,秦军若不来攻打,则各守其土,燕王和魏王何来担忧之说?”郭开替李牧说话。
赵嘉再次冷笑几声:“即便是如此,可八十万大军由谁来养活?秦军强悍,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击败。如果战争拖延三五年,则不用秦军来攻打,我们自己就会被庞大的军队给拖垮了!”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这个公子赵嘉是一个主和派。
赵信更是深受鼓舞,再次发难到:“秦国之所以能养活百万大军,除了依靠对六国的疯狂掠夺,关内肥沃的土地,以及国内四百多万种地的农民之外,还有一百多万为其耕作的奴隶。秦国所积存的粮草,足可以支撑百万大军外出征战三年。而我们如果遭遇三年大战,将会出现饿殍遍野的场景啊!”
“饿死不做亡国奴!”李牧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
“大王!”郭开看到赵王迁一直不表态,担心赵王被赵信和赵嘉说动。
“嘉儿,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赵迁终于说话了:“莫非你想让为父向秦王俯首称臣,让我赵国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县不成?”
“不,向秦国投降,我赵氏一族将会死无葬身之地。”赵嘉走到地图上,右脚在赵国北方的代郡用力一踩(今山西大同一代):“为今之计,只能令赵国全体军民北上,迁都代郡。代郡地处北疆,山高路险,易守难攻。如果我们迁移到代郡,则燕国就成了我们南部屏藩,秦国必定首先灭燕,然后才能加兵代郡。”
“什么?”一句话惊得所有人目瞪口呆,就连赵王迁也差一点跳起来:“抛弃祖宗基业,你……”赵王迁嘴唇哆嗦,激动地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难道你们忘记上党的事情了吗?”赵嘉执意要把自己的话说出来:“韩献上党于我,我派军占领,结果才有了长平之恨。我们何不把邯郸以及赵国南部的土地送给燕国和魏国,他们两国必定乐于接受,从而引来秦国的报复。届时三国大战数年,国力必定衰微,而我们却在代郡厉兵秣马,趁机南下,定可一举收复邯郸。说不定,占领燕魏两国也未可知。父王啊,这不是抛弃祖宗基业,而是光大祖宗基业啊!”
“你这是痴人说梦!”这一次,就连一向和赵嘉想好的郭开也忍不住了。
“启禀大王!”恰在此时,殿外武士进来禀报:“魏国龙阳君,燕国太子姬丹,韩国韩王安殿外求见!”
“韩安!”除了郭开之外,其余四个人都楞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