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方面报告:‘工程炸弹’投放成功,战区登陆场已开辟。”已经抵达了战区上空,庞大的德国空中机动师武装直升机群便不再需要无线电静默状态。此刻通过自己座机之上的通讯系统,曼弗雷德.冯.莫德尔上校可以清晰的听到自己所统帅的联邦德国国防军第1空中机动旅参谋长―安格妮卡中校的声音。如果将联邦德国国防军第1空中机动旅比喻成一支球队的话,曼弗雷德.冯.莫德尔上校担任的角色无疑是率领队友破门得分的前锋,而拥有着一头栗色头发的女中校―安格妮卡则无疑是这支球队的中场指挥塔。
“谢谢!安妮,想不到我们国内军工部门的效率如此之高,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已经研制和生产出了我们德国自己的‘炸弹之母’了。”有安格妮卡在时,曼弗雷德.冯.莫德尔上校的工作总是显得特别的轻松,因此此刻本应关心战场的他,还有闲心和对方扯些闲章。
云爆弹又被称为燃料空气炸药、油气炸弹。自从1966年,美国军方利用环氧烷烃类有机物化学性质非常活跃,在较低温度下它们呈液态,但温度稍高就极易挥发成气态,这些气体一经与空气混合,就形成气溶胶混合物,极具爆炸性,且爆燃时将消耗大量氧气、产生有窒息作用的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巨大压力的特性,在越南战争之中投下首批云爆弹之后,事实上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便被世界各大军事强国竞相研制。
而一向强调火力的前苏联军方更对这种武器如获至宝,在云爆弹的研究上颇具匠心,从大型地对地弹道导弹、远征火箭炮到大口径火炮都可以凭借云爆弹为战斗部的特种弹药发挥强大的压制火力。甚至为了强化单兵的巷战能力,曾在卫国战争之中连鱼雷都改装成城市攻坚战利器的苏联军方自然也不会放过利用云爆弹来拔除己方装甲洪流前行的一个个钉子―步兵驻防建筑群的机会。于是“什米尔”系列单兵云爆弹自己应孕而生。不过在俄罗斯军方将其投入的第一次实战―车臣战争之中,“什米尔”系列单兵云爆弹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不过这并不影响与前苏联一样重视火力的中国军方紧随其后,在同样将云爆弹装上大型武器的同时,中国军方还以俄制“什米尔”系列单兵云爆弹为雏型,于1996年开始进行国产化研制,并于2000年定型为pf97式93毫米单兵云爆弹。大量制式生产列装部队。
但是与前苏联/俄罗斯以及中国大力发展云爆弹的热情相比,欧洲方面却对这种新型武器表现出了一种空前的冷漠。以至于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一队英国侦察兵在伊拉克与科威特边境巡逻时,恰逢美国空军空投一枚重型云爆弹攻击地面目标。英军士兵竟在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的内容为:发现某战区遭核弹攻击。这一事件除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云爆弹本身的巨大威力之外,也证明了欧盟军队,特别是基层官兵对这一武器的陌生。
事实上欧盟之中拥有强大军事工业的国家不在少数,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都具备独立开发和生产云爆弹的能力。但是由于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所奉行的都是本土防卫的政策,所以对于未来可能在欧洲爆发的战争之中使用云爆弹这一问题之上一直有投鼠忌器的心理,毕竟云爆弹的爆轰时间比普通炸弹长几十倍,其高温高压对目标的侵入时间也同样长达几十倍,所以破坏作用远大于一般炸弹。由于云雾爆轰会消耗周围的氧气,一般在四分钟内爆炸现场严重缺氧,对人畜产生窒息作用。
两枚“炸弹之母”级别的云爆弹就可以炸出1平方公里的无人区。虽然至今没有发生因为使用云爆弹而产生的后效延时杀伤。对环境也不存在长期的恶劣影响。但是要让欧盟军队在人口密集、世代居住的西欧使用这种“亚核武器”的确有些难以下手,因此欧盟各国军队长期以来一直视云爆弹为禁区。但是就如同欧洲人在很多问题上的虚伪表现一样,当战场从本土转移到了海外,他们也从不吝啬自己手中的毁灭能力。
在欧盟最高领导层为了根除“‘切.格瓦拉’旅针对欧洲本土所发动恐怖袭击的能力”而作出向南美洲派遣远征军的决定之后,欧盟联合参谋本部便向负责欧盟武器装备采购和研制工作的欧盟防务局提交了有关应迅速研制具有超强破坏能力的“工程炸弹”的报告,在报告之中欧盟联合参谋本部毫不避讳的宣称根据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中的有关经验,“工程炸弹”(云爆弹)对于杀伤隐蔽在堑壕、掩体和密闭不严的地下工事、坑道中的人员非常有效,在使得恐怖分子蒙受了巨大伤亡的同时,更能给以其极大的精神震撼。这些话自然不是虚妄之谈,因为根据美国军方的报告:“炸弹之母”blu―82型第三代云爆弹在接近地面引爆后,可以将方圆500多米的地面有生力量全部杀死,数公里之外亦能感到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