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u-2型高空侦察机被解放军击落后,这种侦察机不敢继续深入中国大陆内地进行侦照,由于台空军原先的rf-104或现役的rf-5e、甚至即将成军的rf-16战术侦察机因航程、性能和配置的照相装备等限制,侦照范围只能及于台海对面的大陆沿岸地区,对大陆内地解放军动态鞭长莫及。加上解放军已在福建沿海部署俄制s-300型远程防空导弹,射程远达90公里,对台湾空军的侦察机亦是一大威胁,令台湾地区的军队长时间无法掌握大陆内地的情况。
为弥补战术侦察机之不足,台湾地区的军方很早就提出外购商用卫星影像以监控大陆军队动态,直到1993年,台湾地区的军方才能接收法国spot商用卫星影像,从此便有了卫星影像情报。不过当时受限于影像解析度,台军仍无法得到太精密的大陆军队情报。为了加强判读精度,台湾地区的军方不得不同时使用光学和雷达卫星影像交叉判读,以获得最佳情报。因此台湾地区的军方除了购买加拿大资源卫星radarsat使用合成孔径雷达摄得的影像之外,还大量购买欧洲资源卫星ers的影像,两者都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来获取影像,虽然雷达影像解析度不如光学卫星影像,像radarsat解析度只有10米,但是雷达影像不受天气影响,还可日夜监测。台湾地区的军方就曾在大陆某地区的雷达影像中发现很多亮点,经研判为解放军方面的导弹基地。
不过台湾地区的军方虽然长期利用商用卫星影像对大陆进行情报搜集,不过对大陆卫星侦照方式的重大突破,是2001年初与以色列的合作,中国台湾地区和以色列的合作使得台湾地区的军方首次获得商用影像卫星的控制权。这枚以色列eros-a1商用影像卫星,可即时提供1.8米解析度的卫星影像,足以用来辨认车辆、战机和军事设施,甚至监控解放军部队的动态。可以说,台湾地区的军方实际上从此时开始便已经拥有了“间谍卫星”。
而为了能即时监控解放军动态,台湾地区的军方早在七八年前就在国际市场上寻觅可独立控制的影像卫星。美国ikonos商用影像卫星解析度虽高达1米,已到可辨识人群的地步,但从下单预约到照片交货,时间需一个月,拍摄区域还要向美国政府报备,并不符合台军方的即时与保密要求,而拥有eros-a1的以色列国际卫星影像公司却推出“卫星运作伙伴”(sop)服务,让参加者可以拥有卫星部分区域控制权,因此获得了台军方的青睐。这批eros-a1卫星影像,长期是由台湾地区“国防部”电展室和“国安局“掌理科技情报与电讯安全工作的第五处负责处理,并借调部分空军照相技术队的判读人员。
而在两岸和平统一之后,理论上台湾特别行政区已经不需要耗费巨资向国外租用商业卫星或购买那些价格高昂的高分辨率卫星照片了,两岸各种信息的共享机制使得台湾特别行政区同样可以有权使用中国轨道之上的各种卫星资源。但是作为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台湾和以色列、欧洲乃至美国的卫星租用协议却被秘密的保留下来,由“中华防务科技有限公司”得以继承和发扬广大。
而“中华防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两岸军事科技的共同推动之下,更对卫星影像情报的处理方式进行升级,利用先进的军用科技和软件,将卫星影像情报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甚至建立了针对全世界各热点地区建立了一整套影像资料库和“飞行模拟”系统。而针对此刻欧盟对中国军用侦察卫星采取的反侦测手段,栗薇自然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手里多握有的另一张王牌。
“我们已经调用了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比对,目前所获知的情况是在2个小时之前,欧盟远征军方面从伊蒂基内斯野战机场之上起飞了部分直升机。但是数量和目的仍不清楚。”但是显然在轨道之上按照固定规律航行的军用卫星并无法保持对目标区域24小时无间断的侦测,对于欧盟军方的行动。指挥中心之内来自两岸的优秀情报判读人员也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立即通过秘密渠道向我在欧盟远征军中的潜伏内心发出询问,要求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同时要求秘鲁和委内瑞拉空军给予协助。加强哥伦比亚南部‘切.格瓦拉’旅的根据地领空的监控。”一种强烈的不安令栗薇不得不要求己方的情报网络全力应对那自己所未知却正快速逼近的危机。
“搞清楚了,刚刚从欧盟远征军的内线传来消息,1个小时50分钟之前,约126架军用直升机从前进基地―伊蒂基内斯野战机场起飞。对内通报是德国空中机动师正在展开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区合练,以适应前沿部署的新环境。”在并不漫长的等待之中,栗薇始终处于强烈的不安之中,这种极强的负面情绪甚至感染到了指挥中心之内的每一个人,以至于相关的情报参谋在向她通报情况时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不对!事情不应该是这样子的!马上开启应急联络系统,通信授权―最高保密级别。要快!”但是这样的答案却显然依旧无法安抚栗薇心中那强烈的不祥预感,在委内瑞拉的指挥中心已经无能为力的情况之下,她不得不冒险向北京方面求援,毕竟那里有她最为信赖的人以及那无出其右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