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第二十一章:前哨战(三)上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二十一章:前哨战(三)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前哨战(三)上(2 / 2)

“轰……”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灼热的气浪从匍匐在地的瓦尔斯上尉的头顶呼啸而过,滚烫的沙土胡乱的砸在钢盔之上,叮叮当当的声响在瓦尔斯上尉充满了耳鸣的脑海里时隐时现。“有人受伤吗?”瓦尔斯上尉挣扎着爬起,大声的询问着,但是此刻一片纷乱的战壕里他的声线显得是那么的空洞。一名皮肤黝黑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游击队员已经冲上了战壕前方的土坡。瓦尔斯上尉甚至已经可以看到他手中的俄制ak―47型自动步枪前端闪亮的刺刀。

瓦尔斯上尉努力的控制着自己不停颤抖的双手,举起自己的掌中的c8a1型短突击步枪瞄准着那近在咫尺的目标扣动着扳机。在跃动的枪口前方,他可以清晰的看到子弹射穿另一个生命胸膛时的刹那辉煌。飞溅而出的血沫甚至打到了他满是泥泞的脸上。但是此刻瓦尔斯上尉已经无暇再去理会那屠杀后的心理变化,此刻他只有唯一的一个信念―杀死敌人、活着离开合理。

“啊……”随着一声痛苦的残叫,站在瓦尔斯上尉右侧的连军士长被三发子弹击中,近距离的射击洞穿了那本应该保护他身体的防弹衣。而不等他的身体完全倒在战壕里,一名“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游击队员便跃上了战壕,用手中的俄制ak―47型自动步枪对准仍在呼救的连军士长的头部倾泻出那致命的火力。钢盔之下那熟悉的脸庞瞬间化为了一团令人作呕的模糊血肉。瓦尔斯上尉努力想转身为自己的战友复仇,但是他的身体却在这一刻无助的僵化在那里。对于死亡的恐惧令他的所有神经末梢都停止了工作。他几乎眼睁睁的看着站在战壕边缘的那名敌军士兵完全电影中的慢动作那般发现自己、转身、举枪、瞄准……。

一排5.7毫米口径的冲锋枪子弹横扫而来,准确的击中了距离射击者不过15米距离的目标。一个手持着比利时制造的小巧玲珑的p90型冲锋枪的士兵出现在了瓦尔斯上尉的面前。瓦尔斯上尉对他并不陌生,这位刚刚加入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第23伞兵连的新兵叫巴斯滕,他是连迫击炮分排的弹药手。“兄弟……我欠你一次。”瓦尔斯上尉努力摆脱了身体的僵化,对着包括巴斯滕在内的4名从迫击炮分排抽调来支援的弹药手微笑着说道。但是就在他试图转过身继续面对战场的刹那,一种不祥的预感却突然令他用尽全力的大声喊道:“所有人趴下……。”他的声音仅仅在空气之中振响了不到10秒钟,便被从天而降的尖锐嘶叫所淹没了。

纵观迫击炮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但是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则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

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坚固的旅顺要塞,而日本陆军则采取挖筑堑壕的战术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发起进攻,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mm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成功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各交战国大量的采取堑壕阵地战的模式,各国开始重视迫击炮的作用,在“雷击炮”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种专用迫击炮。但是真正令迫击炮大放光彩的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迫击炮已是步兵的基本装备。其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特地,令其成为了各国陆军近距离交锋时无可争议的主角。而作为这种武器的创始国,前苏联更是在二战之中无遗余力的发展这种武器,因此甚至有人说帮助苏联打赢卫国战争的真正功臣不是t―34型坦克,而是总数高达数十万门之多的苏联迫击炮。因为据统计,二战期间地面部队50%以上的伤亡都是由迫击炮造成的。

而在冷战时代这些“追风炮神”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二战末期就开始装备苏军的m43型120毫米迫击炮为基础改进而成的2Б11型120毫米迫击炮绰号“滑雪撬”曾大量装备于前苏联红军和华约集团的摩托化步兵营。此刻这种致命的武器再次在南美的雨林之中发出致命的咆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