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西洋中部的圣赫勒拿岛,一场本应作出决议的欧洲联合防务局的紧急会议刚刚在无休止的争论和扯皮之中结束。但大多数与会国代表都姗姗离去之后,依旧有两位欧洲国家的国防部长还逗留在曾经伴随着拿破仑皇帝最后五度春秋的朗伍德别墅之内。或许只要他们还在这里,欧洲就还未离去。因为他们正代表着欧洲大陆目前的首席强国―法兰西和德意志。
“这应该就是那副著名的国际象棋吧!”在一段时间的相对无语之后,德国国防部长弗朗茨.约瑟夫.容首先尝试着打破沉默。“应该就是这一副吧!”对于会议的结果颇感失望的法国国防部长阿里奥―玛丽对于放在朗伍德别墅的那盘历史悠久的国际象棋,和大多数西方人一样耳熟能详。因为在他们的童年时代便会读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拿破仑和国际象棋的故事。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后,被终生流放到南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传说他的一位密友通过秘密方法送给他一副象棋。拿破仑对这副精致而珍贵的象棋爱不释手,经常一个人对弈,来消磨孤独和寂寞。拿破仑死后,那副曾伴随他5年的象棋,多次以高价转手拍卖,这副象棋的最后所有者偶然发现,其中有一个棋子―黑方的国王―的底部是可以打开,里面竟密密麻麻地写着如何从这个孤岛上逃出的详细计划。
拿破仑这位曾称霸欧洲的法兰西总统,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征服了许多国家和民族,军功显赫权倾一时,可是最后却被习惯性的单一视角所蒙蔽。这恐怕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如果他能睁开“第三只眼睛”,就一定能看到朋友的良苦用心,发现棋子里的秘密,他也许就不会老死在这片孤岛之上。
“有兴趣来对弈一局吗?我尊敬的女士,我想您的智慧一定会如同的容貌一样令我为之倾倒的。”与阿里奥―玛丽的郁郁寡欢相比。弗朗茨.约瑟夫.容倒显得悠然自得。“什么时候一向严谨的德国人也开始拥有了如此浪漫的情怀了。不过正如拿破仑皇帝曾经说过的那样―这玩意作为艺术或科学则不够严谨,但说它是游戏,却又太难了。”虽然对于对方的邀请,阿里奥―玛丽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但她还是选择了在弗朗茨.约瑟夫.容的对面坐下,伸出自己虽然苍老但依旧保养的很好的手轻轻的举起了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握在掌心玩味着―那是一颗白棋的皇后。
据说100多年前波拿巴.拿破仑常在这个桌前下棋。这位或许可以被称历史上近代最为伟大的军事家,棋艺上其实并不太高明,与同时代的国际象棋历史学家乔治.华尔格甚至声称他可以让拿破仑一个车。而拿破仑对弈过的人都说他下棋没有耐心,总喜欢草率进攻。但是,无可否认他倒是个真正爱棋的人。因此在他事业上的重要时刻,当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击溃欧洲一些最伟大的将军时,他自己却在棋盘上被他的将军们击溃。由于他喜欢棋又不擅长下棋,故他对国际象棋曾作出阿里奥―玛丽所复述的那句评价。
拿破仑加冕称帝后,他开始在国际象棋上转败为胜。这倒并不是因为他的棋艺水平提高了,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变得更有策略了。只有外交大臣泰莱仑仍经常击败皇帝,使皇帝恼羞成怒,出言秽污,骂泰莱仑“灌满大粪的丝袜子”。皇帝输棋以后,常发脾气。而当一架被称为“梅尔泽尔”的自动弈棋机战胜拿破仑以后,他暴跳如雷,甚至把棋子都扔在地上。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拿破仑常常不愿受国际象棋规则的束缚,而只用棋规来束缚对手。当他落子要悔棋时,同样是一个“朕即国家”的皇帝。
“是啊!虽然袖珍、虽然只是一些符号。但是这棋盘上颜色一深一浅交错排列的64个小方格以及那分为黑白两方的32颗棋子却往往足以演绎出一场战争。战争,在君王眼中不过是游戏。而游戏在皇帝看来却往往就是战争。你说呢?阿里奥―玛丽女士,有个朋友曾告诉过一句有趣的谚语―‘棋盘上的方格如同白天和黑夜,那儿决定了每个棋子的命运……’。”弗朗茨.约瑟夫.容微笑的拾起自己所执的黑棋,以“双王前兵”的模式开局。
“这不可能……你怎么会知道这些……。”一句波斯诗人、数学家、天文
学家欧玛尔.海亚姆有关国际象棋的谚语竟引得阿里奥―玛丽手指一松,白棋的皇后“啪”的一声掉落在了棋盘之上。因为这句话事实代表着一个欧盟联合防卫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秘密,虽然这个自上个世纪90年代便已经存在的秘密在欧洲大陆之上并不乏参与者和知情人,但是这其中却本不应该本届德国政府―那位女总理默克尔的下属们。
“这一定似乎并不应使您如此惊讶。您知道‘十字军―圆桌骑士’计划的最为发起人之一就是我们基民盟(cdu)的前任主席―赫尔穆特.科尔先生。”对于阿里奥―玛丽过激的反应,弗朗茨.约瑟夫.容依旧保持着淡定的态度,微笑着回答道。“是的。你说的并没有错,‘十字军―圆桌骑士’计划的确是经科尔先生和我的老师―弗朗索瓦.密特朗先生所倡导发起的。但是在1998年的贵国大选之后,基民盟不是已经在那个来自东德的女共青团员的带领之下,彻底抛弃了科尔先生了吗?”显然阿里奥―玛丽很快便从最初的惊讶之中恢复了过来,她同样摆弄起棋子,使用的是传统法国式开局―“法兰西防御”。
基民盟是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简写为cdu)的简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玛共和国时期成立的天主教中央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联邦德国第一任联邦总理,著名政治家、法学家―康拉德.阿登纳的整合之下,先后在德国西部地区(巴伐利亚州除外)和柏林建立了基督教民主党地方组织。最终组成了今天德国最大的政党之一―基民盟。由于该政党的主要成员是企业主、农场主、职员和知识分子。因此基民盟可以说是西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保守政党。
其主要的政治主张是对内主张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对外主张加强欧洲同美国的联盟,实现以欧洲共同体为基础和核心的欧洲统一,支持东欧国家的改革,谋求和它们改善关系,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不过在基民盟的建党初期,在联邦德国的政治版图上并不起眼。但是在后来被德国民众评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力压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和共产主义导师―卡尔.马克思的康拉德.阿登纳领导之下,基民盟于1947年与另一个联邦德国保守型政党―巴伐利亚州的“地头蛇”―基督教社会联盟结成姐妹党,从此开始了其角逐德国政坛的历史。
基民盟曾两度执掌德国,第一次是1949年至1969年,当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两度纳粹投入监狱的阿登纳,以73岁的年纪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参加战后西德第一次大选并当选。在他的任内,阿登纳成功说服西方战胜国不要大量拆除德国原有的工业设施,从而保护了战后西德近30年高速的工业成长的潜力。并推动西德加入北约,并于1955年摆脱了西方战胜国的控制,获得了国家独立。除了访问苏联,他促成了苏联释放德国战俘回德国和苏联与西德的建交。阿登纳更和戴高乐一起促成了德、法这一对的宿敌的和解,1963年签署的德法条约奠定欧共体合作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康拉德.阿登纳拯救了德国。当他以91岁的高龄去世之时,西方评论界普遍赞誉他“以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
但是康拉德.阿登纳的成就并没有令基民盟在他的生后继续保持强盛,一直与他矛盾重重的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威廉.艾哈德在1963年10月16日艾哈德终于继阿登纳成为总理。虽然当时艾哈德实际上还没有加入基民盟,但他在选举中非常受欢迎,因此他被基民盟推选为总理候选人。但是阿登纳和许多其他人认为艾哈德不胜任总理职务,因此从一开始艾哈德就被看作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果然在此后不久爆发的财政危机之中,艾哈德由于在基民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因此他最终被迫辞职。
在路德维希.威廉.艾哈德之后,基民盟迎来了长达十多年的蛰伏期,直到来自莱茵河左岸的路德维希港的那位“可爱胖子”―赫尔穆特.科尔的出现。以反对党基民盟领袖的身份,1982年10月11日,科尔通过不信任投票的手段战胜了当时执政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spd)领导人―赫尔穆特.施密特成为了德国总理。并在此后1982年10月至1998年长达16年的时候里管理着德国。他也是在俾斯麦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德国总理/首相。
赫尔穆特.科尔成为战后德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联邦总理。虽然当时西方舆论诙谐地称:“在困难的时候,上帝似乎总是向科尔微笑”。但是客观的说科尔担任德国总理的16年的确可以说是德国战后的黄金时代。这段时期被德国人称为“科尔时代”,而两德统一则是“科尔时代”中最辉煌的成就。德国统一后,科尔更主张继续奉行联邦政府的政策,着力治理东部,并认为已获得完全主权的德国应在适当的时候修改《基本法》,以便为担负更大的国际责任创造条件。
但是和大多数民主国家一样,即便再优秀的政治家也难以对抗时间的大潮。正如丘吉尔在赢得二战之后为选民所抛弃时所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1998年的德国大选之中基民盟惨遭失败。科尔在选举之后让出了基民盟的领导位置,仅保留名誉主席的头衔。而接任他的正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简写为spd;简称社民党)的格哈德.施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