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欧盟27个成员国在防务领域各有各的算盘。就安全与防务问题成员国被分成三派,一派为亲美派,一派为亲欧派,一派为中立派。亲美派主要以英国为首,包括荷兰、西班牙、部分北欧国家、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亲欧派主要为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等核心欧盟成员;中立派为意大利、爱尔兰、奥地利、瑞典等原中立国家。亲美派希望把欧洲的防务委托给美国承担,它们一度只相信美国的军事实力,否认欧盟自身力量。而同时担心德国和法国主导欧洲防务,从而强化欧盟内部的法德合霸,因此希望欧洲的安全仍主要由美国负责,借助美国外力来平衡欧盟内部的法德轴心。
而欧盟两大轴心国法国和德国,则希望能够整合欧洲内部的防务资源,形成以欧盟为主的安全合作机制,以便在美国和北约无暇顾及的领域维护欧洲的安全利益,并把加强欧盟防务联合作为抗衡美国主宰北约的一种手段。那么要想在欧洲范围内压倒亲美派的力量,亲欧派的便必须要力争绝大多数中立派的支持。
奥地利、爱尔兰、瑞典是传统中立国,在他们眼中担心欧盟的“军事化”无意是洪水猛兽。其他的一些小国只关心本国及周边邻国事务,对欧盟防务合作不闻不问。因此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便成为了法国、德国所必须争取的力量。否则成员国之间的相互猜忌、美国的不合作、经济的衰退、欧盟扩大后的消化等,都将为欧盟的防务合作前景带来无尽的困难。
2003年4月,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等亲欧派国家曾试图冒险,宣布将在布鲁塞尔之外再建一个独立于北约的军事指挥中心。但是,美国驻北约大使伯恩斯于同年9月16日表示,美国希望法国和德国不要在北约以外另设一个欧洲军事指挥部,称那是耗资巨大的重复设置,也将影响北约的团结。在此后近5年中,欧洲军事一体化处于停滞状态。
但是2003年11月,欧盟那不勒斯外长会议决定建立和发展欧洲独立防务,并将其列入《欧盟宪法条约》草案,并在设立独立的欧盟司令部问题上取得一致。“过去那些笼罩在欧洲国家之间恩怨都已经远去了,我们都已经来到了这里毕竟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保卫欧洲。”身为今天这次欧洲防务局特别会议的主持人―来自英国的欧洲防务局首任局长―尼克.威特尼不得不出面。
而随后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已任命英国国防部国际安全政策司司长尼克.威特尼为欧盟防务能力发展、研发与军备机构筹备小组组长。欧盟理事会虽然没有给这个军事机构正式命名,但是规定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是这个机构的首脑,各参与国的国防部长或其代表组成这个机构的最高决策会议,并任命一名首席执行官。
而这一筹备小组最终成功的说服了欧盟所有成员国的国防部长与外交部长一致决定组建欧洲防务局(eda),负责统一协调成员国的防务关系,促进成员国在武器研发、军工生产等方面的合作,协调欧洲范围内武器系统的采购和承包,加强欧盟内部军备资源的整合,从而使欧盟防务一体化进程开始具备物质基础。从空中楼阁到豁然开朗,所有的转折其实全部缘于一个国家态度的变化―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曾一直反对建立欧洲军事指挥部,认为这是法国削弱北约的一个“阴谋”。英国政府曾不止一次的强调说:“英国政府坚信,北约始终是欧洲防务的基石。”但是英国国防大臣赫顿却在欧洲防务局强调说:“在军事上,法国是我们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如果能支持,那我们就应该支持。”他还说,在军事任务上与欧盟的盟友合作是“完全明智的”。
虽然英国的媒体随后便批评赫顿,认为英国的安全应该由美国主导下的北约来维护。作为反对党的保守党也公开抨击赫顿的这番讲话,认为不能将英国国防大臣赫顿支持欧洲防务一体化计划的言论,视为英国政府的最终政策。但事实证明,英国国防大臣赫顿的意见不仅不是空穴来风,更以空前的行动落实到了英国政府的行动中去。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不过是英国政府在以此要挟美国,以迫使美国对正逐渐浮出水面的金融危机承担更大的责任,或者在建立国际新次序方面更多的考虑英国的利益。但是最终一切的猜测都在英国政府在欧洲防务局的建设中的不遗余力而被彻底推翻。英国不仅是单独的“转换车道”,更带动着荷兰、西班牙、以及大不列颠的北欧盟国一起转向。在欧洲大陆之上,亲美派与亲欧派第一次走到了一起。
在尼克.威特尼的努力之下,2007年5月份欧洲各国国防部将着手修改相关规则和准则,以形成一项共同的《防务技术与军工基础文件》(dtib),尽管这项工作需要多年才能完成,而且还将涉及到大小国家之间在军工和军事方面艰难的讨价还价。但是至少作出了如下政治保证:欧洲防务局的27个成员国将改变思路,尽可能地进行泛欧洲、跨国界的合作。促使相关国家的防务部门摆脱停滞不前、四分五裂的状况。
如果从国防开支角度来看,向来精明英国人的选择是明智的。从1998年欧盟防务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算起,欧盟防务开支总额到2007年才仅仅增长了16%,其中部分原因还是由于东扩增加了10个新成员国。相比之下,美国在1998年到2007年期间防务开支增长了66%。1998年时,欧盟15国的防务费总额是美国的67%,到2007年时,欧盟25个成员国的防务费反而只相当于美国的47%。如果不与欧洲国家展开合作,最终英国人将不得不在全盘放弃自身的国防工业,成为美国的附庸或与美国军队在装备方面越拉越远之间作出选择。
而扣除了由于欧洲各国军事机构之间的众多重叠,而对庞大军费产生的实际效果所打的折扣。2007年,欧洲联盟27个成员国的军费总支出已经有20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5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的49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2876万亿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二。
而另一则消息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美国宇航局在2008年10月宣布欧洲防务局正在悄悄涉足军事太空领域,向欧洲民用航天机构提供未来民用地球观测和空间态势感知项目的军事需求清单。虽然美国宇航局也尚不清楚欧洲防务局会向军事太空领域投入多少精力,但是诸如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长期以来便坚持由一个民间研发机构负责开发民用和军用航天技术。法国航天局(cnes)的经费就是由法国科技部和国防部提供,为两个部门效力。但是,欧洲其他国家和欧洲航天局依然将他们的角色严格地限定在民用航天领域,理由不外乎这些国家政府对军事航天没有野心。但是现在这一局面将得到彻底的改变,这些国家的政府同意,可经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通过欧洲防务局开发那些具有明显军事用途的太空项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