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第十七章:釜底抽薪(三)上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十七章:釜底抽薪(三)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釜底抽薪(三)上(1 / 2)

作为一个兵种而言,空降兵可以说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便伴随着悲壮。虽然神兵天降的超机动能力使骑兵的迅捷剽悍、摩托化部队的纵横驰骋都为之黯然失色。高地在军事上的重要性、障碍物的运用、预备队的使用、支援火力的协同、侧翼掩护以及佯动和奇袭的运用等长期以来在地面战中沿用的千年作战原则在空降兵面前都不在适用。因为宽阔的江河、高插入云的山脉、难以穿越的雨林、甚至足以隔断血脉的海峡都再也不是问题,因为无论在哪里,什么战略要地的上方总有一块难以设防的天空。

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人类战争史上颇为年轻的兵种事实上脱胎于险恶的高空事故。无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便被儒学家们推崇至致的“舜乃以两笠自杆而下”(注1)还是19世纪70年代法国气球学家白朗沙尔(注2)的发明。事实上降落伞最初都并不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逃生手段。只是因为在人类彼此的纷争之中,始终都在寻求一种超越对方的机动优势。因此作为紧急救生用的降落伞最终导致了空降兵这一神奇兵种的诞生。

在制空权的倡导者―朱利奥.杜黑的祖国,降落伞的发明迅速迎合了当时意大利空军的猎奇心理。他们在2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世界上率先发展大规模跳伞技术。但是与当时在军事科技领域如饥似渴的苏联和德国相比,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各国都只能在空降兵的发展历史上算是一群无足重轻的龙套而已。

1927年,苏军红军大胆的尝试以军用运输机在中亚细亚地区上空空投作战部队,这些勇敢的士兵并不是在进行一次远足,而在降落之后便投入到与当地部队武装的战斗之中,莫斯科的骠悍使其成为人类第一次空降战记录的保持者。同时这个国度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正规伞兵部队的开拓者。在足以被称为“空降兵之父”的前苏联将领奥尼德.米诺夫的努力下,1930年8月2日,苏联红军首次成建制的空降了一个空降兵支队。而8月2日这一天后来也被定为了前苏联的空降兵节。

1932年这支空降兵支队对扩建为了一个旅,并在第二年的在莫斯科举行航空表演之中,在1万名观众的观摩之下以两架大型轰炸机为运载工具伞降了46名士兵。虽然这一行动更象是一场军事表现秀,但却无疑震撼了整个世界。已经身处战争边缘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大国也相继组建了自己的空降兵部队。但是其规模始终无法从来喜欢大手笔的莫斯科相提并论,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德国人为其组建的2个空降兵师而骄傲时,在苏联红军的战斗序列之中已经有5个空降兵军在枕戈待旦了。而当柏林将8个空降兵师最终整合成一个空降集团军之时,苏联人又再一次的拉开了差距,将自己手中的空降兵部队扩充了一倍,组建了整整10个空降兵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空降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1940年5月10日,700名德国空降兵搭乘着由41架容克-52型飞机拖曳的ds-230型滑翔机以亡6人、伤19人的代价夺取了扼守着艾伯特运河的比利时要塞―埃本.埃马耳堡垒群。而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期,苏联人更以几乎炫耀的心理在接受罗马尼亚人割让的贝萨拉比亚地区时,出动空降兵第201旅在罗马尼亚军队撤离的伊兹梅尔伞降着陆,开创了空降兵夺取城市的先河。而诸如德国空降兵夺取科林斯大桥、突袭意大利统帅部、营救墨索里尼,英国空降部队破袭沃尔土诺供水管道、袭击布鲁内瓦尔雷达站、破坏德国核计划中关键的重水工厂等空降特种作战,更是一直以来都为世界各国的空降兵爱好者所耳熟能详。

但事实上空降兵这一兵种自诞生以来便伴随着无法克服的先天弱点―由于降落伞的承受能力,空降兵注定只能以轻装备上阵。在一旦遭遇对手重装地面部队的抗击或预先部署好的反空降阵地之中,空降兵的处境便岌岌可危。即便是在战争初级,精锐的德国空降部队在面对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都并不能称的上强悍的荷兰军队时,都曾有过在海牙、鹿特丹折戟沉沙的经历。而被德国空降兵称为“伞兵的坟墓”的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更是令德国精锐的第7伞降兵师折损超过四分之三。而英、美、波兰在联合发动的“市场―花园”作战之中,尽管盟军利用强大的空中优势,同时投送了3个空降兵师,但却在德军装甲部队的反击之中,几乎溃不成军。

因此克里特岛之后德国便将空降兵当作特种部队来小规模使用,而“市场―花园”作战的失败更令使美、英两军之中对空降作战持保守态度的人重新抬头,他们一致认定空降作战是代价太高的复杂作战,经过专门训练的空降师只能作为精锐步兵使用,而运输机群干脆用来进行空中补给。

其次是空降作战所投送的部队往往散布面积很大,即便是被公认为大规模空降作战典范的诺曼底大空降,由于缺乏有经验的领航员和地面情况复杂,美国空降部队被散落在各处。有些空降兵甚至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内登陆场内那些被德军故意发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很多人由于装备沉重,而被淹死在仅及膝深的污水之中。在24小时后,美军第101师只集合起约3000人。很多人在d日后的很多天仍在敌后独自战斗。

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军用航空投送能力的不断发展,以空中机动、机降等手段将空降兵从空中投入地面作战却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因此战后一度忽视空降兵发展的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停滞的空中机动战场。而前苏联更是从未停止过对自己“红色长臂”的发展。空降兵这一这种长着双翼的猛虎依旧在世界上各大军事强国的“无双利器”,出现在每一场突发战争、每一个最恶劣的战场上。

阿根廷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组建了自己的空降力量,第4空降兵旅作为阿根廷陆军的精锐部队长期以来都被认定是国家的武装柱石。但是这支部队真正的战斗力又如何呢?至少在费尔南德接手这支部队之时,情况并不能让他满意。由于经费的限制,这支本应翱翔于长空之中的部队一年只有少的可怜的几次跳伞训练机会。而且为了避免出现事故,所有的训练都被安排在一切天然条件都十分理想的情况下进行:风速不能太快、云层不能太厚、预定空降的高度必须符合大部分官兵的承受能力,而预定空降的地域更不能有树林和河流。

“就差在地面上帮这群狗娘养的铺上床垫了。”身为一名军人费尔南德深知这样的安逸意味着什么?因为和那些满脸稚气的士兵不同,他曾经品尝过一个军人最大的耻辱―战败投降。因此在接手这支部队之后,费尔南德曾不遗余力的试图将那些徒有其表的精锐打造成真正的百战雄师。但是现实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条件,阿根廷军政府尽管和他一样怀有满腔的豪情,但是他们并没有足以传承的信念和方法。在漫长的第4空降兵旅的历史之上,他们作的最多的是镇压各地的共产主义游击队,无论是空降战术还是武器装备,都还停留对20世纪60年代对西方国家的照本宣科之中。

但正当费尔南德经历过一次次挫败,倍感失落之时,一个小个子的中国军人却成为了他命中注定的救星。来自中国人民国防军空降兵第44师师第1空降机械化步兵团的唐剑上校以参观学习的名义来到阿根廷,但他真实的身份却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方面寄于厚望的军事顾问和教官。虽然费尔南德迫切的需要外援,但是对于在世界空降兵战例之中,没有可以拿的出手战绩的中国空降兵部队,费尔南德并不感冒,如果让他选择他更愿意接受那些傲慢无礼、整天就知道酒和女人的俄罗斯人的调教,毕竟他们肩上的徽章代表着第聂伯河上的尸山血海、代表着布拉格之春的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代表着以喀布尔为中心的十年鏖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