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第八章:格瓦拉旅(四)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八章:格瓦拉旅(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格瓦拉旅(四)(1 / 2)

位于南美洲东北部赤道附近的法属圭亚那在大多数法国人的印象之中都很模糊,甚至有人一直认为这个名字属于大西洋中的某个岛屿。毕竟这片远隔大西洋的海外领土距离巴黎的现代社会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实在太过遥远了。此刻坐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内,由法国政府委派的法属圭亚那最高行政负责人―省长昂节.曼西尼(angemancini)正百无聊赖的开始着自己崭新一天的工作。

和大多数法国的公务员一样,昂节.曼西尼曾经并不喜欢工作。毕竟在欧洲法国是公务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排在第二位,但唯一领先它的欧洲国家是俄罗斯)。法国空前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有510万人之巨,竟占到法国总人口的10%。诚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早在200多年前就在《社会契约论》中所写下了那著名断言―“政府越大、官员越多,其效率就越低”。因此在法国各政府部门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玩忽职守、敷衍了事的现象随处可见。但是在法属圭亚那,昂节.曼西尼却爱上了工作,理由很简单―终日无所事事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

“你要知道法兰西最先看上这片土地是为了流放罪犯。”在被法国政府委派到法属圭亚那时,昂节.曼西尼很意外自己的前任―亨利.马西(henrimasse)对于这片自己工作了6年的土地竟毫无眷恋,甚至对于自己的离任和退休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欢娱。当时的昂节.曼西尼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自己的前任所留下的这句话,但是随着岁月的流转他开始越来越厌恶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圭亚那曾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大约在公元9世纪之时印第安部落从北美洲向南迁移来到圭亚那海岸,成为了这里的第一代定居者。而后,他们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大,遂分裂为3大部族:加勒比人、阿拉瓦克人和瓦劳人。1498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注1)和他的船队来到圭亚那的海岸,将这片土地纳入了西班牙皇室的视线。但是虽然凭借着铁制武器和战马征服了大半个南美,西班牙却在圭亚那遭到了无情的重挫―1530年西班牙人佩德罗.德阿科斯塔来到圭亚那西部地区巴里马河畔并试图在那里殖民,结果被强悍的加勒比印第安人所驱逐。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之中,欧洲人一直没有再进犯过这里。荷兰人于1581年来到圭亚那地区,开始在波梅隆河附近定居并建起了炮台。但是直到十多年之后,英国和荷兰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争夺才最终引起了欧洲人对圭亚那地区的重视。荷、英、法等国冒险家开始涌向这片“荒凉的海岸”,从事航海贸易和殖民活动。

荷、英、法等国都希望拥有从奥里诺科河口至亚马孙河口整个地区的主权,但实际上当时它们之中任何一国都只占据了该地区的一小部分。荷兰人成功的赶走了西班牙,而后又遭到后期之秀英国人的挑战。为了对抗强大的英国,荷兰人又与法国人组成联盟。从17世纪到19世纪,圭亚那几乎成为了英、法、荷三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战争的缩影。经过了无休止的对峙、战争、谈判和和约。最终曾经是印地安人乐园的圭亚那被分裂为三部分:英属圭亚那、荷属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围绕着这片土地的流血才最终画上了一个句号。

法国人终于在1817年巩固了自己的殖民地。巴黎希望法属圭亚那的制糖工业和雨林木材可以成为法国在整个加勒比海殖民体系的经济支柱。于是黑奴被从非洲贩卖到当地的种植糖园,在皮鞭下的劳作。但是就如同法国在世界上的其他殖民地一样,法国人的散漫和庸懒最终令他们亲手断送自己的海外领地。法兰西在法属圭亚那的成功很快便被本地印地安人的敌视和热带疾病所限制。而在1848年法国第二共和国宣布废除奴隶制之后,法属圭亚那种植园的产量,更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虽然它从来无法满足法国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体系,但是奴隶制度的废除最终使当地的工业几乎崩溃了。不过好在1852年刚刚加冕为皇帝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发现了这个遥远殖民地的全新用途―为了降低法国国内的犯罪率和监狱的成本,巴黎决定将众多囚犯运往法属圭亚那关押,随便为殖民地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中最为著名的监狱莫过于法国自传体《sezneclebagne》(中文译名《巴比龙》)中描述的“囚城岛”。在1852~1937年的漫长岁月里法国一直把这里作为罪犯的流放之地,约有70000名罪犯被发配到这里,在恶劣的环境之下,他们大多都死于疟疾和发烧。

“是啊!我又何尝不是一个囚徒呢?”昂节.曼西尼坐在自己并不舒适的办公椅上不仅回想起自己刚刚过去的第一个任期。虽然拥有有着与爱尔兰、葡萄牙或美国的印第安纳州相仿的面积,但是对于全世界而言,在漫长的近代历史之中这里始终是个被遗忘的角落。法属圭亚那狭窄的海岸线低于海平面,因此在沿海地区留下了宽为16-48公里不等的冲积平原,沼泽和沙滩遍布期间。而就是这么一块狭小的区域集中着法属圭亚那的90%的人口,而继续向南则是圭亚那高原向东的延伸部分,遍布着未经开发的热带雨林、丘陵和高山。

“什么省长?!我不过是一个被巴黎遗忘的守林人而已。我管辖的不过是一些无法开垦的蛮荒之地而已。”昂节.曼西尼一边翻看着桌面上稀稀拉拉的几份报告,一边抱怨道。到任伊始他曾经满怀报复,但是现在他早已蜕化成了一个愤世忌俗的犬儒主义者。他至今还记得自己走访内陆地区时雨林中闷热而潮湿的季候以及那些不知名的疾病。最终那些恢弘的理想全部化为了泡影,在昂节.曼西尼的第一个任期内,法属圭亚那的经济状况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变。不过即便如此他依旧还要向巴黎提交自己在上一个年度的工作报告。

“由于受地理位置限制、基础设施陈旧和缺少熟练工人等原因,经济发展受阻。海外省的经济依旧以农业,林业和渔业为主,且集中在沿海地带,内地大部未开发,工业很少。主要出产木薯、稻米、玉米、甘蔗和硬木。还开采少量黄金和铝土。沿海产鱼虾。工业仅有制糖、酿酒等小工场。输出海虾、木材、黄金等,输入机器、粮食、石油产品、日用工业品等。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援助,大部分制成品、食品和能源需进口,林业、渔业和旅游业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失业依旧是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昂节.曼西尼还记得自己每年在报告中重复的那些陈词滥调。不过法属圭亚那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这里每年都可以向法兰西供应近百万升的朗姆酒,想到那些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的蒸馏酒,昂节.曼西尼不禁又有些口干舌燥起来。

“如果不是由于库鲁的存在,或许法兰西早已象英国和荷兰那样任由这片土地独立了吧!”从自己办公桌后面的文件柜中取出自己暗藏的美酒,昂节.曼西尼多少有些无奈的想到。事实上英属圭亚那和荷属圭亚那早已分别在1966年和1975年宣布独立,早已以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和苏里南共和国的身份活跃于世界政治舞台之上了,而只有法属圭亚那还依旧在巴黎的殖民统治之下。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法属圭亚那曾兴起了大规模的独立运动,但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历任领导者却不惜付出名誉、经济以及生命的代价,在放弃了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之后,保证法国在法属圭亚那的绝对控制权。而在这不可思议的表象之下,却是法国战后领导者们高瞻远瞩的高明战略。为了迎接并不遥远的下个世纪,法属圭亚那是法国最不能失去的一块海外属地。因此除此之外,法国再没有任何一块固有领地如此之近的接近赤道,从而便于构建通天之梯。

1966年法国政府投入5.2亿法郎,在位于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一片沿大西洋海岸的狭长草原之上,历时4年最终建成了法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法属圭亚那库鲁宇航中心,虽然这个宇航中心早期仅进行一系列探空火箭和“钻石号”小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但是随着1979年12月24日“阿丽亚娜”1型火箭从这里被成功发射升空。库鲁宇航发射中心迅速成为法国主导欧空局(esa)开展航天活动的主要基地。作为欧洲联合自强的象征,“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在国际航天市场的角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高达90%的成功率更使其独揽世界商业卫星的发射业务中近50%的市场分额。而库鲁宇航发射中心的优良选址,更令“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如虎添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