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令人几乎要窒息的时刻,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时刻。从‘护国公’―克伦威尔时代结束以来,英国陆军的野战部队首次奉命开进伦敦。大家可以从我的镜头中看到这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现在正在通过伦敦塔桥的是英国陆军女王皇家枪骑兵团的部队。”在bbc广播电视台的镜头面前,浓重的装容并不能掩盖主持人脸上的倦意,而在她身后的背景之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可以看到一辆辆“弯刀”(sabre)型装甲侦察车正高速通过伦敦塔桥进入预定部署区域,显然一旦有意外发生,这种不足10吨的装甲车辆远比那些重达62.5吨的“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来的轻便的多。而在镜头之外,由履带声和机械传动组成嘈杂的噪音之中依稀还可以听到直升机旋翼的振响,那是英国陆军第一陆航团的“长弓―阿帕齐”型武装直升机在空中维持的警戒任务。
闪烁的喷气式战斗机的尾焰在黎明前的伦敦的夜空之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红线,那是英国皇家空军第3中队的ef-2000型“台风”型战斗机正在英国南部执行“快速反应警报”(qra)的保护任务。在这些战机的翼刀之下,位于伦敦圣詹姆士公园西端的白金汉宫门前同样人潮涌动,在双数记者的闪光灯下,现任英国元首―83岁的“蒙上帝庇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在自己的丈夫―88岁的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菲利普.蒙巴顿的搀扶之下,艰难的走出了悬挂着王室徽章的正门走出。和英国近代历史上的大多数国王一样,伊丽莎白二世并不喜欢居住在这太过于庄严的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真正的家。当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人的天性或许总是如此,拥有的时候从不会体会它的可贵。
当年迈的女王蹒跚的走入白金汉宫的广场之时,在王室事务主管塞巴斯蒂安。罗伯特少将的示意之下,军乐队演奏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英国国歌―《上帝保佑女王》。面对着无数的镜头伊丽莎白二世无奈的望着广场中央竖立着维多利亚镀金雕像纪念碑,那好似从天而降的胜利女神见证了这个国家长达3个世纪的黄金时代。但是此刻这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着即将离去的女王,以忠诚著称于世的皇家禁卫军再一次向女王致敬,唯一的不同是,在此刻他们手中的步兵以枪口向下的方式倒持着。
在女王身后紧随着的是作了将半个多世纪王储的切斯特伯爵、威尔士亲王―查尔斯.菲利普.阿瑟.乔治,以及他的第二任妻子―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这对“半路夫妻”婚后一直居住在与白金汉宫相距不远的克拉伦斯宫内,但是今天他们显然也必须从白金汉宫出发,开始自己难以预测的旅程。或许在这对夫妇的心目之中早已无数次期盼过自己这位长寿的母亲由于健康原因退位甚至驾崩。今天或许他们终于如愿以偿,但是这对夫妻显然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在伊丽莎白二世退位之后,主宰白金汉宫的并是查尔斯王子“转正”之后的“乔治七世”(注4)而是一位全新的君主―“爱德华九世”。
“爱德华.菲利普.阿瑟.乔治.蒙巴顿-温莎,英国王位的第八顺位继承人。很难相信他竟然会在此刻发动政变,逼迫女王退位。”在美国韦瑟山地下指挥中枢的紧急会议室内,富有“工人气质”的副总统―蒂姆.鲍雷蒂显然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满腹狐疑。出身寒门的蒂姆.鲍雷蒂对国际政治涉猎不多,之所以选择他作为约翰.歌斯特的副手,可以说是出于共和党谨慎的考虑。相对于约翰.歌斯特的年龄,年仅47岁的蒂姆.鲍雷蒂给人以年富力强的感觉。而其在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美国最保守的州―明尼苏达州担任州长时所推行的经济政策。更令选民相信由强悍而老道的约翰.歌斯特处理国际事务,而蒂姆.鲍雷蒂掌管国内经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实际上不是一次政变,而是英国人两头下注而已。”面对着年轻的蒂姆.鲍雷蒂所提出的问题,约翰.歌斯特并没有任何轻蔑的意思。他知道对于这位父亲是卡车司机的“蓝领阶层”政治家来说,国际政治远比他所擅长的不加税平衡财政,改善城市交通、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来得复杂的多。“英国人很清楚,如果此刻站在我们这一边,那么必然要与整个欧洲为敌。这种局面对于伦敦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1914年开始他们用过两次类似的经历。再愚蠢的人在连续得到两次教训之后也会懂得反省,何况是一个国家。”约翰.歌斯特语重心长的向自己的这位老友兼同僚解释道。他不会忘记自己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曾经角逐共和党的提名但被布什击败时。鲍雷蒂当时对自己表示了坚定支持。也永远记得鲍雷蒂的鼓励:“我很早就坚信你会成为领袖,你的性格、你的思想、你的价值都在告诉我你会成为自由世界的总统。”
“的确英国人在那两次大战之中都是胜利者,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无法挽回的。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最终在大国角逐之中只能甘陪次座。我相信英国人不会没有反思,他们清楚的看到自己对欧洲大陆强权的遏止,最终换来的不过是美利坚的日益强大。而战争科技的发展更令曾经隔绝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海峡成为了一衣带水。一旦与欧洲开战,以法、德两国为首的欧盟军团所拥有现代化的战机和巡航导弹将在转瞬之间飞越海峡摧毁英国人的家园。毕竟这已经不再是依靠‘齐柏林’飞艇和‘v-1’型导弹进行攻击的时代了。英吉利海峡所能起到的阻隔作用已经被现代化的交通手段削弱到了机制。如果计划周全,欧盟军团的地面部队甚至不需要乘船就可以利用海底隧道在英国南部登陆。届时,英伦三岛将面对比前两次世界大战更为惨烈的浩劫。”对于英国人的选择,约翰.歌斯特显然早有预料,或许易地而处,他也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因此在这次战争之初便选择推出一位傀儡,让自己的国家名义上倒向欧洲。随后再安排女王和王室的主要成员流亡北美或者澳大利亚,暗中向我们输诚。那么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对于英国而言,他们都是站在胜利者的一边。”在约翰.歌斯特的讲解之下,蒂姆.鲍雷蒂虽然缺乏经验但决非冥顽不灵。
“可为什么偏偏是爱德华呢?要知道在英国王室之中他恐怕是最不受人注目的一个。据说在英国民间的一次投票之中,他的受欢迎程度还不如女王的宠物狗。”国防部长阿米蒂奇不解的问道。他所说的是前不久英国的三版女郎们进行了一次投票,选出了她们最喜欢的皇室成员,结果证明年轻的“坏小子”―谢里王子最受这些女郎的青睐。他艰难地以一票的差距击败了他的哥哥威里王子,获得了桂冠。而年龄比较大的皇室成员―安德鲁王子和查尔斯王子则排在了第六和第七位。而王子爱德华一票未得,不幸垫底。安妮公主和女王的宠物狗也分别获得了两票和一票的支持。虽然只是一次非正式调查,但也足以说明此公人缘之差。
“这个不难理解,一向与欧洲各国颇多龌龊的英国人,这次所要扮演的就是一种无奈从贼的角色。查尔斯王子和他的两个儿子在民间都颇有人望。特别是继承了其母魅力的两位小王子,可以说是新一代英国人心目的政治明星。由他们来出任这个新政府的首脑很可能会真的将英国推向欧洲阵营。而第五顺位继承人―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由于其长达22年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服役生涯,以及在马岛战争的出色表现,也令他其在英国军队之中拥有非凡的人望。由他出任这个反面角色显然也不妥当。爱德华王子在民众之中缺乏支持,1987年在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时又因无法忍受军营而成为一名逃兵,显然集合了英国皇室所有的负面形象很适合来出任这个角色。”补充说明的新任中央情报局局长―詹姆斯.伍尔西,对于英国王室的主要成员他曾有过潜心的钻研。
“当然爱德华王子还沾了自己名字的光,要知道喜欢在尊号上下工夫的英国人对他们历史上的君主早已研究透了。在英国王室的历史之上,凡是与爱德华沾边的国王大多都是负面的评价。爱德华一世―穷兵黩武,没有信义的长腿屠夫;爱德华二世―被‘法国母狼‘烫死的同性恋;爱德华三世―百年战争的发起者,黑死病时代的君王;爱德华四世―约克家族的掘墓人,任人唯亲的蠢材;爱德华五世―即位一年就见上帝的短命鬼;爱德华六世―在位六年便去世。由于爱德华并无遗下任何子嗣;爱德华七世―与舞女厮混,气死自己父亲的荒唐;爱德华八世―爱爱人不爱江山的‘温莎’公爵。不能看出英国人对这位新一代的爱德华国王会是个什么态度。”虽然长期从事情报工作,但是詹姆斯.伍尔西对于欧洲历史依旧有着不俗的造诣。(这一段中出现的英国历史人物太过复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和小隼私下探讨。)
“不过欧洲人―特别是德国的新纳粹会喜欢这个名字。毕竟关于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与希特勒暗通款曲,甚至利用写信盟出卖友法军的防御弱点,并希望在英国被迫签署和平协议后重登王位的说法早已甚嚣尘上。新纳粹会认为这一个上帝再给德国第二次机会。”詹姆斯.伍尔西补充说道。
“无论如何!我们更关心的是失去了英国的屏障之后,我们将在大西洋面对怎样的局面。?”显然约翰.歌斯特总统此刻没有心情探讨历史。紧急会议室的幕布上bbc的记者正在抓拍一幕发生在伦敦市中心的冲突,几名英国男子不满爱德华的政变,刚刚用自制的燃烧瓶点着了一辆隶属于掷弹兵卫队第1营的“武士”型步兵战车。促不己防的车载步兵浑身着火跳出战车,晃动的镜头迅速被一只来自英国士兵的大手盖住。但是惨叫声依旧不绝于耳。
――――――――――――――――――――――――――――――――
注1:纳斯曼,把我的舰队还给我―这个话是模仿西方名言―“瓦卢斯,瓦卢斯,你把我的军团还给我!”。公元9年罗马帝国日耳曼尼亚省总督瓦卢斯率领3个罗马军团在条顿森林遭遇日尔曼人的伏击,全军覆没。据说年迈的奥古都斯大帝国―屋大维,在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后,一连几个月不理发,不刮胡子,不洗脸,还不时用头撞门大叫:“瓦卢斯,瓦卢斯,把我的军团还给我!”
注2:大e―这里是指美国海军的“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cvn―65号)由于其英文名称(enterprise)的首字母为e,因此被美国海军亲切的称为‘大e’
注3:奥利佛.特维斯特―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的主角。
注4:英国国王的尊号―英国王储查尔斯如果登基的话,根据公众习惯称谓而延用“查尔斯三世”封号。但是因为英国历史上使用“查尔斯”称号的国王均有不光彩历史。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封号中使用“查尔斯”的国王是查理(英文同“查尔斯”)一世。1649年,英国内战中被逮捕的查理一世被奥利弗.克伦威尔送上断头台。在海外流亡18年后,查理一世的儿子于1660年回国复辟,封号“查理二世”。但是,查理二世喜欢拈花惹草,其在位期间情妇众多,被人戏称为“享乐国王”。此后,一度觊觎王位的“邦尼王子查理”被其支持者称为“查理三世”。但不幸的是,小僭君还未夺取王位就被打败。与此对比鲜明的是,“乔治”这一称号自上世纪以来一直风光无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前国王乔治六世被公认为上世纪最受爱戴的君主之一。因此其包括大臣及高级主教在内的所有枢密院成员一直认为查尔斯登基后应该使用“乔治七世”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