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第四章:青鸟横空(五)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四章:青鸟横空(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青鸟横空(五)(2 / 2)

被以英美为首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推向遏止日尔曼民族崛起一线的法国,在经历了两次血腥战争的洗礼之后,曾经在18世纪拥有世界霸主地位的法国事实上已经沦丧了―他的民选政府和强大军队在战争中被日尔曼无情的打垮最终投降,她的殖民帝国在战后民族独立的浪潮中岌岌可危,即便在盟国的帮助下侥幸胜利复国,事实上盎格鲁-撒克逊人“卞庄刺虎”(注2)的欧洲战略已然得手了一半―扶植纳粹德国这头猛兽挣脱《凡尔赛条约》的牢笼,顺利的将法国这个老大帝国从欧洲霸主的宝座之上赶下来,再以自身强大的工业优势和资源储备一举摧毁疲惫德国,从而控制整个欧洲。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苏联暴发出惊人的战争潜力,最终与英、美平分秋色的话,或许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世界霸权早已确立了。

亲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内政和外交的弱点了如指掌的戴高乐,对于英、美两国的战略早就心知肚明。尽管战争期间,他所领导的“战斗法国”组织不得不仰仗英美的鼻息,但是戴高乐却坚持秉承法国外交传统中强烈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决心迎难而上,以弱抗强,尽最大的努力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与实现法国的“天定命运”。因此美国的战时总统―罗斯福,作为一个玩弄美国式选举政治登峰造极的“民主”政客,对于戴高乐这种如波拿巴般的传奇性“军人独裁”怀有强烈的偏见。他一度宣称戴高乐未经法国人民的选举授权,无权代表法国的利益。而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二战初期迅速溃败和对纳粹德国屈膝投降,美国政府甚至根本不愿意承认法国的大国地位。由于罗斯福的反对,法国被排斥于安排战后世界命运的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系列会议之外,对战后世界大势的规划毫无置喙的余地。

在前线的美国士兵一路在法国本土肆意妄为的掠夺战利品之际,在华盛顿罗斯福早已打算战后把法国作为二等国家甚至附庸国来对待,甚至还授意五角大楼拟定占领和肢解法国本土的计划。如果不是戴高乐抛弃所谓的主义之争,借助苏联的影响力向美国施压。以派遣法国飞行员在苏联组建“诺曼底”空军大队,替人流血为代价,让苏联政府承认其为“世界各地自由法国人的领袖”。法国很可能便被英、美的操控之下彻底的沉沦下去。而在1944年的访苏之旅中,戴高乐更事实上承认了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占领和改造,以换取苏联不反对法国继续保有非洲殖民帝国。

对于英、美的全球战略,在二战的末期实际上法、德两国的政治家都已洞若观火。纳粹德国的首脑、盖世太保的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在一份非正式递交给戴高乐建议书中这样写道:“您胜利了,戴高乐将军!如果人们知道您是怎样开始的,那么人们就应该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但是,您现在应该怎样办呢?依靠盎格鲁―撒克逊人吗?他们将会把您当作他们的仆从,还会使您受辱。您要和苏联合作吗?他们将会把自己的法律强加给法国,还会清理您本人。……唯一能使贵国走向光荣和独立道路的,就是和战败的德国取得谅解。……如果您克制复仇的思想,抓住今天历史所提供给您的良好机会,您将成为永垂青史的最伟大的人物。”可以说这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付出了数千万人的生命之后,苦苦撕斗了多年的法国和德国终于在一片废墟之上达成了谅解。

虽然法德和解,为法国在战后开展全方位的独立外交,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仅仅依靠被战争严重削弱的法、德两国组成所谓“巴黎-波恩轴心”并不能在美、苏两大战略集团之外另立一极。在美苏两极对立的格局下,法国昔日最大的对手德国虽然被占领、被分裂,成为了军事斗争的最前线,丧失了向法国挑战的资格,法国在军事战略上可以不再事事受制于法德竞争。但是陈兵于中欧的红色铁骑已经成为法国国家安全的新威胁,而抗衡苏联的战略压力的军事存在事实上基本由美国承担。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美国一直以来从大西洋两岸联盟团结抗苏的角度,从根本上同样威胁着法国的独立和大国地位,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局,自戴高乐以来的法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在空中同时玩8个球”的巧妙手腕,以环环相扣,互相牵制的外交策略在均衡之中谋求着自己在大国舞台之上的一隅之地―在与美国结盟以反对苏联扩张的同时,又苏联建立特殊的亲密关系,以获得对美国独立的资本。借美苏的力量,维持宿敌德国的分裂,压服西德以缔造法德轴心以联合西欧,排斥英国,抗衡美苏;必要时则接近英国,以制约西德,不过这些精彩绝伦的表演仅限于欧洲。在全球范围内,法国需要一个更为强大的盟友,一个和法国一样试图于美、苏之间成为独立一极的国家,以完善法国的全球战略布局。戴高乐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遥远的东方―那焕发着勃勃生计的文明古国。

戴高乐无视冷战时期反共意识形态偏见与新中国的建交,可以说通过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体现了戴高乐非凡的战略眼光。在同中国建交之后,法国最终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同时与美国、苏联和中国进行战略对话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法国的战略地位。戴高乐精明地利用了中苏分裂和中美对立的外交形势,把中国当成了抗拒美国压力的潜在同盟军,同时又暗含了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的用意。可以说戴高乐同样是“国际大三角战略”的始作俑者。他所订立的外交政策最终成为了法国战后复兴的基石。在他离去之后,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像美国人期望的那样,只是戴高乐一人“威武雄壮的独角戏”―在法国并没有人亡政息。之后的总统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不管隶属哪个党派,无不奉之为圭臬,萧规曹随。

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上执政的希拉克时代,奉行国际政治应从多极化发展的希拉克,为了抗衡美国独大的状况,在欧洲联合德、俄,在亚洲巩固与中国的战略同盟,最终使中法关系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黄金十年”。在希拉克看来中国在亚洲的地位犹如法国在欧洲,是地区领袖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兼核武拥有国,是希拉克抗衡美国的理想伙伴。在希拉克的推动下,中法两国于1997年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两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接近,伊拉克战争、朝核、伊核和黎巴嫩冲突等,两国在战略上一直相互支援。

同时希拉克也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改写世界经济地图,法国能否从中得益将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仅在2004年的访问之中,希拉克便为法国商界拿到了令全世界眼红的40多亿欧元合同,更力争在核电站、高速铁路、航空、金融和保险等领域与中国的全面合作机会。

但是希拉克的继任者―年轻的法兰西掌门人萨科齐却显然无视他的前辈始终小心保持平衡的苦心。虽然有人将法国战后以来“下意识的反美主义和一直疲于奔命地试图在世界政坛扮演独立、突出角色的尝试”称为“戴高乐的遗产”,并认为这“已被写入了第五共和国的基因程序”,难以改变。但实际上在美国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侵蚀之下,萨科齐所代表的年轻一代早已厌倦了法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温不火的表现。他们将自己的国家可以重宿往日的辉煌的希望寄托在于建立横跨大西洋“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关系”。争取和美国之间有一个“平等盟友”地位和伙伴关系,为了能够在美国的帮助之下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萨科齐甚至不惜与狼共舞,让自己的祖国重返北约。从这个层面来看“和平演变”并不局限于敌国。

而华盛顿对于这个曾经无数次给自己找麻烦的西欧大国主动的卖身投靠欣喜不已。白宫高调欢迎法国重返主流社会,但事实上却要求萨科齐先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向北约军团开发乍得的军事基地,为美国提供干涉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绝佳跳板。可以想象并没有忘记那个曾经奉行“戴高乐主义”法国的万俟昊会说出那句―“难道你们法兰西人被盎格鲁-撒克逊人耍弄的还不够吗?”

“我说过我要和你作了了断……。”库特林上校最终下定了决心,用力的扣下了自己手中那支mac50型手枪的扳机。

――――――――――――――――――――――――――――――――

注1:kronenbourg―法国历史上的一个古镇,在斯特劳斯堡(strasbourg)范围内。19世纪初,由于是一所著名啤酒厂的所在地而成名。现为法国知名啤酒品牌。

注2:卞庄刺虎―选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的故事,卞庄子正要刺杀猛虎,旅馆有个童仆阻止他,说:“两只虎正在吃牛,等他们吃出滋味来的时候一定会争夺,一争夺就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逐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这一来必然获得刺杀双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了起来。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卞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而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