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第四章:青鸟横空(二)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四章:青鸟横空(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青鸟横空(二)(1 / 2)

作为一个高纬度的国家,荷兰的冬天早已没有了那些散发郁金香的橙色阳光。地球的偏转使得这里的冬天最令人痛苦的不是寒冷,而是阴沉的天空和漫长的黑夜。天空中似乎永远盘踞着漆黑的夜幕,而短暂的白昼往往也被乌云渲染上了阴郁和压抑。冰冷的冻雨之中等待接受安全检查的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龙,缓慢地向前移动着。一队负责基地警戒任务的美军士兵,此刻隔着高大的铁丝网目无表情地披着雨气注视着停在大门外等待接受检查的那一辆辆军车,显然对于驻欧美军而言准备这场战争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令人兴奋。至少在荷兰,坏天气毁灭了一切。

而手持对讲机、全副武装的宪兵则冒雨矗立在门口对每一辆进出基地的车辆都进行着细致的检查。一辆装载了几个铁箱子的小货车受到的检查可能最为严格:宪兵对车体进行检查后,又让一只警犬跳上了车,对着几个箱子嗅来嗅去。在基地大门入口处一个白色标牌之上用德文和英文两种文字醒目地写着:“军事安全区、未经许可严禁入内”。

这里是位于荷兰东部靠近德国边界附近的北约盖伦基兴空军基地,在一片冬季荒芜的农田和树林之中,仅有的一条公路绵延着通往基地的入口。那里是部署着北约空中预警部队所属的两个空军联队之一,一旦战争爆发那些由北约各国精英所驾驶的e-3a“望楼”型空中预警机便将立即起飞,利用其自身强大的导航、通信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担负起北约空军防空警戒与战术空军的空中指挥塔的职能。

“如果在战争爆发之前,他们可以顺利的潜入前沿基地,那么红色帝国的‘闪电战’计划便几乎成功了一半。”坐在那辆老旧奔驰车的后座之上,斯克尔缓缓将手中的军用望远镜放下,将它递给了自己身边那不停往嘴里灌着的伏特加的同僚,作为一个出生于温暖的加勒比海的拉美后裔,显然格兰纳多还无法适应欧洲如此寒冷的冬天。格兰纳多颤抖着从自己紧裹的大衣之中伸手接过了斯克尔的望远镜,同时用娴熟的俄语和坐在车子前排的那两个俄罗斯人说着什么,不过那些与斯克尔无关,作为军人他的任务从来都很明确。

卷动泥浆着车轮很快便将斯克尔他们带到了远离盖伦基兴空军基地的荷兰东部城市―恩斯赫德。这座位于荷兰的东部距离德国边境只有10公里的中型城市,仅有16万人口。所以在这个季节里这个城市的居民更多的时候习惯待在开足了暖气的屋内,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在这阴郁的天气里,一场危险的交易正在他们安居乐业的家园里举行。在位于恩斯赫德市中心的一栋古朴而富有殖民复兴风格的建筑物门前停了下来,荷兰人老房子一向以节约空间而闻名。这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宛如一栋中世纪的碉堡。在车子停稳的刹那,以职业军人的敏感,斯克尔迅速的发现了那厚重的窗帘后隐藏着一双双警戒的眼睛。

这种房间的室内空间自然也可想而知,循序而上的楼梯恐怕是斯克尔见过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以至于高大的斯克尔不得不侧身而上。如果是非法闯入者的话,恐怕在这道楼梯前便已经损失惨重了。二楼的所有房间虽然紧闭着,但是刚才在下车时的观察已经让斯克尔确信了2楼的每一房间里都至少隐藏着一名孔武有力的保镖。而在3楼正中的一间房间里,斯克尔和格兰纳多所期盼的人和货物都正在默默的等待着。

坐在正对着门的位置之上的那个正低头抽着雪茄的中年男人拥有着一张标准荷兰人的脸。瘦长的脸型加上奇怪下巴,发线很高但是却早已显出秃发的迹象。斯克尔早已在照片上见过这位被称为“荷兰头号教父”的男人―克拉斯.布鲁恩斯玛,甚至对他的发家史了如指掌。布鲁恩斯玛本来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但是成年之后他却做起了毒品交易,渐渐成为全欧洲最大的毒品贩子之一,操控着整个欧洲的贩毒网络。上世纪80年代末,当警方破获了一起毒品案中,布鲁恩斯玛在荷兰黑帮中的便被搜出了45吨、总价值为1.5亿英镑的大麻。此外布鲁恩斯玛还在荷兰举世闻名的色情业中占据极大的市场分额。可以说是荷兰地下王国中当之无愧的霸者。

面对这个曾经无数次在照片中见过的男子,此刻斯克尔依旧要装出一幅很陌生的表情。事实上这个拥有荷兰最大黑帮组织,手下至少拥有200名核心成员的毒枭根本不是今天舞台上的主角,甚至连龙套都算不上,顶多只是一个负责布景的剧务而已。坐在他身边的是一个举止粗俗的胖子,如果是在大街上你或许会将他和某个倒霉出租车司机或管道维修工联系在一起,不过此刻这个相貌猥琐的胖子正对这一张照片评头论足,不时用俄语和身边的保镖开着粗俗的玩笑。而照片的主人布鲁恩斯玛显然只能尴尬的陪笑。

对于这个其貌不扬的胖子斯克尔同样熟悉。格兰纳多曾在行动之前向他提供过关于这个人长达500多页的个人资料。卡尔洛维奇.戈利科夫,现年58岁。前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部(gru)特别行动局的特工,部署在荷兰的“d”小组的负责人。提起那个曾经的铁幕帝国,除了那汹涌的钢铁洪流之外,令西方同样震撼和畏惧的还有那无声战线上无孔不入的“沙皇禁卫军”,无所不在的监听系统、层出不穷的暗杀利器以及那曼妙火辣的色情间谍。这一切都会第一时间让人联想起那三个字母的恐怖组合―kgb(前苏联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莫斯科的兽笼之中圈养着并非只有一个猎犬。直接隶属于前苏联军方管制的总参谋部情报部―“格鲁乌”(gru)便是一个比“克格勃”(kgb)更为隐秘和危险的存在。

和“克格勃”一样,“格鲁乌”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那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年―1918年,面对着强大的外国干涉力量和白军的反扑。苏联红军在6月份组建了东方战线,下辖5个集团军以捍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同一天,东方战线建立第一个“登记部”以统管情报工作;而随后组成的其他新的战线也同时组建了自己的登记部和情报网。不过此时为了对抗“隐藏在人民内部的威胁”,列宁已经委托老辣的捷尔任斯基成立了赫赫有名的“契卡”,也就是后来的克格勃。“契卡”拥有自己的情报网,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威自然而然的处处与军方的登记部发生了冲突。最终列宁不得不签署法令,成立“共和国野战参谋登记处”,各红军部队已建的军事情报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军事情报最高领导机关,也就是后来的“格鲁乌”。

与在“马鞍下系上的狗头和狼尾扫帚”,擅长于“嗅出并消灭叛徒!”的“克格勃”(注1)相比,“格鲁乌”更专重于对外的军事情报和特种侦察范畴。因此在和平时代,他们总是默默无闻。而在恢弘的卫国战争中,“克格勃”可以作的往往只是逮捕散兵游勇和败军之将,用处决失败者来鼓舞时期。而几个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最终拯救的苏联的情报网络―供了德军即将入侵苏联的情报的特雷帕尔情报网、活跃于纳粹心脏的“红色乐队”、在远东明确了日本无力进攻苏联,最终改写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左尔格,无一不出自“格鲁乌”的系统。而随着二战的终结,“格鲁乌”再度归于隐没和消沉。但是所有人都明了它从未消失过,冷战的到来给了他们更为辽阔的战场。

“格鲁乌”总部设在莫斯科市阿尔巴特街的前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内,代号是44388军事部。在总部之内的工作人员便有5000余人,而在铁幕帝国的全盛时期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的“格鲁乌”成员则可能超过10万人。而那些派往国外的谍报人员则永远是一个无法证实的数字。而在“格鲁乌”那庞大情报机器的内部共设有22个局、2个院所,10个处室和1个直属科。其中第一局为欧洲军事战略情报局。第二到第四局是对其他地区进行秘密情报活动的军事战略情报局―第二局负责搜集北大西洋和东欧各国的战略情报,第三局负责搜集美、英和中南美各国及英联邦各国的战略情报,第四局负责搜集从中东到亚洲各国的战略情报。第五局是作战情报局,负责军事作战方面的所有谋略破坏活动。第六局是电子情报局。主要进行电子情报活动。而第七到第十二局都是情报资料研究机构。不过其中最为特殊的还是卡尔洛维奇.戈利科夫所在的特别行动局,这个特殊的部门是“格鲁乌”所掌握的一支秘密的特种破坏部队,主要负责进行对外的颠覆破坏、暗杀、绑架、策反和心理战等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的冷战愈演愈烈的尖峰时刻,在整个西欧和北美有数百个“格鲁乌”的特别行动小组潜伏在北约各国的心脏地带。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将第一时间发起致命的突袭。这些苏联隐秘战场上的精英拥有着再平凡不过的身份,但是手中却拥有着最为精良的武器。

但是他们背井离乡、含辛茹苦的潜伏,最终等来的并不是那声埋葬资本主义的进攻号角,而是自己为之痴狂的国歌最后的一声绝响。在动荡的岁月之中,面对着崩溃和重建,莫斯科有着太多的事情要作。忙碌的无暇去顾及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优秀特工。他们之中有人选择了向西方投诚,公开自己长期以来隐藏的身份,有人选择了要挟自己的祖国,得到了俄罗斯政府的承认,被接回国内。但是大多数人选择了继续在曾经的敌人身边继续生活下去―他们都不想去面对那满目创痍的祖国。

看到格兰纳多走上楼梯,戈利科夫显然有些激动,他随手丢掉了手中的那张照片,在飘落的过程中斯克尔记住了照片中那个相貌娇好的女子。戈利科夫热情的拥抱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拉丁裔男子,用传统的俄罗斯接吻礼的来表达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爱。随着两人用俄语的亲切交谈,房间的气温似乎也逐渐的升高了起来。而不明就理的布鲁恩斯玛和斯克尔只能相视苦笑。“还是先谈一下生意上的事情吧!”但就在此刻,左手边的一个房间突然打开,一个面色苍白,戴着一幅金边眼睛的男子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他的声线高亢而尖锐,宛如两块玻璃在相互摩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