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下载
当然,芙蓉板凳龙并非与生俱来就是有名气的,它今天所以独步于乐清乃至温州的龙灯之林,主要靠的是自身的特色与不断创新。
二
芙蓉板凳龙的滥觞无法稽考。
有人说,芙蓉民间盛行舞板凳龙,这种习俗始于明代,它已有500多年历史,但这是臆断,缺乏根据,而且,今天也没有任何史料证明,芙蓉就是乐清市板凳龙诞生的故乡。
其实,作为龙灯的一种,板凳龙并非稀罕之物,也绝非芙蓉一地所有。浙江浦江板凳龙,江西上饶板凳龙,湖南大庸板凳龙,等等,都蜚声中外。在我省沿海地区的玉环、温岭、洞头等地,板凳龙也屡见不鲜,而在乐清本市的大荆、白溪等地方,正月里滚板凳龙还很流行呢。只是在外地,人们更多的是称板凳龙为长灯、桥灯、灯板龙的。
芙蓉板凳龙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土生土长的。芙蓉南边的白龙山,它万木葱茏,乃芙蓉先民的居住地,而白龙呼风唤雨,历来被视为神灵的象征,故当地人制作并舞动板凳龙,并尊其名曰“白龙”,以示纪念、崇拜和敬畏。第二种认为是舶来品,其根据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沿海某地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旱灾,万物枯萎,生灵干死,百姓备受煎熬。这事被一条海龙知晓,它不顾禁忌,跃出海面,降了一场大雨,于是大地万物复苏,百姓得到了解救。可海龙因此受到天庭惩罚,身体被剁成一段段,撒向人间。百姓忍着悲痛,把龙体放在一条条板凳上,并把它们连接起来,日夜奔走相告,希望它永远存活下来。后来人们称这条特殊的“龙”为“板凳龙”,而舞“板凳龙”这一习俗便在沿海地区流传开来。芙蓉依山襟海,潮涨潮落,百姓生活与大海息息相关,自然便学习并沿袭了这种习俗。
我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即芙蓉板凳龙是一种舶来品。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远离大海的地区,如浙江省的龙泉、金华等地,其民间也盛行舞板凳龙,且比较有名,关于这些地方的板凳龙,是土生土长的,还是舶来品,我没作探究,这里就不敢乱说了。
龙灯的种类繁多,有布龙、纸龙、草龙、竹龙、扁担龙、稻草龙、草把龙、板凳龙、火把龙、草蝇龙,等等,但芙蓉为何只是推崇板凳龙呢?我想,这恐怕是因为芙蓉乃半山区,树木多,加上境南边有白龙山,大家便因地制宜所致吧。当然,这也不排除地方文化对它的影响,芙蓉当地的男子汉,爱讲面子,崇尚力量,而他们性格豪爽、作风粗犷,大家或许觉得滚板凳龙这种纯男子参加的活动,最能展示男子汉的威风和神采,最能赢得体面和尊严。
三
芙蓉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巴三个部分组成。
龙头和龙尾巴,它们的外壳均以竹篾编成,然后糊以透光白纸,绘上鳞甲和各种彩色花纹。龙头下颔垂有长须,还挂有一颗殷红色龙珠,而龙尾巴背上有鬃,高低起伏,状如九座山峰。不管是龙头还是龙尾巴,体内都装有灯座,夜里点上蜡烛,它们会通体透明,显得十分漂亮。
制作龙身要简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