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达庚的家坐在巷子里,巷子很短,才七八米,里头好像只住着两户人家。巷子东西走向,通风,坐在里头比较凉快,因此,每当夏天来临,天一黑下来,大家便围坐在一起,听周达庚讲故事。
周达庚爱讲《聊斋》、“三言两拍”里的故事,偶尔也讲些民间故事。他讲的故事都比较完整,也不长,一个晚上总能听完一两个。他从来不将故事拦腰打断,散场时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他很干脆,故事讲完了,觉得时间已晚,说一句“好了,不讲了”,就站起来,拎起矮竹椅就撤。
周达庚讲故事,每个故事里头差不多都有爱情,都有公子、小姐,而讲到公子、小姐,好像都从一个模子里出来,公子没有一个不是才学高深的,小姐没有一个不是美如天仙的,不管是女人见了男人,还是男人见了女人,都一样,彼此都患相思病;讲到公子、小姐之间缠绵的事,他讲得很细很细,很有人情味。所以,周达庚的听众多半是年青男女。
周达庚讲故事善于绘声绘色,他爱打手势,有时动作很夸张,还喜欢把身边的人拿来与故事中的人作比,姑娘嫂儿们怕被他“拿”去比作故事中的“小姐”、“丫环”或“夫人”,所以,都不敢靠近他,一般小心地坐在外围。但尽管如此,他有时却站起来,用手指戳戳人家的脸,照样把人家拿过去作比。每逢这个时候,被拿过去作比的人总是吃吃发笑,双手掩面,拼命缩起身子,而大家则哈哈大笑。
芙蓉街虽说有“街”,人们见识比较广,但大家思想并不开放,特别是男女之间偷情的事,在公开场合,是很少有人言说的。所以,周达庚讲故事,就满足了一些年青男女的好奇心。周达庚似乎深谙此道,因而每当讲到男女偷情情节,他总是放慢节奏,降低声音,以此牢牢抓住听众的心,而且,故事中的每个细节,他都不放过,讲得丝丝入扣,让听众听了很过瘾,很满足。有趣的是,他有时也卖关子,讲到微妙之处,忽然中断话题,高声说:“我口渴了,先喝点茶。”每当此时,听众总是哄堂大笑,因为大家都明白,他是在耍人。有时,周达庚还损人,讲到男女幽会,讲着讲着,忽然停了下来,冲着某某说:“哎呀,你这个人真嫩,脸都红了!”其实,大家在夜幕的掩护下,彼此的脸色,他是看不见的,他完全是凭自己的感觉在猜想。当然,他是十猜八中的,因为年青男女,听到那些微妙言辞,绝大部分是又紧张又害羞的。正因如此,每当某某被他点了名,某某总是咿咿叫着,羞得缩起了头,而大家则轰然大笑。
周达庚对古代小姐的言行举止颇有研究,他能讲出许多道道来。一次,他在故事中讲到某位小姐吐痰时,为了将古代小姐吐痰是什么模样讲清楚,并将小姐的性格特点讲出来,他站了起来,只见他小心地侧转过身,低下头,用左手虚掩着口,然后抿抿嘴,轻轻地向地上吐了一点口水。他说:“古代的千金小姐都很有教养,言不高声,笑不露齿,走路细脚小步,就是吐痰,也像刚才我学的那样,斯斯文文,很讲规矩,断断不像农村里那些没有文化、没有教养的黄毛丫头一样,逢上吐痰时,就——”说到这里,他忽然向前迈了一步,仰起头,“呸!”狠狠地向左远方吐了一口痰——这口痰自然是飞过众人的头,落在了外围听众的身边,于是,听众中一阵骚动,并爆发出一阵笑声。
周达庚就是这样,他善于抓住人物言行举止的细节,并不时借助自己的示范,将故事中的人物讲得活灵活现,让大家听了很着迷,心里很折服。我那时是毛小子,才10来岁,对公子、小姐之间发生的事似乎不太感兴趣,因而算不上是周达庚的忠实听众,但是周达庚讲故事,善于抓住细节来刻划人物性格,这一点对我学讲故事启发很大,特别是对我成年之后写小说影响更为直接。
陈成厢是说书的高手
说实话,我更爱听陈成厢讲故事。
陈成厢讲故事,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永远不会结束,一回接一回,一个晚上接着一个晚上讲,临散场时,他总会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他的故事充满了强烈的诱惑力,像魔方一般深深地吸引着众人的心,让你听了上回,非盼着听下回不可。其实,严格地说,他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说书。不过,大家从来没有看见过他带着书本讲故事。他的记忆力超人,讲《水浒》,讲《三国演义》,书里头大大小小那么多人物,其姓名(包括字、号)、绰号、籍贯、外貌、性格特征,等等,都讲得清清楚楚,一点也不含糊;而且,他还会完整地背出书中的一些诗词,或成段成段地背出书中的一些典章条文。
听故典(2)
陈成厢也是一位半老头子,他家住上街。他出身地主,解放前可能念过初中,在上街算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个子又高又细,整天佝偻着背,头很小,脸狭长,可两只小眼睛灼灼有神,他有个鲜明特点,就是坐下来,一条腿(忘了是左腿还是右腿)不知中了什么邪,竟突突突突地一个劲地抖动,怎么也止不住,所以,当地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抖抖”。“抖抖”这绰号很不雅,里头有羞辱人的味道,但他不计较,人家这样叫他,他从不生气。
陈成厢讲故事,跟周达庚明显不一样,周达庚擅长讲男女、神妖之间恩恩爱爱的事,而他在这方面似乎缺乏兴趣或研究,抑或思想上有什么顾虑而故意采取回避态度,因而他讲的都是以斗智斗勇、文攻武略为主要内容的故事。正因如此,他讲《水浒》,讲《三国演义》,也讲《说岳全传》、《封神榜》、《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却几乎不讲《聊斋》、《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及“三言两拍”里的故事。也正因如此,他的忠实听众,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像我一样的毛小子,大家平时淘气,爱捣蛋,爱打架,又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因而从他的故事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可以获得许多精神刺激和快乐;一类是中老年人,他们生活阅历丰富,懂世故,爱辨别世间的是是非非,爱琢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他们渴望英雄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渴望忠臣得道、救世济民,因而可以从他的故事中品尝出许多沧桑滋味,可以领悟到许多立身处世的妙诀,更可以获得许多人生教益。
上街与下街相隔一条溪,这条溪40来米宽,溪床比较高,里头常常断水,溪上面架着一条2米宽的石条桥,它叫中安桥。每到夏天,天一黑下来,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