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们的社会在男女平等方面做得很好。作为女人没感到受到什么压抑,也没有自卑心理。我们家从小宠女孩,我外公就是喜欢女孩,父母又是喜欢女孩。我接触的夫妻都是女的比男的强,心理上都跟我差不多。当然,要是有人想照顾我,我也很乐意。”
“我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男孩能干的事,我们都能干,甚至连体力劳动也不甘落后,一点也没有表现自己女性特征的意识。下乡劳动时,男的挑多少稻谷,我也要挑多少,还觉得特别自豪。”
一位在单位担任基层干部的女性说:“我们单位是女的多,最近才调来一个30多岁的女的当一把手。在单位倒不一定看是男是女,主要看会不会搞关系。有很多人都是靠拍马屁上来的,靠送礼。我这个人太直了,所以总是到不提实在说不过去的时候才提拔我。”
“‘文革’期间,我中学毕业后分到建筑工程队,正赶上宣传‘男的能干的女的都能干’。队里搞‘三八女子泥土班’,我们就成了第一批女泥工,爬脚手架等等什么都干,没有禁忌。男孩干的活我都干,没有女孩意识。和男孩唯一的区别是不骂脏话。”
有的女性并没感到受压抑,但她们不是把这种处境归因于男女平等,而是归因于自己没有去和男人竞争:“我没感到因为是女人受到什么压抑,可能跟我自己不求当大官飞黄腾达有关,我没有干大事业的欲望。”
女性在家里的地位同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关系紧密。一位女性这样谈到这二者的关系:“我丈夫劝我要在单位争取仕途,或者争犬钱途‘。于是我就开始追求在单位被提拔,管钱,争取多拿奖金。我结婚后一直工资比他高,他对我就比以前好多了,不会太’大男子主义‘了。”
“在我家里是男女平等的。我俩的家务分工不是封闭性分工,是开放性分工,谁有时间谁就做。”
不少女性认为,男女大体上是平等的,但在某些不太重要的方面,略有不平等的感觉:“我在工作中没觉得男女有什么区别,主要看自己的能力。只是在调动工作时能觉出来男的容易女的难。”
一位离婚女性说:“过去我没觉得有不平等,尤其我们单位女同志多,所以没觉出来。可离婚以后,别人都同情我,好像一个女的没有个男的就不行似的。现在谁一跟我提这个我就反感。我的婚姻失败就是因为我太依赖男的了。别人的同情在我看来就是不平等。”
也许正因为不少中国女性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有男女不平等的感觉,所以她们对于女权主义的看法似乎总带点否定意味,这一点已引起一些西方女权主义者的注意,她们对其中的原因疑惑不解。在我访问的女性当中,有些人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就有偏差,以为闹女权就是要女人掌权来统治男人,例如,一位女同性恋者说:“我赞成女权主义。我觉得女人应该统治男人。”她还说:“男人自私、肤浅。我看到的男人都不行。”另一位女性虽然观点与她相反,但二者对女权主义的理解似乎是一致的,她说:“我不赞成女权。我觉得女的闹女权显得没水平,一点生活的情趣都没有。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有人每天挨打受骂的,搞女权我也赞成。”
男女不平等女性对男女不平等的感受可以分为社会不平等、家内不平等和心理气质上不平等几类。首先看她们对社会不平等的感觉:一位中年女性讲了她母亲那一代人遭受的不平等和她们的反抗和追求:“我妈刚生下来的时候,我外公在帐子里露了个头,问了一句话:男孩女孩?一听说是个囡囡(南方话:女孩),就说:溺死她。姥姥听到她劈里扑噜在马桶里挣扎,怪可怜的,就抱她出来。后来哥哥们都上学去了,家里就是不让她上学,她就一直在教室外面偷听。家里看她那么执着,终于同意她上学,她因为好多知识都偷偷学过,连连跳级,后来去上了师范。我认为,中国好多女性如此要强,就是千百年来压抑的反弹。”
“咱们国家的妇女地位相对于gnp水平是相当高的,但是从绝对情况看,妇女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妇女现在已经能够参与主流社会的活动,但是妇女参政水平还很低,我看中国在30年、40年甚至50年里都不可能出现女总理、女国家主席。在我看来,参政是提高妇女地位的最重要目标,因为那是决策权力呀。”
“我认为建国以后提出妇女走出家门,从表面上看做到了男女平等,但是很虚假,并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发生变化。从中国家庭的现实看,女人地位还是低的。
男女在外面干一样的事,回到家妇女还要多干一重家务。西方有人羡慕中国妇女地位高,可我看到的情况是,有一个女的嫁了一个三代单传的男的,因为生了一个女孩就自杀了,为这种事自杀、受虐待?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