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演义-第十三章 光复河西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五代演义> 第十三章 光复河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光复河西(2 / 2)

前往长安的信使带回了来自大唐帝国的赞扬和褒奖,这使得张义潮的起义军更是军心大振。大中五年(农历851年),张义潮率军开始对吐蕃展开大规模军事攻势,吐蕃在河西腐朽的统治立刻土崩瓦解,各州的吐蕃军队往往闻风而逃,都退往凉州。到这一年的八月,张义潮军已经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中除凉州之外的所有州县,河西终于又重归大唐的版图之中机密。

大中五年(农历851年)八月,张义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规模宏大的信使队伍,携带着河西11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的图籍入长安告捷。为了对中央政府表示忠诚,张义潮的兄长张义潭毅然作为信使带队前往长安。

由于此时河西走廊的大多数州县已经处在张义潮军的控制之下,所以这一次的信使团出使长安的行程十分的顺利。唐宣宗接到瓜、沙11州图籍和张义潮的捷报后,特下诏表扬张义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

十一月,唐王朝于沙州建立归义军,统领瓜沙等11州,授张义潮归义军节度使、11州观察使,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食邑2000户,实授300户。拜李明达为河西节度衙兼监察御史,拜李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授吴安正为武卫有差。而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张义潮兄长张义潭则被授为金吾卫大将军。

随着瓜、沙、肃、甘诸州的收复及沙州归义军的建立,吐蕃军队节节败退,最后集中于姑臧(凉州)。凉州是北朝、隋唐以来的河西重镇,唐朝前期一直是横断吐蕃和突厥的河西节度使所在地。吐蕃统治时期,又是统辖河西东部的大军镇驻地。如果凉州仍在吐蕃手里,那么张义潮所提出的收复河西东部及陇右数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河陇地区,张义潮便从大中十二年(农历858年)八月率军开始了他东征凉州吐蕃的伟大壮举。当然此时的凉州已经聚集了大批的吐蕃军队,另外还有河西陇右地区败退至凉州的吐蕃军,军力十分雄厚,这导致了凉州战役变得极其艰难。

前面已经说到吐蕃在河西倒行逆施,不但导致了唐人的愤怒,就是吐蕃人也对统治者极为不满。而归义军建立之后秉承大唐传统,对各族人民一视同仁,有力地团结了在河西走廊的各族人民。而这支东征军由汉、吐蕃两族士兵组成,共计7000名士兵。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战斗,两军对阵之时,归义军人人置生死于度外。在血腥的死斗中,大唐精神重新焕发了光彩,吐蕃军终于支撑不住,汉军得势,押背便追。不过五十里之间,杀得横尸遍野。吐蕃军虽然遭到很大的打击,但是毕竟是强悍的敌人,归义军人数少,也没办法一时全部消灭吐蕃军队,于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足足拉锯了三年。

经过三年的血战,咸通二年(农历861年),张义潮终于一举攻克了凉州。张义潮收复凉州后,即表奏朝廷。咸通四年(农历863年)唐王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义潮兼领凉州节度使。

咸通七年(农历866年),北庭、轮台等地相继被归义军攻克,断绝多时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无阻,在张义潮的经营下,当地人物风化,很快一如内地。当时的河西,南有吐蕃骚扰,北有回鹘窥视,归义军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与强虏抗衡。

咸通七年(农历866年),拓跋怀光率领五百骑兵进入廓州,生擒吐蕃权臣论恐热,将之斩首示众,首级传送长安,论恐热的部下在逃命途中,遇上归附大唐的豪酋尚延心,遭到重拳出击,实力大损,从此吐蕃走向衰亡,不能再和大唐争雄。在基本没有唐朝廷支援的情况下,归义军光复了整个河西,大唐帝国的边疆再度重现盛唐的光芒,商旅络绎于途,使节不绝于道。

张义潮经营河西地区多年,深得人心,吐蕃留下的烂摊子,张义潮将之处理得井井有条。他在归义军控制的地区全面恢复唐朝制度,废除吐蕃的部落制,重建州-县-乡-里,重新登记人口和土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

咸通八年(农历867年),张义潮的兄长张义潭在长安去世,此前,他一直作为归义军政权留在中央政府的人质。为了表达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张义潮将河西的事务交给了自己已经成年的侄子张淮深,不顾自己已是69岁高龄,前往长安充当人质。入朝以后,皇帝给予了他很高的礼遇,册封为司徒,拥有丰厚的田产宅第。

咸通十三年(农历872年),74岁的张义潮在长安享尽天年,安然去世,走完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世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赞扬张义潮:“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今生岂料亲临问,特降天官出九重,锡赉缣缃难捧授,百生铭骨誓输忠”,张义潮的一生就是大唐精神的写照,爱国、爱家、爱华夏,他的铁血传奇映照了光耀千秋的尚武时代,金戈铁马,千难万险,只为心中的中华。只要中原腹地稳如泰山,失去的边疆可以自行光复,沦陷的百姓能够主动回归,这就是充满血性的唐人,这就是勇武雄健的唐人,这就是豪情万丈的唐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