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儿你来啦!快过来见过淑妃娘娘。”她母亲崔氏走过来牵着她的手,把她带到盛装女子面前。既然人家是娘娘,咏梅不得不敛衾施礼:“梅儿拜见娘娘。”
“这位就是梅儿小姐啦!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被称作淑妃娘娘的盛装女子地拉过她的手,笑盈盈地说:“夫人真是好福气,养下这么个美丽乖巧的女儿。”怪不得皇上自从南巡回京就一直对她念念不忘,眼前的女孩云髻低垂,只用一对碧绿通透的龙凤玉钗固定,此外别无其他饰物,益显脸上肌如白雪,堪盈一握的纤腰上束着一条金丝腰带,衬着身上穿的轻柔白纱衣裳,更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娘娘过奖了,小女只是个顽劣的山野村姑,妾身哪敢当得上福气二字。”崔氏听得别人夸赞自己的女儿,高兴得心花怒放,可嘴里还是得谦虚一下。
“阮夫人你有所不知了,自从皇上回到宫中就一直对阮小姐的才学容貌赞不绝口,现在宫中嫔妃们都想一睹你家梅儿小姐的芳容。就连皇太后她老人家也惊动了,今儿个就是她老人家特意让我来接夫人和小姐一同进宫赴宴,好让她老人家亲眼看看这位在皇上口中才貌双绝的女孩儿到底是如何的风华绝代。”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凡漂亮的女子对自己的容貌也自负非常,美丽的女人也像天下的武夫一样心态,总把自己的优点尽量地放大。这位李娘娘自认当年也是个千中挑万中选的绝色美人,可现在当她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女孩,心底不由得涌起自惭形愧:即算自己再年轻二十年也及不上人家的一半。
咏梅说:“太后和贵妃娘娘太抬举我了,梅儿实在愧不敢当。”她可不觉得自己样貌长得出众是件好事,就因为这个差点害得家破人亡。“这皇宫嘛!我也很想去见识见识,可是偏生梅儿偶感风寒身子不适,恐怕没有这个福气了。”到了皇宫不知要应酬多少人,她最怕就是这一大套繁文俗节。
李淑妃说:“梅儿不必推辞了,太后她老人家她早就听说小姐你不喜欢拘礼,这次只是想见见你,并不算什么正式场面。若是小姐不赏我这点薄面,太后她老人家一定怪我办事不力的。来人哪,把东西拿进来。”随着她一声令下,宫女们手捧各种奇珍异宝鱼贯而入,登时把两人的眼睛都耀花了。她指着宫女们手里捧着的东西说:“这些都是太后送的小礼物。这是长白山的千年人参,专能提气补虚,是送给阮夫人的。听说阮老大人最喜欢收藏字画,这一幅书圣真迹《丧乱贴》,是太后最钟爱的字画之一,还有这本《淳化秘阁法帖》,是皇上令人收集内府所藏历代墨迹而成的丛帖,虽非真迹亦属难得之物,现在特意拿来送给他。至于这些饰物绸缎是送给阮小姐的。”
“这――”看着摆在面前的各色赏赐,若是不收嘛,单是这本《淳化秘阁法帖》就不知价值几许,更别说是王羲之的真迹了。金银财宝她不稀罕,可这些名家墨宝任由它散失将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可要是收下了人家的礼物,按理必须回拜一下才算合情合理。她咬咬牙说:“那好吧,既蒙太后和娘娘错爱,梅儿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为了这两件宝物,就算委屈一下自己的膝盖也算值得。
情天注:《淳化秘阁法帖》又名《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着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着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先秦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着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元赵孟《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着,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2003年秋季拍卖会,上海博物馆斥450万美元巨资,从美籍犹太人、收藏家安思远手中购得《淳化阁帖》祖刻本的第、六、七、八卷,在国内引起轰动。而450万美元的价格,使得《淳化阁帖》成为目前中国最贵的书画作品。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