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东方朔2:天骄-第十八章 酷吏刁姬(1)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智圣东方朔2:天骄> 第十八章 酷吏刁姬(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酷吏刁姬(1)(1 / 2)

未央宫中,武帝与群臣在殿上议事。看小说我就去麒麟小说张汤、义纵、赵禹、杜周四人,已是朝中主角。武臣以卫青为主,霍去病等人又被派往河西追杀匈奴。在卫青之后,还有一个年纪中等的将军,他便是李广的弟弟李蔡。自从李广自刎,接着李敢又被霍去病射杀之后,武帝总觉得太对不起李家,专门将李蔡从云中调回朝廷,准备重用。

因为府库钱粮广进,武帝对张汤的器重再度升温。“众位爱卿,近日朕采用张爱卿算缗告缗之策,方知天下财富,如此之多;民间之富,胜过朝廷啊!”

张汤得意地说:“皇上,天下百姓,感皇上威德,纷纷响应,那些私藏财富,不作申报者,已被睽睽众目置于光天化日之下,其财无处可藏,大都到了我大汉府库之中。如今府库已满,臣只好将钱粮置放于上林苑中啊!”

武帝连连点头:“好!好!天下繁庶,府库丰盈,莫过文景之世。而今吾朝府库再度充实,又到了盛不下的地步,都是众位爱卿的功劳啊。丞相公孙弘去世,几个月来,相位空虚。众位爱卿,你们说,何人可继此位呢?”

义纵见皇上问这个事,他觉得自己盼望多年的廷尉之职,就在眼前。只有张汤升上去,我才能接位子。于是他马上就开了腔。“陛下!臣以为,廷尉兼御史张汤大人,执法不阿,公正廉洁;前者平淮南王时,雷厉风行,斩杀叛逆毫不手软;今天又为皇上献策,算缗告缗,使朝廷府库盈溢;对匈奴河西再战,有此后援,定当大获全胜。臣以为,张大人为相,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武帝不置可否:“众位爱卿,你们看呢?”

张汤岂不知道义纵的算盘?他早就想和我争个高低了!那咱们走着瞧。想到这儿,他便走上前来:“陛下,臣以为不可。”

“噢?张爱卿,你自己以为不可?”

张汤颇有些谦虚:“是的,陛下!臣张汤无德无才,只是在皇上差遣之下,才有寸功。张汤自幼研习法律,以治天下不良之人为己任,以发现他人藏奸慝恶之举为乐事,以铲除四海暴徒为职责。臣除此之外,别无所求。而臣的廷尉和御史之职,臣自以为天下无人可出张汤之右。请牢记麒麟小说网至于丞相之职,陛下实行外朝内廷,应以公孙弘之类继而为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武帝笑了。“对,张爱卿说得好。廷尉和御史之职,天下无人能出张爱卿之右。那依你之见,丞相由何人担任,更为合适呢?”

张汤的脑子比谁都快:“陛下,臣以为,满朝之中,唯有李蔡将军,可为丞相。”

武帝向卫青身后的李蔡看了一眼,李蔡面部一点表情没有,好象张汤是说别人。要么,张汤和他已经通了气?别看李蔡是新来乍到,张汤早把关于他的卷宗呈送给了武帝。武帝深知,李蔡没有什么能耐,又是一条虫,一条连公孙弘都不及的小虫,可能连变色都变不好。可这些,不正是朕所需要的吗?再说,李广老将军至死未能封侯,他的儿子李敢又被霍去病一箭射死,朕至今还觉得有些歉疚。这张汤,真会揣摩朕的心事!想到这儿,武帝便问道:“噢?张爱卿,那你说说,李蔡是个将军,怎么能当丞相呢?”

张汤侃侃而谈:“陛下,论年龄,公孙弘以下,李蔡为长;论资历,李将军在先帝时就是轻车将军,何况还是李广将军之弟;论功劳,李将军多次随李广将军出征,虽是看护粮草,未能冲锋陷阵,却也没有过失。上天他一长安,皇上您就封他为乐安侯,那就说明他有功劳,也便是做丞相的资格。臣以为,最适宜者,是李将军言语甚少,不与人争,对人从来都是言听计从,那么他为丞相,皇上不是最放心的吗?”

武帝转向卫青:“卫爱卿,你是大将军,你说呢?”

卫青恭敬地说:“皇上,战场之事,臣可多言;朝廷之上,臣不宜言。”

武帝认为卫青的话是不错的,这事自己作主就行,于是就说:“好,朕就命李蔡为丞相。众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

张汤向前一步:“陛下,自行算缗告缗之法以来,收效甚大。杜周、赵禹、杨仆三人,帮助为臣算缗,功劳居多。臣请皇上命他们都为廷尉,以帮助为臣,治理天下。”

武帝当然同意。“好,就命他们都为廷尉。朕有四大廷尉,算缗还愁不公,告缗何愁不尽,天下还愁不治吗?张爱卿,朕就命你为御史中丞兼廷尉府总领,统领各位御史和他们三大廷尉。”

张汤和赵禹、杜周等一齐跪下,给皇上谢恩。

义纵心里不太舒服。他们全做了廷尉,我还在长安任上,这个执金吾,已经执了六年,如今已无金吾子可执了!

张汤注意到了义纵的神态。他觉得,到了调理调理义纵的时候了。皇上放逐东方朔时,他帮了我一把,那也是泄他的私愤。今天他又是表面上拍我马屁,实际上想夺我的位子。那好,我要让你也升迁一加,也帮你一把,帮你从长安放出去!

想到这儿,张汤笑着对武帝说:“陛下,这次算缗告缗,长安收效最大。这全是因为义纵大人,执法不阿之故。而长安以外,有些郡国,算缗不力,甚至有胆敢聚众闹事,暴力对抗朝廷者存在。”

武帝好象是第一回听说。“噢?哪个郡国,哪个大胆之徒,竟敢以身试法?”

张汤叫道:“陛下,先帝时廷尉宁成,权倾一时。皇上曾将他贬到边远蛮荒之地,后因大赦,返回老家南阳郡居住。那宁成,地产连城,家奴无数,可就是不愿算缗,也无人敢向郡府告他的缗数。所以南阳钱税,最不得力。臣举荐义纵大人为南阳郡守,治理此邦,方能弹压得住宁成等豪强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