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说话间,突然左路先锋苏建将军将自已捆绑着走了进来,要向卫青谢罪。
卫青大惊,说道:“苏将军,你这是做什么?”
苏建满面愧色。“大将军,苏建未能阻挡赵信投降,还使自己的左路军三万人马,丧失殆尽。我有何面目活着?我还不如我的那匹马哪!请大将军按我大汉律令,斩了败军苟活之将,以向皇上交待!”
卫青起身,亲手将他背上的绳索解了下来。“苏将军不必自责。赵信叛国降敌,陷你于重围之中。你一人奋战两天一夜,英勇无敌,九死一生。是你的马救你出了重围,牲畜还知爱我大将,难道还会有人说别的吗?”
“可是,大将军,前军三万人马,只回来了我一个!我无颜再见皇上啊!”苏建哭道。
公孙贺也劝道:“苏将军,胜败乃兵家长事,一切有大将军作主,你就别再自责了。”
苏建还是不依:“公孙将军,末将不仅难见皇上,也难见我自己家人。我有三个儿子,尤其是二儿子苏武,从来看重名节,从来都把我作当英雄看待,可这一回……”
卫青大声叫道:“苏将军。你独自一人血浴沙场,勇冠三军;你的马驮你而归,义薄去天。你和你的三万士兵,还有那三万匹马,尽是我大汉的英雄!还有李广将军,虽然迷途失期,可他一生与匈奴百余战次没有败绩,也依然是英雄!”
苏建不再说话。提到那匹救命的马,他心如刀铰。
卫青这时想到了李广将军。他问李息:“有李广将军的消息吗?”
李息答道:“刚才斥侯来报,李将军已到鸡鹿寨之东五里处,他在那儿屯军,不敢来见大将军。”
卫青知道李广更看重声誉,于是便向公孙贺说:“姐夫,卫青年轻为帅,不可面责李老将军。您与老将军相识多年,情谊很深。卫青请您前往老将军处,加以劝慰。”
公孙贺点点头,说道:“那也好。这个老李广啊,有我这张老脸,他就不会放不下架子了!”
荒沙无垠,悲风萧萧。
鸡鹿寨东边,一些弯弯长长的大沙丘包围着此起彼伏的小沙丘,连绵不断。李广的部队正在这里休息吃饭。
他的三万兵马,一个不少,情绪饱满;但李广的心情却非常不好,忧心忡忡。
李广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迷路了。自从他明白卫青不让他当前锋,不再让他冲锋陷阵,他的心里就窝了火。可不是吗,我李广自己还没觉得老,可是皇上和卫青却觉得我李广不中用了!
这些天来,李广的心一直不能平静。他从自己的家世想到自己的身世,从自己的命运联想到当今的局势,思潮从来没有这么纷至沓来地袭上他的心头……
他的祖先原是赵国最有名的战将,名叫李牧。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也就是始皇亲政后的第三年,便命秦国大将王翦和桓【齿奇】二人,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赵国。王翦与桓【齿奇】所向披靡,不到两个月,便轻取赵国九座城池。赵国的悼襄王在临死前,听信弄臣扈【车取】的谗言,废了自己的嫡生子赵嘉,却把小妾燕春所生的庶子赵迁立为太子。赵迁继位为幽缪王。幽缪王命扈【车取】为大将,举赵国之军,与秦军作战。谁知秦军勇猛无比,扈【车取】没打几个回合便被桓【齿奇】所杀,赵国的军队,当场被秦军杀掉整整十万,从此一蹶不振。正在这时,李牧勇敢地站了出来,他请求赵王让他组织赵国残兵败将,抗击秦军。赵王应允了他的要求,于是李牧与赵国老弱病残们同仇敌忾,竟然在宜安(今石家庄附近)一带把桓【齿奇】打得个丢盔卸甲。赵王大喜,封李牧为武安君,命他统领全国军马。秦始皇大怒,让大将蒙恬再领两路大军前来助战,可都无法打败李牧!秦始皇随即改变策略,派兵先灭了韩国,再来围赵。当数十万大军围住赵国都城邯郸,李牧毫不犹豫,出来迎敌,在秦军里面,杀了个七进六出。秦军无奈,只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国幽缪王的母亲燕春,这位先是小妾后是王太后的燕春女士,便与她的儿子一道,将先后抗秦六年而无败绩、堪称赵国长城的李牧,给活活地残杀了!李牧的儿子也就是李广的曾祖父李信,此时正在邯郸外围抗击秦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如五雷轰顶,拔剑便要自杀。而这时秦国大将蒙恬将军却派人来到,给他送来了秦始皇为他制好了的李将军印!李信无奈,只好投降秦国,成了蒙恬大将的左膀右臂。赵国在李牧被杀不久,就被王翦灭掉,秦始皇亲自到邯郸来,第一件事就是杀了赵国王太后和幽缪王,然后为惨死的李牧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李信悲伤之余,举家西迁,离开了让他们肝肠寸断的赵国,在陇西安了家。次年,燕国太子丹派北国义士荆轲到咸阳刺杀秦王,图穷匕首现露,荆轲身死,而秦始皇则起大兵,破燕国重兵于易水之西。李信奉命深入燕境,逼着燕王杀死太子丹,带着那颗惊世骇俗的头颅回咸阳报功,被秦始皇封为大将。十年之后,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李信随着蒙恬北击匈奴,收复了韩、燕等国丢失了多年的大片河套之地。秦始皇大喜,在河套一带新设了四十四个县,命蒙恬和李信为北方守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上狄道(今甘肃临洮)再蜿蜒而东,直至辽东的山海关。又过了四年,秦始皇在东海求仙返回途中,于平原沙丘惊怖而死。秦二世即位后,李斯赵高二人便让秦二世先杀了堪称秦国长城的蒙恬,却让那个与秦国没有多深关系当然也就与太子扶苏没有瓜葛的李信,充起北方长城的重任。李信自从燕国返回之后,为了忘掉先人那段惨痛的历史,也为了少给二世留下疑点,特意告诉后世子孙,只称他们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北)人,只有李广自己才知道,其实在李信之前,他们的先人李牧,有过更为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