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急忙让坐:“多谢,多谢。”
司马迁那只捏刀持笔的手,摸起孩子有点不太自然。在正式劝说郭解之前,司马迁一边抚摸着孩子的脑袋,一边问候似地说:“公子大名怎么称谓?”
郭解忙说:“子长您太客气。啊,这小家伙,是在我辞官回家后不久就生下的,因此就叫郭家。”
司马迁坐下,刚喝一口水,就放下杯子说:“大侠,夫人!子长带来东方大人和卫大人的口信。”
“他们要劝我迁往茂陵,对不?”郭解说话,从不绕弯子。
“是的。大侠,依司马子长之见,大侠暂时屈就一下,等东方大人劝说皇上回心转意,事情就好办了。”
“让皇上回心转意?我看是白天做梦吧!”
“大侠,即使皇上不能回心转意,你也要相信东方大人。上次你挂印封金,离开长安,我们都为你捏了一把汗,不也是东方大人想法说服皇上,让你转危为安了吗?”
霍云儿也劝道:“夫君,妾以为子长所说,甚有道理。我们现在有了孩子,也不便四处奔逃,何必再让皇上怒上加怒呢。”
郭解想了想,点头说道:“既然大家都是这么想,夫人也同意,我郭解就顺从一次。不过,让我去给他当守陵人,实在是心中不平啊!”
司马迁劝说道:“大侠,皇上虽然诏令有所过头,可他毕竟是个有为的皇上。东方大人、卫大人,还有汲黯大人,都能忍辱负重,为国着想,郭大侠也就委屈一回吧。”
“那好。离皇上诏书上规定的期限,还有多少时间?”
“诏书上是半年为限。现在只剩下半个月了。”
郭解算了算:“杜县离茂陵,不过百里之遥,两天就可搬到。明天我就让家人去茂陵购一块地,十天之后就搬迁。”
司马迁如释重负:“大侠,你如此办事,东方大人、卫青大将军,也就放心啦。司马子长还有父命在身,要去江淮齐鲁。就此告辞了。”
郭解起身送客:“好,郭解也不留你,后会有期。”
长安的廷尉府内,张汤和义纵、主父偃三人也在一起秘密议事。义纵被皇上命为寝陵迁置使,权力出了长安,当然自鸣得意;主父偃最近连升四级,也是趾高气昂;只有张汤还是老样子,他已经没法升官了,朝中除了丞相,谁也没他的权力大。可是张汤看到义纵和主父偃一个个春风得间的样子,心里多少有点酸溜溜的。
“二位大人,皇上这次准迁天下豪强到茂陵,采纳的主父偃大人的主意,用的是义纵大人的果敢。虽说总的事情要我过问一下,实则还是二位的功劳。不知二位觉得,这件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义纵听出了张汤的弦外之音,急忙应到:“张大人,您身为迁尉,又兼御史,我和主父大人,便是您的亨哈二将。义纵已将那些迁到茂陵的豪强,十家一组,称为‘甲’;十‘甲’再联成一‘保’,选出‘保’、‘甲’的头领来,别看他们在外地横行霸道,来到茂陵的天下脚下,可就乖得多了。至于还有的人不能如期牵来茂陵嘛——”他停了一下,看了一眼主父偃,“那就要看主父大人有何对策喽!”
主父偃心知肚明,好一个义纵,你总是把难事推给我,目前不就一个郭解没有到吗?也罢,也罢,谁让这个迁移天下富豪这个主意,是我出的呢?于是他也开了腔:“张大人,义大人,迁天下豪强之事,我看到眼下,已是大功告成。只剩一个郭解,还没有动窝,依我看来,他迁了对我们,是个小好;他不迁,对我们来说,是个大好。”
张汤有点惊讶:“小好和大好?”
主父偃笑了。“迁了是好事,那对别人是好事。如果不迁,对我们可是大大的好事。”
义纵不太明白他的意思,直问道:“主父大人,郭解不迁,皇上就会找我们算帐!有什么了好处?你就别绕弯子,直说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