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北方古城,有着几千年留下来的婚礼习俗。虽然现代社会忙碌异常,婚礼也有被快餐文化侵蚀的嫌疑,但多多少少还是保留了我们祖先的痕迹在其中。
中国人历来讲究。婚姻大事,那更是不能含糊。婚礼的日子是早早的就要选定的。因为选定了日子,接下来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开始忙碌的是准新郎的父母,他们会托媒人到准新娘家里去拜访。这个媒人可是至关重要的,最好是对双方都比较熟悉,双方也比较信任的人来担任。因为婚礼事宜等诸多事情都是要通过媒人在中间来调节的,一旦办事不利,就会造成双方的误解,甚至影响双方以后的往来。媒人大多在婚礼选日子时就已经参与进来,直到婚礼结束才算完成任务。
媒人到准新娘家里的第一件事情,过彩礼,就是将聘礼送到准新娘家里去。
现代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人们随处可以购买到需要的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人们已不用再搬着东西东奔西走,而是由媒人带着双方事先已经约定的礼金上门就行了。这样子,即省去了准新郎家里购物的烦恼,又可以使准新娘全家购得自己喜欢的物件,一举两得。
接下来,媒人暂时可以休息一下,双方开始购物。男方置办新房用具和新郎的穿戴,女方则置办嫁妆。直到婚礼前一天下午,双方开始布置各自的婚礼现场,各自的亲朋好友都来帮忙。喜庆的窗花贴起来,红红的对联贴起来,大大的喜字也贴起来,大门前立起了高高的彩虹门,各色彩旗随风飘扬,到现在,婚礼气氛就搞出来了。到了晚上,媒人才会露面,和男方婚礼的主管一行人等前往女方家里,商量婚礼当天事宜,最后敲定一下,待双方代表达成共识后,媒人才会和男方主管一行人等返回男方家里,准备第二天的迎娶。
现在,婚礼的准备工作结束,婚礼正式开始。
零点开始,男女双方各自鸣炮,新郎、新娘在各自的家里吃饺子。这饺子的数量是有讲究的,新人的年龄有多大,饺子数量就是多少再加上两个,据说是敬天一个,敬地一个,天为父,地为母。新人谁先吃完,谁以后在家里就当家作主。
吃完饺子,女方家一般就休息了。男方家里,新郎的朋友会在新房里通宵不眠,打麻将,玩扑克的,什么都有,只一点,不能关灯睡觉。有体力不支的,打个盹儿,免得天亮以后没有精神迎亲。这叫暖房。
女方家早早的起来,新娘和伴娘去影楼化新娘妆,其余人等开始准备糕点水果之类的东西,等待男方来了以后招待之用。这边不提新娘、伴娘几时回来,总归是会很早做好准备的。那边,男方已经吃过早饭,乐队开道,摄像在先,迎亲的队伍热热闹闹的开过来了。
这时,婚礼进入高潮。顿时,女方院里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新郎神采奕奕捧着一束鲜花,来到女方家门口,但大门是紧锁着的。门内,新娘的姐妹朋友们早已准备好,要如何难为新郎一下!增加些难度,才知道新娘的得来不易,才会更好的珍惜!门外,新郎和他的伙伴们是想尽一切办法,递红包,敲门,制造最大的动静引起门内的注意。总之,是想把门打开。闹腾一阵以后,看差不多了,新娘的朋友们看红包收的不少了,会留一个人,其余的全都进了新娘的房间,又是二道门。一样的热闹过后,新郎与新娘才能见面。这叫挤门。
婚礼告一段落,男方迎亲队伍全部落座。待新郎新娘行过认亲礼后,来迎亲的人会在迎亲主管的指挥下招呼送亲的人们上车,前往男方家。又是鞭炮齐鸣,鼓乐喧天。
到了男方家里就简单多了,认亲之后,新郎新娘到饭店门口迎接前来祝贺的宾客,正午时分,婚宴开始,男方家才正式进入庆贺之中。
婚宴结束,婚礼也就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