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什么呢?他在大炼钢铁工地上,看到一个小高炉旁边有一个水塘,公社干部们为了改善自己的伙食,办了一个养鸭厂。大老李天天路过那个地方,看到一个个圆溜溜青汪汪的鸭蛋,嘴里就流口水,还有那成群结队的鸭子,一天到晚的叫个不停。大老李想,要是能够逮住一只杀了吃,那该是多么的解谗,要是能偷一些鸭蛋来给孩子她娘补补身子,那不就有奶水了吗?他曾经听人家说,这鸭蛋鲜得很,特别的能催奶水。
不过,那个地方看的很紧,什么时候经过那个地方,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有人在那里守着,不知晚上怎么样?这些人还能不吃饭不睡觉吗?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呀。
他决心冒一次险,偷着啦,算我占便宜,孩子老婆有救了,孩子就不哭了,那凹凸葫芦一样的卵子也就小了。要是照这样哭下去,本来就先天不足的,再哭出什么残疾来,我李大山,怎么对得起姓赵的和姓李的两家列祖列宗呀。要是被逮住了,算我倒霉。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没有奶吃,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娘天天流泪。从来没有做过贼的大老李,为了老婆,更主要的是为了儿子,他破天荒的第一次作贼。结果是,偷鸭蛋未成,换来了5年徒刑。
第二章:难题第二章:难题(4)
那天晚上,北风呼呼的刮着,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大老李惴惴不安地出门了。临行前,他像《汉乐府•;出东门》诗中描写的那个铤而走险的人一样,“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徘徊于家门口好几次,偷还是不偷,心问口,口问心好多次,才消失在漫漫长夜里。
到了大塘边,鸭棚里透过一丝的光亮,隐隐约约的可以听到一个鸭棚子里,有猜拳行令的吵闹声。他知道那是公社的干部门在这里偷吃小灶,他吓得不敢再向前迈近半步,蹲在地上听听里面的动静。为了壮胆子,也为了投石问路,他轻轻的咳嗽一声,因为他知道,此时被发现,他还有路过此地的借口。
在那大炼钢铁的年代里,吃不饱的不仅是社员,那时的干部们也都吃不饱,但是他们手中有权,可以偷偷的做小灶吃,所以农村那时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一天三大两,饿不死小队长,一天五两半,饿死穷光蛋”。那时的公社一级的干部,通过名正言顺的搞副业来美其名曰“改善生活”,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只好偷偷摸摸的背着群众,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来填饱肚子。半夜三更时常听到狗叫,十有八九是被饿得发疯的村干部们,几个人在一起偷山芋窖子里的山芋煮着吃。大甩爹就和旮旯村的几个村干部,叫生产队的一个记工员,从邻村偷来一口袋山芋,叫李大丫给他们煮了吃,这些事情,大老李都亲眼看到过。作为最基层的皮球当靶子的社(射)员(圆),只好勒紧腰带干革命,战天斗地奏凯歌了。
大老李慢慢的靠近鸭棚,他看到一伙人出来小便,撒尿呼呼声,都听的一清二楚,好像没有谁发现他,撒完尿之后,一个一个的又进了鸭棚,其中一个人还说,“我的乖乖,我都好几个月没有吃过肉了,过去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我看呀,这话要改了,天上龙肉,地上鸭肉,我的乖乖,那鸭肉真的鲜,回家时我要给我的孩子娘带一个鸭脖子,让她也尝尝。”另一个人说,“瞧你说的,什么好吃,什么都不好吃,什么龙肉驴肉的,我看呀,只有一样最好吃,就是‘饥’好吃。”
这二个人的议论,把大老李的口水都引出来了,更坚定了他做贼的决心。“,只许你们偷着吃,不许我们老百姓偷着吃,只容你们放火,不许我们点灯,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大老李心里想着壮胆的话,可是还是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蹑手蹑脚的朝另一个鸭棚走去。
这个养鸭场很大,围绕着这个塘,有好几个鸭棚子,其它几个鸭棚,都黑糊糊的,没有一丝的光亮,人可能都在这个鸭棚子里喝酒了,这可是偷鸭蛋的好机会,大老李想。
他慢慢的靠近一个离那有灯光的鸭棚最远的一个鸭棚,到了跟前,他又打起了退堂鼓。这偷人是犯法的事情,我一个堂堂七尺男子汉,怎么能够干这个事情呢?要是被抓住了,说不定就是三年五年的牢,我的老婆李大丫怎么办,我那个儿子怎么办,还有我的大闺女大兰子。他想退却,“这等事情还是不干的好,冻死迎风站吧,饿死不弯腰吧”。
想到这,他后退的三步。
可是他的眼前,又晃动着他老婆那被饿得凄楚的眼神,他的耳边,又响起了儿子那嗷嗷待哺的哭闹声,特别是大柱子那一对清亮亮的明晃晃的大卵子,“我不冒险,这孩子恐怕挺不过去。”
想到这,他又前进三步。
“万一偷鸡不成倒蚀把米,孩子没有救成自己进去了,这到底那是本哪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