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后的浪漫-第32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1 / 2)

觥贰1独斗珞荨贰1兑」銮嗄辍贰1豆氖橐杖恕罚?993年成为自由职业者。1995年初重新回厂;成为北影下属的北京吉光文化传播中心总经理。

田壮壮声明:〃我没有做过'个人电影',我拍的所有片子都是有厂标的,《蓝风筝》也有。〃

对于23届鹿特丹电影节的所谓〃七君子事件〃,他说道:〃别人怎么去的我不清楚,我是从法国去的(当时携《蓝风筝》在法国参展)。电影节期间,还为我们组织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目的是想为我们争取在中国拍片的权利之类。对此我心里非常反感,这不是生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吗?当时还去了200多个记者,报纸上也热闹得很,你想这么大的事领事馆的人还能不往国内汇报?果然,回国后,就听到广电部处罚我们的消息。〃

问《蓝风筝》为何没通过审查,他只简单回答了一句:〃说是拍得与剧本不符。〃

《蓝风筝》于1992年拍完,片中的故事从1953年一直讲到1966年。

田壮壮的又一个声明是:〃我不是很提倡'个人电影'。因为我们国家一直是把电影当成意识形态来控制,你拍片没有厂标,你说你只是拍片,搞的是艺术,官方也知道你是这么回事儿,但还是不能接受,他们不想让事情复杂化。另外,拍电影不便宜,要花很多的钱,一部片子怎么说至少也要六、七十万,你弄个十万块钱就拍了出来,那质量能不糙吗?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与张元的《北京杂种》都有这个问题,我跟他们也交流过这个看法。没有厂标的片子也无法进入市场发行渠道,资金回收不了……总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认为'个人电影'是一条死路。〃田壮壮说,很多导演一辈子也拍不上几部电影,连郑洞天也是。年轻人刚进厂,拍不了是正常的。

我说报纸上讲你正积极扶持第六代呢,他笑着说:〃什么扶持,那是瞎掰,能帮多少忙帮多少忙吧。〃王小帅

【简历】王小帅,男,1963年生,山东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分配至福建电影制片厂。1994年成为自由职业者。

1992年7月至1993年5月,拍摄黑白故事片《冬春的日子》。1994年11月20日,在希腊的塞索斯尼克国际电影节上获金亚历山大奖。已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所收藏,1995年英国bbc评出电影史上100部代表作;该片入选。

1994年9至10月;筹资拍摄完成彩色故事片《大游戏》前期工作。

王小帅是最后一个被采访者。因为去武汉拍《越南姑娘》,王小帅直到96年元月7日才露面。

王小帅租住在北京车公庄北里一栋旧楼房里,一居室,月租金500元。屋里很冷,点了一个电取暖炉。灰暗的墙上贴满了各电影节与《冬春的日子》的宣传画报。

由于拍《冬春的日子》借了不少钱,王小帅说他〃到现在还在还钱,赚了就还,赚了就还,永远是他妈的赤条条〃。挣钱的途径主要靠打工干活,电影节的奖金只有一点点。当初拍《冬春的日子》时,他为了省钱,给影片定下黑白的基调。为买到便宜的胶片,他奔波于北京与保定胶片厂之间。那时他住亚运村,先从那儿骑自行车到丰台站放下自行车,混进列车,再想方设法逃过列车员的查票。在保定住时,也没花一分钱。〃不敢花钱,心里想的是如何节省每一分钱。〃

也是由于《冬春的日子》,94年2月,他得到了第23届鹿特丹电影节的邀请。这是他第一次携片出境。〃我不象张元,那时我很纯,咱也没什么前科。第一次出去嘛,也感觉不到这些,只觉得一切很新鲜,注意力全在见识见识上。后来就听说中国这边不让放片子。但作为电影节,这牵扯到很多经济上的事情,而且它的日程早已排好,与个人不搭界,我也无权做什么决定,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是一样的。于是,片子还是全放了。属于阴差阳错吧。这个事情直到我们离开电影节,也没得到解决。那次,去的导演还有田壮壮、张元、宁岱。有新闻发布会,还有一些记者的个别采访。鹿特丹电影节,现在在世界电影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觉得这种交流很有意思。后来我还去过一些电影节,看到了很多独立制作的影片。这种做片子的方法,与世界上做电影的方法,很容易接轨。以个人独立制片形式为基础为单位为元素的片子,参加电影节的机会很多,作为导演就有机会出去看看。〃

一个月后,94年3月12日;广电部下了文(《关于不得支持、协助张元等人拍摄影视片及后期加工的通知》),就一批导演私自参加鹿特丹电影节举办的中国电影专题展一事予以处罚。并附以下处罚名单:田壮壮、张元、王小帅、吴文光、何建军、宁岱,其中,〃《我毕业了》一片主创人员待查后通报〃。此事也被称为〃七君子事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