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墉起身答道:“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瞻墉认为,唯‘君子’是为第一要义,因为它简单明确,就是通过树人,以达到世事的平和。论语中说道,君子有五仁:恭,宽,信,敏,惠。而君子的成功还要有:仁、知、永,仁-是刚刚提及的五仁,知-是知识,见识,领悟,经验等,永-是勇敢,永恒,坚持。所以,瞻墉认为儒学精髓是,树人作君子,而仁就是作君子的要义。”
姚广孝不置可否,又问道:“你认为儒学精义与王道的关系呢?”
若微暗暗偷笑,原来这才是朱棣将他派作太子少傅,督学皇孙们的真正目的。
瞻墉想了想,才回答:“孔子儒学中的‘以和为贵、天人合一’,‘以德施政’和‘礼下庶人’均是最高的治国思想境界,仁就是王道!”
这样的话似乎有些道理,又似乎过于狭隘地只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若微摇了摇头,默默一声叹息。
想不到,就是这样一声几乎不可闻的轻叹,却让她显些现出了原形。
“谁在叹息?看来有人对越郡王的话并不赞同!”姚广孝目光如炬,向窗边射来。
若微手心里全是汗,一阵心慌,就在这时,坐在窗下的瞻基站起身,只见他缓缓答道:“墉弟所说的确实极有道理,如果为君子,做到五仁,做到知、永,即为圆满。可是如果为君,以此为王道,则有些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