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1 / 2)

4月14日16时30分(澳大利亚时间18时30分)

声呐监视系统控制室

如果不看工作人员的军服,一般人很容易把这间控制室误认为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控制中心。房间内有宽宽的六排控制台,每台都有一个液晶屏幕和打字键盘,配有灯光塑料按键、头戴受话器插座等,工作人员无声地在其中穿梭,在微弱的灯光照射下仿佛是坟墓里的一个个幽灵。

这里就是声呐监视系统太平洋控制室。控制室设在一幢不显眼的普通政府大楼里,四面是封闭的水泥墙,房顶上装有一台大型空调机,楼前的绿化修剪齐整。几个入口都有全副武装的军人站岗,但并不显眼。地下室里有两台每秒运行速度几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由20名操作助手管理。大楼后面有一个由三个卫星地面站组成的接收网,都是上下通讯线路。控制台和计算机的工作人员通过卫星和陆上通讯线路同声呐监视系统保持电子联系。

美国和他的盟国在世界各个海域,海洋要道特别是适合潜艇活动的必经之路上都配置了高度灵敏的声呐接收器。这一千五百多个水下音响监视传感器接收并且发出了大量情报,其数量之大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为了帮助本系统的操作人员对这些情报进行分类和分析,就必须设计一整套新的计算机系列――巨型计算机。其中放置在海底的传感器定期更新,许多传感器都带有自己的信号处理机,对发出的情报进行预拣,以减轻中心计算机的负载,便于对目标进行更迅速、更准确的分类。在冷战期间,这个系统在监视苏联潜艇活动的工作上成果显著。在大西洋优秀成绩的鼓舞下,美国把这套系统又照搬到了太平洋,传感器的数目增加了两倍,性能也提高了许多。当然,搜集的情报也要按照协议与澳大利亚等盟友一起分享。

克雷格总技师的控制台负责接收澳大利亚与菲律宾之间一系列监视系统发回的信号。他的责任范围是一个宽50海里的海域,两端与东西海域重叠,因此,从理论上讲,声纳屏障上的任何一个海域往往是由三个操作人员同时监测的。每当其中一个人发现了一个目标,他首先通知另两个操作员,然后将情况报告打入计算机终端,最后在这一层楼面后部的控制室的主控制台上显示出来。高级值勤官有权随时向各有关单位――例如水面舰艇等进行联系,调查某一特定的情况。

尽管他们工作得十分努力,不过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监视的范围实在太大太复杂了,而监视器的数量又少得可怜。想想印度尼西亚那成千上万座岛屿吧,那么多的杂波背景噪音足以让监视人员彻底崩溃。而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对美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克雷格在这一行干了有20年了,他的整个军人生涯都是在驱逐舰和护卫舰上度过的。对他说来,所有的潜艇,无论他们来自于哪里,都是他的敌人。此刻,他伸出右手关掉了控制板上的信号处理机,试图在没有计算机噪音干扰的情况下听清楚耳机里传来的声音。但是很遗憾,海洋背景噪声太大,效果不佳。他重新打开滤波器,再稍微调了一下方位控制器。按照设计,声呐监视系统的传感器可以选择使用个别接收器提供核实方位的数据;他可以通过电子操作先取得一个方位,然后再使用邻近的传感器进行三角测量定位。耳机里的回波十分微弱,但是他判断回波距离传感器的位置不远。

克雷格查询了他的计算机终端,几天来自己人活动频繁,已经被声呐抓住好几次了。他很想知道是哪个家伙又被自己发现了。计算机告诉他,在这个区域没有一艘美国潜艇在活动。

“总技师吗?什么事情?”耳机里传来高级值勤官的声音。

“到我的控制台来一趟好吗,我想让你听一种声音。”

“我就来,先生。”高级值勤官多特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你好,指挥官。”

“要我听什么?克雷格。”

“在苏拉威西海声呐网区域。”克雷格把一副耳机递给他。多特顺手拉了一张椅子坐下来,听了足足几分钟。

“这肯定不是我们美国的潜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