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5 银环蛇(2 / 2)

青蛙是益虫,自然生物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万不能灭绝啊!平日里“养在深闺人未识”、吃饱喝足撑着不知所事的“所谓专家”们,又像当年“惊叹”“发现新大陆”甲鱼可以抗癌般,在装着中央空调的房里,“躺着说话腰不疼”,“娇声连连”――青蛙啊,再这样下去,你将是新时代的“恐龙”哦!

于是乎,那些吃苦耐劳性尚弱的年轻一辈、没啥本事的人们,只好将他们驰骋“战场”的“装备”束之高阁,或干脆焚之。夏热日炎下,在田地间,在工地上,他们又只好唉声叹气,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了。

是以,武弟今晚三个小时能收获如此之多,得感谢“所谓专家们”的“娇声”,青蛙列入保护动物,他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呵!

其实,农民伯伯们都知道,青蛙数量的日益减少,溯其主要原因,还是农药化肥的问题。蛙卵多产田间,那时正值春耕,化学性杀伤力极强的化肥农药扑天盖地,甭说赢弱的蛙卵,就连田里的泥鳅甚至黄鳝都敌不住,浮尸水面。

捕蛙,是有挑剔的,个小的不抓,因为没人要,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就像自家养鱼一样,没到一定重量的不捞,捞了纯属贱踏。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能让它无限繁衍下去。

实际上,一年下来,真正被人类“冲到太平洋”的青蛙,较之死于化学者,最多抵个零头。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有言在先: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要得知葡萄是酸是甜的渠道多种多样,但!

未经研究或研究只及毛肤,就乱发言,尤其是最具“发炎权”的权威人士,那是人类无可避免、所必须承受的――另一种与自然天灾可“并驾齐驱”的“自然人灾”。

…………

虽国家明令禁捕蛙,可市场却也随处有蛙可售。人们感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好!蛙肉真美!

武弟有售蛙的渠道。

他把篮里的十几斤青蛙装到蛇皮袋里,与布袋中的大银环蛇一起藏到一窝草丛中,浇上水,抹掉“蛛丝马迹”,写上“此地无蛙十五斤”,兴高采烈重新开始。

他今晚的目的,是在十二点钟之钱挣够两百块。

沿着刚刚的路线,又转了一圈,花一个小时,篮中再次热闹起来。武弟瞅瞅篮中,该有四五斤了吧,转念一想,这样抓还不如多抓两条蛇呢。

心动不如行动!可蛇这东西,你刻意去找它,未必会寻得到,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忽地出现在你的视野之中,让你的心,怦怦直跳。

大蛇大隐,喜欢洞居在山涧山上,不像小蛇,随便找个洞就钻了进去,没点品味与格调。这蛇的习性,武弟自然了然于胸,不知不觉,他的脚步即来到了位处山涧旁、山脚下自家的田旁。

武弟没什么心思捉再青蛙了,矿灯在草丛里、小溪中扫来扫去,突然定格在溪坝旁的一块小草坪上。

他的心一下子提到嗓眼,呼吸变得格外的急促起来,骨子里一阵凉风刮过,令其不寒自栗,忽地胸口一热,身子一抖,人又变得莫名地亢奋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