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阅读(2 / 2)

栾哥儿走在前头儿,小童背了箱笼等物跟在后边儿。一路上便见各色人等,凡是入试的都往一个地儿去。有骑马乘轿的,亦有坐车的,更多的则是如栾哥儿一般安步当车的。栾哥儿一路行来,细细打量着这些举子脸貌。或是紧张着喃喃自语的,或是强作镇定,或是安之若素。栾哥儿只管把玩扇子,面上露着笑。

便是要到贡院门口,小童正将箱子取下替栾哥儿背上时,就听身后有人赶着马车过来就避让的。栾哥儿这一回头也就愣了。

您倒是谁?寻常马车罢了,上头下来的却是栾哥儿极熟之人。看那秋水为眼花为魂,玉山自倾满城香。不是花间甲又是谁呢。

栾哥儿见是花间甲,不由自主露出笑来,一合扇子正要上前,却听马车里有人道:“方瑞,你小心些。”便又见一只手自车内伸出来托着花间甲右臂,扶了他下车才出来。栾哥儿只看一眼,便知是那杜彦莘了。

花间甲亦是望见栾哥儿,眼中一愣,嘴角往下微微一咬,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儿。栾哥儿一皱眉便要上前说话,杜彦莘却也看见,伸手一栏道:“方瑞,咱们也别耽搁了,这就进去吧。”

栾哥儿眉头一拧,便止了步子,只是冲花间甲微微颔首。花间甲眼角一瞟,略略点头算是还了礼。这就转身随杜彦莘去了。栾哥儿啧啧两声,便也不说甚麽,只管跟着其他举子往贡院大门去。

小童不能再进去了,便在门口大声道:“公子,你可要好好儿的呦——”

栾哥儿回身笑笑,拉了一下肩上的箱子,便不言语了。

诸位看官,预知这栾哥儿应试如何,花间甲与杜彦莘又将怎样,咱们下回“一场试来何人留几家欢喜几家愁”再说。

作者有话要说:人生啊。。。。就是用来炖鸡的,以上。小老儿退散。。。

第二十六回

诗曰:

三九多寒读,转眼又三伏。几时游春陌,无暇顾绣户。

莫道读书苦,崎岖一条路。待得龙门跃,共饮酒一壶。

诸位看官,世人多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奈何几多士子宦海沉浮赶不及,全在科举考场上折腰。由此可见,这科考一场便是不一般。当真说起来,倒也不是那麽难,前代历朝科考主要就靠墨义、帖经、策问、诗赋并着经义五类罢了。

这墨义,便是要举子们围绕经义及注疏所出题,论起来算是较为容易的。一张卷子里头儿,这类题目可达三十至五十道。有时候儿,这部分也会以口试来做。

再说这帖经,便是考官自那经书中任选一页,摘录其中一行印在那试卷上。举子们便由这一行文字,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来。看官们要说了,这便是极简单的背诵嘛,可不就是?偏生不少考生一上考场便两眼昏昏然,只管望着那卷子就发昏,也是莫奈何之事儿。

第三就是策问。考官会提些有关经义或政事的题,考生据此可各抒己见,或是发表见解,或是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极广,诸如官制、行事、律法、书院教育、农事生产、商人管理等等,比起帖经、墨义可谓难度加大。不过朝廷本着学而优则仕的原则,这也是必须的。想你一朝得登金銮殿,便是有可能封侯拜相成那栋梁之才的,再不济,也有可能做个地方父母官儿,这些便也是少不得的了。

此外有时也考诗赋。据说是唐高宗永隆二年间,有人以为明经科多抄义条,论述也只谈旧策,无法令举子们展现真才实学,故而加试杂文两篇,制为一诗一赋,便就有了诗赋一项。只是并非每朝每年科举都有此项罢了,端看那一场主考大人的设计了。

最末一项便是经义。所谓经义,便是要举子们是围绕经典义理展开评论。若说那策问举子们尚有发挥余地,经义便无所谓个人了,皆是惟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打宋朝开始,经义已是取代帖经、墨义,前朝时干脆只考经义,读书人免不得叫苦连天了。

咱们说了这麽多,也不过是前朝旧历,恩科考试略有不同,形式不定,便看皇上的意思,与主考的思量了。

这栾哥儿排队候着入贡院,心里便有些自得。想着那何太师早已将题目告知,自个儿便是胜券在握了。却又转念一想,何太师是何样人?堂堂当朝一品大员,甚麽风浪没见过?自个儿不过是个小小举子,他又何必卖自个儿这个情面?一副画儿罢了,上午提款下午印章,便是日后有人望见了,也做不得实。既是做不得实,那便是真的题目了?栾哥儿如此一想,心里便紧了几分。再一想,即便是何太师当真将题目含在那画儿里了,自个儿猜的,便又真对麽?

如此反复思量,竟有些愣神儿。脚步也忘了往前迈,身后举子等候不及,便纷纷越他而先上了。栾哥儿只管想着,心里一阵热一阵冷,竟就呆住了的模样。

突然觉着有人在身后一拉袖子,栾哥儿才惊觉回身,却又愣了:“方瑞…”

花间甲叹口气轻道:“大白天的,就又出魂了不成?”

栾哥儿呵呵一笑,碍着有人便也不能太过放肆,只能和他离了队伍站到一边儿去小声道:“我听说你不大好,可是?”

花间甲一听这话眼圈儿这就一红,却又举了袖子一拭:“你还是顾好自个儿吧。”

栾哥儿暗中握了他手:“你也说这话来挤兑我不成?别人不明白我也就罢了,你当知晓的。”

花间甲叹口气:“我原以为我是知道你的,可是…”

栾哥儿一皱眉:“你又听了谁撺掇不成?我便说在这里了,举头三尺有神明,我李栾家中有父母兄长,万不敢欺瞒甚麽。方瑞你是何样人也许我说不明白,但我是何样人,却也是愿将这一颗心捧给你的。”

花间甲叹口气收回手来:“那你怎麽又…罢了,原也没甚麽。”

“你又这样。”栾哥儿叹口气,低头凑近他耳边道,“你可晓得,我与杜公子打了个赌。”

“嗯?”花间甲一愣。

栾哥儿紧紧拉了他手道:“我与他做赌,若是我今科落第,便不可见你。”

“甚麽?”花间甲一愣,瞪大了眼睛望着他。

栾哥儿幽幽叹口气,将那扇子塞进他掌中:“方瑞,我本就是个皮赖人,难为你不介怀看得上我…我不过是寻常人家,你是官宦子弟,我能如何?便是这恩科一途,我方能离你近些…”

“可你怎能以自个儿前途做赌?”花间甲又是感慨又是着急,“你又不肯早些告知我,我——”

“告知你又能如何?”栾哥儿趁人不备,伸手在他掌中画圈儿,“总不成我还到你附上去,一辈子给你当个下人不成?便是我肯,只怕你令尊令堂两位大人都不会准的…待到日后,你家娘子又会准?”

花间甲心里只听得绞起来,急急拉了他手道:“栾哥儿,我自爱你,与旁人无关。”

栾哥儿淡淡一笑,抬头见杜彦莘打角门儿过来了,这就拉紧他手轻声附耳道:“既如此,那你更要用心去考,好生扬眉吐气一番,自个儿能做得主了,方是正理。”说着便要松开手来。

花间甲紧紧拉住他,眼中万分不舍:“你…便如何?”

栾哥儿只一笑,轻轻一舔他耳根呢喃道:“我自亦是朝夕渴慕你,只盼此次恩科一结,你我便能再近些。”

花间甲心神一荡,几乎不能自持便要埋首他怀中,栾哥儿眼见着杜彦莘望见他们已然色变,正快步赶来,只得叹气推开花间甲道:“方瑞,你且保重!”这便先行离去了。

花间甲定定望着他背影,不免神伤。杜彦莘过来时打量了一眼栾哥儿背影,见他已领了号牌入贡院去了,这就低头再看花间甲。见他双目微红,料得他定又是伤心了,只能温言劝慰道:“方瑞…莫要忘了在家时你我说过的话儿。”

花间甲抬头看他一眼,默默不语,只是将栾哥儿那扇子收了,昂首往门口官员处报备。杜彦莘叹口气,便也跟了过去。

少时坐定,时辰已到。主考副主考大人先后入场,众举子起身恭迎。李栾斜眼看时,领头那人穿着大红麒麟袍。麒麟袍本是官吏朝服,此刻着了以示代天子行恩科之慎重。大襟、斜领、宽袖儿,前襟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后襟不断,庄重崇敬;两旁有摆,潇洒自如;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端的气派。从两旁起,胸前、后背,肩袖上端、腰下并着左右肋下,各缝一条大红宽边儿的摆。胸前所绣纹样是斗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若说模样如何?便见身躯颀长,仪表堂堂。清须数根,便是官服在身亦是难掩神仙风流气度。挺鼻薄唇,双目炯炯。不是那何太师又是何人?

栾哥儿只是深深望他一眼,便跪下磕头。何太师答礼时环视一圈见着他了,不动声色便也只是望他一眼,波澜不惊,如同与其他举子并无二致。

不一刻跪坐,发下卷来。栾哥儿深吸口气,收敛心神看那卷子。

头一道,便是墨义,这回子恩科是以口试来答。考生按着号牌上的数儿,等着到叫时,自有贡院官役来带路。无事的考生只能在自个儿的小隔间里等着,既不能随意离开,也不能交头接耳。入贡院前都是细细搜查过的,自然也不可能拿出书来再看一看。到栾哥儿时亦是近晌午,考他的并非何太师,而是副主考,栾哥儿也无心在此,胡乱叫声大人便罢。这也便非极难,只是量多,答完出来时,便该吃中饭了。

栾哥儿字箱里取了食物默默吃着,便又挂念起花间甲来,不知他如何了。

这一日过了,方将所有考生过得一遍。当夜举子便在贡院中安寝,不得离开。

到第二日,发下卷来,栾哥儿才看一眼便暗自叫苦,果是有帖经一项。想栾哥儿这般皮赖人物,平日里怎肯好生背书?还算昨儿夜里临阵磨枪一番,不快也光罢了。好些认识,便是到了笔下,又踌躇了。栾哥儿心里叹气便暗自思量,横竖会写的写了,当真写不出的,就胡乱杜撰些上去,指不定蒙对了呢?

翻看后首儿,倒是不见策问之题。这原也在理儿,皇上开恩科,自然不与俗例同。倒是有考诗赋。诗求五言一则,赋则以当下之境而题。栾哥儿静下心来,好好儿答罢了再看一遍,自个儿也觉着颇为满意,便提前交了卷。

第三日一早发下的卷子果是考经义。栾哥儿打开一看,忍不住心中暗赞一声,笑容隐隐浮上嘴角,当中那题,可不就是“出乎尔者反乎尔”麽?

栾哥儿心里又是感念又是叹息,心道这何太师对自个儿还真是不错的。若是日后有机会,定是要还了这个人情。不免又想这太师风流姿态,不免情思荡漾,难以自制。待回过神来,早过了不少时辰。栾哥儿忙的收敛心神,好生作答不提。

三日科考终散,举子们收拾各自物件,待主考点过试卷无误之后方打开贡院大门。栾哥儿一脚踏出门去,望着门外候着的小童笑笑,再回过头去,便见:

斜阳撒金贡院墙,几番辛苦费思量。待得一朝登穹顶,满堂皆是杏花黄。

诸位看官,预知这恩科之后放榜之前,栾哥儿又会生出些甚麽事儿来,他与那杜彦莘花间甲和薛霸王众人又如何,咱们下回“清虚观里清虚道人话前因糊涂心中糊涂李栾悟后果”再说。

作者有话要说:看官们呐,小老儿躬身致歉,这故事改了名字,原也是万不得已。看官们若是体谅小老儿一把年纪,兼之大冬天儿的每日说书,便有钱的捧个钱场,有人的捧个人场,小老儿谢过啦~~~~~~~~

第二十七回

诗曰:

最是春光好,窗前茵茵草。争弄踏青雨,俊马画舫绕。

最是春娘好,娇情入眉梢。留宾乍拂弦,把臂怀中靠。

诸位看官啊,上回书说到那栾哥儿等人好容易熬过三日恩科,这便卸下了肩头的担子,只消一心一意候着发榜就是。这几日浑是无趣,又正当春光明媚,一派莺飞草长之际。但见杨柳依依杨絮漫天,各色花开不迭都把春来报。樱草春兰娇羞宜人,四季海棠正含苞。君子兰,蟹爪莲,分不出究竟谁更俏。佛手花长抽芽,香橼花已展颜,碧桃丁香闹开一数,连翘春鹃眼儿媚,倒挂金钟笑语盈盈暗香来,令箭荷花更是争丽一端。还有那蕙兰瓜悠沿着街上走,也不大打量人,只管想着心事。

不知不觉到了城南,抬头望天已是日上三竿。栾哥儿看看周围,便见一众人都往一地儿赶去,不由好奇拉了一个路人道:“大叔,学生这厢有礼了。不知前头儿何事这般热闹?”

那人见是个青年生员,便回了礼道:“今日说是甚麽神仙生日,好些人赶着烧香呢。”

栾哥儿又道:“前头便有座宝刹不成?”

“小哥儿若是有那兴头儿,看看也无妨。”那人答了,躬身做礼也就去了。

栾哥儿本就无事,见众人皆往那里去。又见不少青年子弟华服少年皆在其间,这便也来了兴致,提步随了人流往前。

远远便望见个道观,结彩宝幡,过街榜棚。须臾至山门前下马,睁眼观看,果然好座道观。但见:

青松林林,翠柏森森,悠然仙山气派。香烟袅袅,繁花灿灿,逍遥神明风光。灿钉朱户,碧桥低影轩官;翠瓦玲檐,绣幙一展宝槛。七间大殿,高悬敕额金书;两庑长廊,彩绘诸天神将。三天门外,玄武朱雀祥瑞;左右阶前,青龙白虎猛勇。八宝殿上,侍立长生玉女;九龙床中,坐着个不坏金身。宝钟撞响,三千俗世尽皈依;玉磬鸣时,万象森罗皆拱极。朝天阁上,天风吹下步虚声;演法坛中,夜月常闻仙佩响。自此便为真紫府,更于何处觅蓬莱?

栾哥儿自由那正门而入,抬头便见一座流星门,门上七尺高一个朱红牌架,列着两行门对。过得山门便是宝殿,殿上悬了二十四字斋题,大书着:“灵宝答天谢地,报国酬恩,九转玉枢,酬盟寄名,吉祥普满斋坛。”两边一联:

先天立极,仰大道之巍巍,庸申至悃;

昊帝尊居,鉴清修之翼翼,上报洪恩。

栾哥儿正看着,便见殿内坛中香案前,有一小童捧盆伺候香客盥手,坛前铺了大红垫靠供香客排跪上香。栾哥儿也就跟着行礼叩坛毕,只见个道长自后首出来了。但见那道人头戴玉环九阳雷巾,身披天青二十八宿大袖鹤氅,腰系丝带,气度慨然不同寻常小道。这道人入了大殿,一不进香二不鸣钟,既不看周围香客,也不与其余道人言语,只管将眼儿盯着那栾哥儿一笑。

栾哥儿见与他四目相望,心下一动便起身过来行礼:“道长有礼了。”

那道人还了一礼:“这位小哥儿有礼。”

栾哥儿抬头看着他道:“不知道长有何见教?”

“却是不知小哥儿有何要问?”那道人微微一笑,捻着几缕胡须。

栾哥儿便道:“我倒是不曾有何要问的。”

“那便是有所求了?”

“晚生也无所求。”

“既然小哥儿无事要问,亦无事要求,何故来此处?”那道人含笑低语,那声儿悠悠荡荡,在这人声鼎沸的大殿里说不出的飘忽。

栾哥儿叹口气:“实不相瞒,道长,学生心中正是一事不明,正暗自烦恼呢。”

那道人呵呵一笑,伸手一展:“此处人多眼杂,且在仙师眼目下,小哥儿不妨移步。”

栾哥儿这便随了他到后面厢房,道长叫了小童上茶。栾哥儿喝了一口方道:“道长有所不知,今日学生到此处,原是恩科方毕候着发榜。心里惴惴不安,不知不觉便到了此处。”

那道人凝神端详他眼目,又细细看了他通身方道:“小哥儿嘴上说的只怕不是心上记挂的吧。”

栾哥儿这就愣了,合上扇子道:“这便是真神仙了!”说着便要拜他。

道人伸手一托:“小哥儿多礼了。观小哥儿面相,可谓富贵之格,此番恩科便如探囊取物,随不至高中魁首,却也是所求有应的。”

栾哥儿忙道:“多谢道长贵言。”

那道人摸着胡子又笑道:“但小哥儿心中想的,便是不易了。”

栾哥儿一愣:“我心中想的?这…”便不由移开眼神叹了口气。

那道人眼睛一转道:“小哥儿心中想的,便是个人吧。”

栾哥儿一愣方道:“正是。”

“这人令小哥儿牵肠挂肚茶饭不思,只可惜…”道人笑了一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