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2 / 2)

〃你父亲是一九三七年参加共产党的,没错吧?〃

〃正确。〃你果然迟钝,记性也差劲。

〃那个时期,共产主义在美国、加拿大非常时髦!〃

〃噢。〃在美国时髦就能证明它在中国也时髦吗?就能证明你逮着了我父亲赶时髦的把柄?

〃时髦的主义都显得漂亮,而漂亮的思潮容易成为时髦!〃

〃噢。〃你瞎激动什么?

〃你看!〃

〃嗯?〃看什么?

我们的交流没有完全畅通,这主要是他不好。他很想证实他知识面不窄,思辨性不差,因此就使我们的沟通出了毛病。毛病究竟出在哪里,他无望弄清。我呢,我脑筋比他好些,但我看到我们跑题已跑得太远,一时也扭转不回来,只好随它去。跑题对我没什么不利。

他却微微一笑,他没觉得跑题。他的微笑是认为我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终于中了他的暗算。我想他的智力真该大大加强。他笑着,得意扬扬地轻轻点头,认为一切都在很好的进展中。他和我这段东拉西扯给录在磁带上,让理查一听,准会骂起来:操!这俩人胡扯到哪儿去了?而他却认为自己又博学又机智,句句提问都得到最理想的收效。对话的错位让我伤脑筋地对他一笑。我怀疑特务福茨此刻也发出一模一样的伤脑筋的笑容。他很可能在四号审讯室附近的某处,监听我们正在进行的胡扯。

〃你父亲当时十六岁。让我们来看看……对,十六岁。十六岁的一个孩子,常是漂亮的主义的牺牲品。比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式的漂亮的忧郁,让日本一大批青年自杀。一些漂亮而新颖的思潮,像弗洛伊德在二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三四十年代,萨特存在主义在六七十年代,哇!纽约大街上,咖啡馆,好莱坞的大小聚会上,年轻人醉倒在这些思潮里!芝加哥在六七十年代,有十来家咖啡馆叫〃无出路咖啡馆〃。正像你们中国,三代人醉倒在你们的红色梦想里!〃

bsp;第39节:无出路咖啡馆(39)

〃你去过中国吗?〃你肯定没去过。

〃啊,我几次想去……〃

〃结果呢?〃结果一打听飞机票价,算了。你们这些高尚的特务们据说薪水不怎么样,让你们舍生忘死的是你们高尚的动机。就像你刚才说的:无辜的表弟中弹倒下。全人类都轮下来也轮不上没招谁没惹谁的表弟,全人类无辜者的表弟。

〃种种原因吧。不过我相信我肯定会去中国的。〃

〃我也相信。〃

〃没去过中国的人在美国占绝大多数。但他们非常为中国操心。我就非常担心中国的事,包括你们计划生育的全国大运动。了不得!我完全能够想象你父亲的热忱。〃

〃我父亲没有参加计划生育。〃

〃当然,当然。〃

当然什么?我父亲当然是天然的计划生育,荷尔蒙减退,尿频起来,我母亲停止了和他做爱。

〃你父亲,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年轻知识分子,会怎样醉倒在一个漂亮的主义里。〃

〃等一等,我父亲不是知识分子。〃

〃怎么会?!〃

〃事实就这样。他在十六岁之前一个字也不识。〃

他受了挫折,愣着,两眼一片空白。脑子里是更大的空白。

〃不管怎么说,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说,你要他挑,他一定挑马克思主义,你说呢?〃

〃可能吧。〃十六岁的父亲不知道马克思是谁。不过我懒得跟你讲清楚。

〃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同情共产主义。好莱坞的艺术家,不同情共产主义就是缺乏人性,缺乏人的根本良知、缺乏艺术独创性。中国的三十年代,你父亲至少是同情共产主义的。对吧?〃

〃嗯。〃是共产主义同情我父亲。不过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我看一眼手表,还有三十分钟到五点。不知他是不是个按时上下班的人。

他看见我看表,脸上出现〃别为我操心〃的温和表情。

〃没关系,我不急着下班。〃他说,他倒慷慨,〃我还是第一次和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交谈。我曾经学过两个月的中文。我的中文老师三十年前从台湾来。他对中国内地的认识比较书本化。〃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上下文有点乱,言归正传地说:〃我肯定你父亲是个浪漫的人。他浪漫吗?〃他见我犹豫地点点头,劲头又大起来:〃也许中文里浪漫的定义和英文不完全一样……别去管它。关键是,你父亲在十六岁这样蒙昧的年纪,很难把共产主义和人道主义区别开来。〃

〃那您是怎么区别的?〃

〃区别什么?〃

〃您刚才说,我父亲的问题,是把共产主义和人道主义弄混了……〃

〃你看,我就知道他把它们弄混了。〃他的得意在大脸蛋上发着红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