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村庄(上部)-第22部分阅读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部分阅读(1 / 2)

,便一头钻进了姚金方的宿舍。她有姚金方宿舍的钥匙,是在考上医学院后,特意跟姚金方要的。其中的深意,俩人心知肚明。

俩人在宿舍里正闹着,就听外面有人打听姚金方住处的声音和医院里的人指点的声音。姚金方还纳闷呐,嘴里叨咕着,是谁在找我吔。边叨咕着边向门外走去。

刚到门口,迎头撞见三个人赫然站在自己宿舍的门前,把窄窄的屋门堵了个严严实实。姚金方认得人民和洋行,另一个人似乎有些眼熟,却叫不上名字。高个儿的洋行满脸煞气,稍矮的那个也是一脸的怒气,像是专门找来寻仇的样子。人民现出一副胆怯相儿,踌躇了一下,便开口质问姚金方为啥儿不顾家不看顾他妹在屋里院外,并不时地伴有说笑的声音。这些人生怕木琴在卖杏的时候,只顾了自己,把众人都撇了,就形影不离她家的左右。那些退出管理的人家,也是盯看着木琴,虽然不好意思跑到她的跟前打探,但也铁了心地偷学木琴卖杏的法子。同时,技术小组里几个小崽子们的身架也日益见长,有不少的人上赶着打招呼套近乎,并求他们在卖杏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捎带上,千万别给落下了。这几个小崽子们立时趾高气扬起来,说出的话语也冲了,走起路来威风得不得了。

木琴觉得这种局面有些反常,应该出去把杏果的市场联系好了,再把卖杏的打算跟村人说清楚,愿意的,就集中办理,不愿意的,也可以自己处理,让村人完全自主自愿,赔赚自担才是,省得满村人一惊一炸地跟着担惊焦心。

她把村里的一切事务交给了茂林,还让振富多联系几杆磅秤,以防备到了卖杏时手忙脚乱地找不到秤用。自己则带着京儿、洋行和人民出山,并带上了几袋子特意挑选的上好杏果,去联系卖杏事宜。

四季飞歌(3·3)

一行四人先到了县城,径直奔了县委大院。

县委大院处在县城的中心地带。因了政府机关的缘故,四周密集着店铺摊位,人来人往,车进车出,显得异常繁华热闹,与几百米外的冷清路段形成了鲜明对比。县委的大门口很气派,被修成了楼子的模样,四根粗大的四方柱子拔地而起,支撑着几人高处两层用花砖砌起的花楼,显得威武大气。大院里座落着几排房屋,都是青石铺基青砖砌墙青瓦起顶,有些屋顶上还长着一些茂盛的青草。房屋虽然陈旧,但排列得十分整齐。每扇屋门上一律挂着白色的木牌牌,上面用黑漆写着各个单位的名字。

京儿、洋行和人民第一次踏进这样的院子,被院子里特有的气氛震慑住了,立时感到拘谨不安,紧跟在木琴的屁股后头东瞅西望,却不敢乱说乱动。人民这时感到一阵阵地尿急,红着脸问木琴,这儿的茅厕在哪儿呐,我快憋不住哩。木琴搭眼寻了一圈儿,最后指着远处墙角上的几小间屋子道,就是那儿,得进里面哦。人民一路小跑着奔去,引得京儿和洋行也有了尿意,跟随着跑去。人民奔到厕所旁,见有两个小门,就要不分青红皂白地闯进去。还是京儿眼尖儿,大声提醒道,那是女厕所,进不得呀。吓得人民立马止住脚步,惊讶地问,这茅厕还要分男女呀。仨人慌慌地挤进男厕所里,人民还一个劲儿地叹道,瞧瞧人家县委的茅厕,还有专供拉屎的窝台,有专供尿尿的池子,有专供冲屎尿的水道,啧啧,美死人哩。

出了厕所,木琴带着三人来到第三排靠东边的一间办公室,牌子上写着“县妇联”三个字。木琴叫三人先在屋外等着,自己敲门进了屋子。

屋子里安放着大队办公室那样的办公桌,但要大得多,全用黑漆涂得铮亮照影儿。桌子上堆满了纸张文件。有两个人正趴在桌子前办公,其中一位就是从北山公社调来的老胡。

一见到木琴,老胡立时扬起嗓门儿叫了起来,说是哪阵风儿把你刮来哩,都几年不见了呢。老胡跟在公社时相比,胖了许多,但面皮更白净滋润了,反而显得愈发年轻了。

木琴叫门口的京儿等人进来,把随身携带来的杏果堆放到办公桌上,请老胡和另一名干部尝尝鲜儿。这种特意选出来的杏果一露面,顿时把俩人惊呆了。那位女干部惊讶地道,哪儿的杏呀,这样大,吃进嘴里连酸加甜,真是难见的好东西呢。老胡也吃惊,说这是你村里的杏么,原来咋儿不是这样的。木琴就笑着跟老胡简要地汇报了大半年来的工作,特别是围绕杏林管理的事,把今年杏果的丰收景象有意夸大了一番,并提出这次急着来的目的,就是想让老胡帮着联系一下杏果的销路问题。老胡一听,说你来找我还真就找对人哩,不过,咱还得奔个庙门,找正神去。木琴问正神是谁呀。杜县长呀,老胡回道,他正分管着供销交通商贸一大摊子呢,不找他还能找谁呀。说罢,摸起电话就打,依旧是过去那种风风火火立说立行的工作路数。电话里,老胡说,老领导哟,娘家来人哩,是杏花村的木琴,还给你带来了惊喜呢,你见还是不见呀。不知电话那头讲了些什么,老胡放下电话,立马拉着木琴向外走,还吩咐京儿几个人把带来的杏果带上跟她走。

出了这排屋,拐弯就奔了前一排,在靠近中间的一间屋门前停住脚。老胡接过京儿手中的一小袋子杏果,扯着木琴敲门进了屋子。

这是个单间屋子,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一排书橱,外带盆架衣架等生活必备用品。桌子上也是堆满了文件等纸张。杜县长正伏案埋头写着什么,鼻梁上还架着一付眼镜,这是在北山公社从未见到过的装备。

杜县长依旧和蔼宽厚,见到木琴就老远地伸出手,说原来是我们的女强人哦,还真是送来了惊喜呢,来我这谈工作的全是清一色的大老爷们,要不是小胡打来电话,我都忘了世上白天里竟还有女同志呐。

老胡说,老领导,你可猜错哩,今天送来的惊喜你想都想不到呢。说着,就把袋子里的杏果倒在办公桌上。

杜县长立时瞪大了眼睛,摸起一颗就往嘴里嚼,品咂了一下,说道,这么好吃的杏吔,是杏花村里产的,好像味道儿更好了。老胡快嘴快舌地把杏花村如何搞管理的事简明扼要地讲了一遍,请他帮忙捅鼓销售的路子。杜县长边吃边听,还叫木琴把集中管理的前后细节讲述了一遍。末了,他说这是个新的尝试呀,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群众的生产收入提高了,但集体观念却淡薄了,各自为战的局面正愈演愈烈,常言道单丝不成线呵,冲击市场的力量却是大不如从前哩。我看,杏花村在这方面创出了一条路径,值得推广。

老胡追问道,你也别逮谁人就作政府报告吔,这杏果多了没销路,不是等于白费力气么。

杜县长呵呵笑了起来,说,我说话都快成职业病哩,想改也改不了。他也摸起桌子上的电话,叫接线员要通了县联社,说一会儿有杏花村的支部书记去那儿联系工作,叫他们认真接待一下,并把商量的结果再电话上报给他。

老胡直赞杜县长工作作风扎实,雷厉风行,说官是越当越大了,可工作架路一点儿未变呢,革命本色不改呀。说得杜县长开怀大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