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青云已经离开了灵元寺,重新踏上他的昆仑之行。
而此刻灵元寺的门前却还站了两个人,法清大师和沈玉馨。
沈玉馨打算御剑回山时,法清大师将她送至寺门前。她却忽然看着那个石头人,对法清大师道:“大师,虽然陆师兄自始至终都没说过弘灵师妹的不是,但我们任那石头人矗立在这儿,恐怕也不好。莫不如,我这就以飞剑将它毁去罢?免得陆师兄日后回来再看见,又勾起心中的不快来,那可就不好了!”
“阿弥陀佛。”法清大师宣了一声佛号,看了看那石头人,又看了看沈玉馨,颇有深意,道:“佛家讲究因缘业果。佛祖讲经时曾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啄一饮,皆是因缘。’既然事实已成,而陆师弟又没多说其他,那就由它去吧!你、我都不便参与,否则徒令自己也深陷其中,凭添了许多因果。”
沈玉馨听了,转身凝望石头人片刻,脸色变幻莫定。
忽然,她回首转向法清大师,那眼神却已恢复晶亮。展颜一笑,道:“多谢大师指点!玉馨这便回山以复师命了,等来日再行聚首吧。”
说完,朝法清大师施了一礼,不等他回应,便一挥手,化为一道耀眼白光,向东南方电射而去。
法清大师仍旧对着那一道已经消失在天际的白色光华,认真的回了一个佛礼,嘴里小声的道:“恩师曾说,陆师弟这一生太多波折,将来的成就更是无法预知。只盼沈施主,你今日能将老衲的忠心谏言,听进心里,不要等到了将来又徒添烦恼才是啊!阿弥陀佛。”
陆青云独自一人带了随身的行囊,出了成都城门便专捡无人的小径而行。嘴里只轻声念动咒语,施展起刚学会不久的“移山缩地灵通大法”来赶路,真的是神行无迹!
他闲庭信步的走在这片山野林中,一身青衫与林间的花红叶绿相映成趣!
才在这处信手摘下一片树叶含在唇间,只一眨眼,那飘逸的身影便已在里许之外。环山如银带的山溪河流,无论多么湍急,也只是一跨步间,就见那一个青衫少年便已到了对岸。
在那山崇岭峻,谷峰迭起之间,孤身伴影的少年,独自一人,和寂寞为伴。才出谷口,转眼又上了峰头!
心情愉悦之下,陆青云已经不知不觉的翻过两座险峰。
站在绝壁之上,放眼看去,只见满眼的高山奇峰,连绵不绝,层层白云气雾距离山顶也不过只有数尺之遥。再往远处看,便是云烟苍茫,众山潜行,日光照在云层的边上,回映幻成五彩锦霞,宛如一片仙境!
头顶不时有苍鹰发出声声戾鸣,从高空穿云飞过,俯视着身下的这一片大地,眼神里高傲又冷冽。而那许多不知名的可爱小鸟,却啾啾飞舞在林中筑巢而栖,碌碌一生也不会有巡查山峦的自豪!
陆青云陶醉在其中,深深的,久久的,难以自拔……
正当他好不容易收回心境,转身准备往山下行去时,却忽然看见有一黄一灰两道剑光,夹着中间一道青绿色光华,由成都城的方向凌空飞来,眨眼便已投在山脚下不见。
陆青云见了,心中顿生警觉!他曾听沈玉馨说过,自古修道之人,男子均喜炼剑防身,女子大都炼针防身,即便到了如今,炼针秘法多已失传,女子中也颇多炼剑者。因此,这世间的修仙之人所用,除了那些功用特异、令人揣摩难度的法宝以外,则以飞剑最为常见。有经验者,仅凭剑光便可轻易分辨其主人的正邪!
大凡正宗玄门之人,修习的道法正统,顺天应势,修生养性,感悟天地,追求归真合道。所以其剑光不论什么颜色,必定彩正色醇,明亮而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