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样无厘头的事,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的开放,小城市场影响也大了,周边的客人蜂拥而至,他们大多是经济落伍的地区,对品质的要求本来不高,他们没有对厂品有苛刻的要求,价格便宜就是第一选择,造成王岚亏损另一个原因是,商品定位本身的长短,服装的穿着,体现一个人的形象,可帽子在南方是可有可无的,买一顶太阳帽,戴几天也许就会扔了,很少人会有过多的讲究。
还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做头上的玩意没有多少设备投资,亏了一点对她的损伤不大,重操旧业也能对付个温饱。
小市场已经由地摊杂乱无章的摆设,过渡到水泥板铺设时代,商品的吞吐也到了一定的火候,撑起这一片天的,当然有前仆后继的经商人,但它的存在也和本土原有的工业底蕴有关系,市场里曾一度风靡的尼龙袜,就是本地的一家国营针织厂的杰作,它把品质优良的产品尝试性地在水泥板上销售,它的影响,乎提升了小市场某个系列产品的层次。
当火热的销售势头撑起该厂走向顶峰时,某些有能耐的经验户,找到该厂技术人才,他们买来设备自己组厂生产,结果招来大家蜂拥的效仿,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很强势的地方产业。国营企业承重负担,被城乡的小袜厂惨烈围剿,没几年就彻底土崩瓦解了。
王岚也参与在其中,头上戴的帽子失败后,选择了做脚上穿的袜子,她认为这样东西一般人还不能跟,因为它牵涉要投资设备,她最后在这个行业的角逐中胜券在握,在她那个地方,当别人的原始积累达到能够办厂的时候,她已经根深叶茂了。
陈省苦苦支撑着这家服装厂,让他感到无奈的是,服装也出现了‘帽子’效应,他曾经因为厂品的质量问题遭受灭顶之灾,可是三年后,他发明的那种做法,变成了周边经商起家的一种手段,乡村的男女老少都有在做这样的加工,他们讲究是产品的数量,对质量的要求一般都得过且过。
吴畏的工厂定位是走精品路线,一直以外贸加工和大商场销售为主,他的搬迁到县城后,租用了宽敞的厂房,设备也全都是标准的生产线。而陈省接过那一摊子,使他变得很为难,做精品实力跟不上,走街道批发,成本原因不能和别人比拼,他只能硬着头皮走南闯北找商场委托销售,这样一来,生产是上去了,可又牵涉到回款不及时的问题。
不过,陈省在小街混迹多年,现在他算是在走高端市场,虽然昂贵的营销费用整得口袋里油水很少,但他打心眼看不起别人做垃圾货,让人忍俊的是,那些没有完成原始积累的人,也甘心情愿地被人认为低人一截,直到有一天银行里的存款足已建厂房买设备了,他们的脸上才透出了那么一点傲慢。
小市场商品的廉价定位,某些程度适应了物资匮乏的社会现状,它的影响也是与日俱增,那些收入极低的地区,很需要廉价商品度日,他们认为有的穿总比没得穿好,这样的市场辐射,犹如干海绵吸水,没几年就出现‘井喷’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