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城技校就读其间,老家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县前街交错的那条小街,冲破了市管会‘打办’的围追堵截,县委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渐渐地给名份拨正,最后还参与其中去管理,某些层面讲,这个市场的聚集已经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列。然而,正当小城某些领导为自己某福一方的政绩偷着乐时,另外一个地方的名声已经享誉大江南北。
温州地域沿海,原本是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第一防线,闻名遐迩的小说‘海岛女民兵’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这个受到部队高层嘉奖的真实故事,文革末期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一度轰动全国。
严密的海防,致使原本通往外海的商埠,变成了地域闭塞的内陆港,‘文革’后,这个地方的海防观念模糊了。
台湾经济的崛起,某些层面也是坚实的海防造就的因果,过去的五十年,人家在回朝无望的情况下在台大搞十大建设,致使整体经济摆脱了依赖农业产出。制造业的发展,必然会向周边渗透,自古有这样的说法,‘有十倍的利润,就敢冒杀头的危险!’七十年代末,港台一些时髦的工业品悄悄地浮上了海峡对面。
陈省那点生意早已穷途末路,眼看别人耀眼的泊来小商品,他也胳肢窝里绑上钱,悄悄地到那边找货源,然而,交通受限,加上地域缉私盘查,几趟下来亏得他血本无归,不得不收手观望。
在这期间,吴畏的服装厂有何秀的技术支撑,办得红红火火,陈省几次到那里探视,很想自己也能有个这样的厂,由于以前赚的钱赔光了,要想高起点上马,他没有这样的底气,长时间的琢磨后,他终于想出了一招,认为只要在家里摆个裁剪的案头,然后化整为零,全部发到有缝纫机的家里做,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开资。
这些年琴仙只是一个摆设,可怜的女人,思维障碍使她不能思考过于繁杂的事情,每天只关心她的两个孩子衣食饥饱,由于药物关系,年纪轻轻的却已经发福了。几年来,陈省心存的一点良知,对她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认为你去对她抒发情感,人家也未必能接受得了,所以就当她是一个活人头,保证在家的地位就算对的起她了,可在某天早晨,陈省用商量口吻和她说:“琴仙啊,你想不想办厂?”
琴仙再笨拙也知道办厂可以挣钱,她从床上下来,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说:“想啊!”
陈省又说:“家里的钱做生意赔了,现在要办厂,你能不能到娘家借点钱来?”
琴仙思想单一,她的思维判断不了这几年娘家人对陈省的恶心,老公这样请求了,也就没说二话,立刻下灶台给一家人做早饭,简单地吃了一点后,又嘱咐老大看好弟弟,自己坐上陈省的自行车走了。
杨家今天在家的人很齐全,养蜂人家难得一年有这段时间,女儿女婿来,没有特别的客套,因为他们多少知道陈省的劣迹,还好琴仙没有顾及家里人的看法,跨进家里刚立稳就向母亲说:“妈,我们要办厂,借五千块给我!”
母亲见傻女儿开口借钱,气得满脸发红,咬牙切齿地扑到女儿的耳边说:“钱被败光了,要借叫那个混蛋自己开口!”
见母亲不同意,琴仙顿时失控,可怜巴巴地用衣袖涂抹眼泪,父亲见状走过来说:“不难过,借钱是吗?和爸爸说!”
陈省又一次没底气地坐在中间两沿的条凳上,他很有些伤感,记得第一次相亲,也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忐忑不安,结婚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回到了那个时候的处境,见琴仙向母亲借钱,他的脸色青一阵紫一阵地难以自我。
老丈人渡步过来坐在太师椅上,漫不经心地问:“为什么需要借怎么多钱,这几年应该赚了不少啊!”
陈省赶紧递上烟,又拿出火柴帮大人点上,立在一旁说:“两年找不到生意做,上半年跟着别人到南边拿货卖,路上被查了两次,钱都。。。。。。”
杨老爹吸了一口烟,淡淡地说:“老大不小了,做事这样没头脑,琴仙嫁给你,我们都没有安心过几天,我家闺女再你手里,不借我们也做不出,我们老了,希望你不要让我们担心,对她好点,你如果嫌弃她,就让她回娘家吧!”
陈省满脸羞涩地立在一旁,他不得不低头,没有岳丈家的帮助,自己只能回去种田了。琴仙见父亲在说教老公,立马走过去说:“爸爸,陈省对我是好的,从来都没有打过我,我们天天都睡在一起,我不要回家来!”
杨老爹看着傻女儿,莞尔一笑说:“算了,自古女身外向,告诉你们家里积累这点钱也不容易,你们借了是需要还的,接下来要做什么生意?”陈省接口说:“办服装厂!”
杨老爹惊讶地反问:“办服装厂五千块就够了?他们兄弟已经分家了,我这边又置办了很多蜂箱器具,剩下的钱不多了,这个数以外,我们也无能为例!”
陈省认为没有必要详细说明自己的计划,他们一时也理解不了,很多时候闲言中,东一铲西一瓢的会把你的信心弄没,眼下只能敷衍,说:“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