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香火缭绕烛光通明,正中供奉着灵宝道君、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彩漆木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李引龙显然是这里的常客,他领着我向三清像叩首进香,并化了三百贯钱的布施。这时俩列小道士拿着奏乐的家伙走出,乐声一起,小道士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黄庭道德真经》。只唱了一段,引龙便挥挥手,说声罢了。
小道士们走后,引龙指着正中的顶梁柱上的字小声念道“三元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大明一统、、、、、、”他越念声音越小,最后不敢念了,偷笑着向我挤眼。
下联果然触目惊心。“大明一统视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
呜呼,我猜出引龙说的稀罕事儿了。靖难后,那个没出息的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有人说他烧死了,有人在泉州看见过他,更离奇的传说是朱允炆在危急时,打开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铁匣。里面有一把剃刀、一份度牒(和尚证明文件)、一件袈娑(和尚衣服)和碎银币若干(逃亡时零用)。于是剃发为僧,从宫后水门逃出,浪迹江湖三十余年。可都是口说无凭。原来他躲到了这里,真是天大的秘密。我瞪大双眼几乎要惊叫起来。
詹碧云的墓地因山而建共五层。正中设须弥座上有七极六角密檐塔。镂空龛内的詹大师像高两尺,道冠长须鹤发童颜栩栩如生。整个墓地由同色花岗岩造成。陵墓四周矮墙仿五岳封土火墙式样。前后四进院落,敞式拜堂,结构极是新鲜。各层以寻杖石栏相隔。栏柱上分别刻有石葫芦莲花和数十个姿态各异的小狮子。雕工精湛,样式奇特堪称杰作。
我忽然想起来了,怪不得一进三清宫就眼熟。这里的结构式样同南京洪武太祖的墓地极其相似。
那年,湘帮于博凉父子把我和大狗追杀倒应天府。走头无路时大狗想起了跑到皇陵躲避,总算逃过劫难。我也有幸一睹帝王,真就是这个样式。对了还有那个螣岗,建文帝就是属蛇的。
朱允炆在他生命最后几年,终于鼓足了勇气向天下人宣告---朱棣是篡位的假皇帝,朕还活着。
靖难本是皇族内部的斗争,依我看来,无论是侄子抓住了叔叔还是叔叔逮住了侄子,都还会给对手留一条生路的。懦弱的朱允炆曾下令部将不能伤害叔叔性命。就是蛇蝎心肠的朱棣也紧急下令停止向皇城进攻,以留给侄子逃跑的机会。他可不想担负骨肉相残的罪名,他要的是皇权。
结果呢?靖难之战中受害者只是的黎民百姓。只因为他们是保皇党的亲戚朋友、邻里同乡、老师同学。甚至是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所以就被推上刑场丢了脑袋。十数万无辜者连同数十万大明朝的军人被垫进了这场游戏中,他们不是赌客,却是阴谋家和篡位者的赌注。
就算是建文帝活着又能怎样?最多也就在这人烟罕至的三清山上喉几声罢了。
詹碧云居然忘了给他的追随者立个墓碑了。那些追随者坚定地认为朱棣是反贼,没有朱允炆就没有大明朝。其中一个差些杀了朱棣,他曾经是朱棣的爱将,他的名字叫欧阳风起。
引龙道:“二哥,我也是听老道人说起,才捂出其中谜底的”。
我还是有些奇怪“这么明显的文字难道没人告发吗?锦衣卫的耳目可伶俐得很。有些不可思议。”
引龙思索一阵说:“我也奇怪。后来听章老道讲,建文帝在朱棣死后回过北平。当今的皇帝【朱棣的重孙六世帝朱祁镇】不错,不念旧怨还要把他接到皇宫颐养天年。只是建文帝不肯,才来到这三清山。细想下来有这可能,毕竟是朱家血脉,一家人好说话。只要瞒过世人就可以了。”
此言有理。我无可奈何道:“谁当皇帝谁当老大,是朱家的家事,打到底还有和好的一天。可惜为双方卖命的愚昧军民、、、、、、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