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还是极度搞笑。而且自我感觉,无论是正文还是批注,都丝毫不让古人。呵呵。
后边附一篇我毕业时写的文章《离开京昆社的日子》,应该也很值得一看。和这篇《千年元旦下通宵记》比较互补。
新镌胡圣叹先生批评千年元旦通宵记
燕南鹤云先生撰
古幽胡圣叹先生批评
第一回徐公子殷勤访故友丁大侠慷慨会诸仙
话说三皇治世,五帝为君,日月相更,星辰互长,化生出一派锦绣晶莹的花花世界来。劈头一句,已见作者文心锦绣。那时这世上三天一风,五天一雨,谷秀双穗,霞现八彩;更兼着民俗淳厚,真是老其老,少其少,生有所养,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安。那社会之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好一派太平盛世融和景象。恨不生逢那世。不料静极生变,此四字是千秋不易之理。就有那后生无赖之子,无端生事,不知从哪里学来些奸猾损坏,做些损人利己伤风败德之事。看官听说,正所谓学好千朝难,学坏一朝易。不到百年,把个无扰乐土,变成了是非家园。好对。老不教少,少不养老,承上老其老一句。勾心斗角,人心大异;那些伤风败俗,损德伤行之事,一时却也说之不尽。这才感得天道循环,凭空生出个圣人来,要代天行化,以为万世师表。你道是谁,却是删诗著书,定礼乐制春秋的孔丘仲尼先生。那圣人因其时人心败坏,又愚蠢不堪,这才述而不作,专以礼乐教化。此论发前人之未发,谁言稗史中无经义。谁知后世之人更愚更固,连那圣人所定礼乐名教,全一盖抛诸脑后,不闻不问,一味的乖张。才有那承圣人之遗志者,制曲作剧,要借风俗行教化。其后延延绵绵,过了二千五百余年,人心有好有坏,世事有盛有衰,这风俗戏剧一道,却传延不绝。不过随世事兴衰浮沉隐现罢了。
单说西历二千年腊月二十八日,正值世风变迁,戏曲不兴之际,却有数十位高贤聚首,正风俗、敦王化,倡戏与曲,做出一件大事。你道什么大事,竟是聚会于幽州燕园未名湖枫岛鲁斯亭内,相互切磋砥砺,发明启迪,更身体力行,将二千年的戏曲,振作发生,开辟了新一番天地。
话说北地燕京有一位徐大公子,名德亮,字子光,因世道不兴,隐于燕园中文系内。要论他年纪却也不大,约在二十上下,竟是个圣人坯子,小小年纪,却有一番宗师气象。论哲思,庄周也拜下风,论文学,子建也强不过他,论嗓音,有出谭超马之势,论才貌,潘安也要自杀。杀与他字叶韵。真是文采风流,见识无双。这一日坐于古洞之中,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原来是后一千年,正当戏剧当兴,需要深山海岛各家大贤着力运作,此正值西历之旧千年已过,新千年将至,故有一番大事业将成。公子当下弃洞出门,招来一片祥云,将身一纵,早立于那彩云之上。果然是仙家妙法,转瞬千里,片刻间已从四十一楼四层来到了四十二楼二层上,虽然小有失足,崴了一下脚,却是了无挂怀。
那四十二楼二二零洞的洞主,也是一位高贤,姓丁,双名智勇。只生得身高八尺,浓眉大眼,高鼻厚唇,一双夹死苍蝇的双眼皮。除了身材相貌远逊子光,这文学嗓音上却也不输他。更有一样好处,学马连良气得死谭富英。俗语出新。其时正任北京大学京昆艺术家协会的会长。公子竟自走入洞中,见钟表在地,被浪翻天,好对。原来丁大侠尚在梦中。公子开窗见日,那太阳已走没西山之后,公子叹道:“可知丁兄终日操劳。”上前摇他,见丁大侠张唇摩嘴啧啧有声,细细听来,竟是一出《春闺梦》。遂不忍叫他,坐在一旁,潜心等待,直等到次日清晨,那丁大侠才渐渐转醒。高人处世,与众不同。此时公子已下决心,今生今世不再听《春闺梦》。
二人叙礼已毕,分宾主落座。丁社长抱拳言道:“不知大宗师驾到,有何指教。”那公子遂将此事说了一遍,丁兄抚掌大笑道:“却不道英雄所见?今日小弟社中同仁,早定下通宵之会,不但社中同仁,昔日旧好亦欣然前来。”公子道:“却不知都有哪几位高贤?”丁大侠道:“元始天尊朱晓鹏,九天玄女魏岩萌,通天教主郭健,天山童姥徐鹏。”看官牢记话头,此是第一番提此四人。公子大笑:“有此几位,大事可成矣。”丁大侠道:“日期即在今晚,奈何时限仓促,人手不够。”公子道:“小弟不才,愿效犬马。”丁大侠大喜,言道:“本约有数人购物,先是阳光男孩、当今京昆社头牌李响借故推脱,又有田媛大姑奶奶不去。尚约了新人刘旸———此人是宗师同门,遁迹扶桑,新近方归———与李春亮二位。那刘旸精滑不堪,末必肯去,李春亮新近入社,为人老实可靠,肯吃苦耐劳,必然肯去。”公子叹道:“可见社长治社有方。却不知所需何物,要如此人手。”丁大侠当下拿出一张清单,公子接过闪目观瞧,那上面写的是:
千年元旦通宵记(2)
苹果十斤,橘子十斤,鸭梨十斤,香蕉十斤,羊肉十斤,冻豆腐五斤,黑、白瓜子各三斤,蒿子秆一斤,金针菇一斤,香菜半斤,白菜一棵,莲藕一个,芝麻酱一瓶,腐乳一瓶,辣椒油一瓶,醋一瓶,方便饭盒五十个,方便筷子五十双,方便水杯五十个,火锅一个,电祸两个,速冻饺子七袋,速冻汤圆三袋,芥末一袋。极写当夜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