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颛顼接下人族共主之位后,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因为当时被轩辕黄帝征服的九黎族,虽然归降了轩辕黄帝,但是大多为巫人,仍然信奉巫族祖巫,并杂拜鬼神,于是,颛顼便强令他们顺从黄帝一族的教化,促进了各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使各族发展。
同时,颛顼很重视人事治理,并努力发展农业,同时,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人族之中,男子慢慢成了氏族之中的主导力量,女人的地位渐低。
而且,颛顼依各部落版图创制了九州,并建立统治机构,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等。
当时,内黄西南一带有个黄水怪,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颛顼听说後就决心降服它。可黄水怪神通广大,颛顼虽然是轩辕黄帝之孙,学有其传下道法,但是毕竟道行浅薄,二人激战九九八十一天却是无法将这黄水怪收服。
于是,颛顼便上天求助女娲娘娘,女娲娘娘知其来意后,便将天王宝剑交给颛顼并教他使用方法。颛顼用天王宝剑打败了黄水怪,为了给人间造福,他用天王剑把大沙岗变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剑在山旁划一道河,取名硝河。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后,传位于族侄帝喾,帝喾十五岁便帮助颛顼治理天下,三十岁接位,其在位期间严以律己,是一位万民诚服的帝王。
帝喾之后,便是放勋的长兄挚继承其帝位,帝挚却没什么突出的政绩。
而放勋十五岁时封为唐侯,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努力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于是,各部族首领也就亲放勋而疏远挚。帝挚九年,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于放勋,放勋即帝位,帝号尧,因初封于唐,即以唐为朝代号,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号,后人称其为唐尧。唐尧即位后,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政勤慎俭朴,定历法,施德政,抗天灾,建国制,选贤能,政绩卓著。
尧在位期间,时常受到唐河、滹沱河水患浸害,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
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方诸侯之长坚持要让鲧试一试,说实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职务。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9年,毫无功绩。
尧很后悔当初因四岳而改变的决定。
后来,尧老了,不过他的儿子丹朱的德行不够,尧觉得做刘邑陶唐氏族首领还可以,但做接任天子的位子就不够了。因此与四岳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尧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他于正月上日,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正式让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