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再相会-第四十三章 风流时代的风流人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二十年后再相会> 第四十三章 风流时代的风流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风流时代的风流人(1 / 2)

这真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年代,许多东西的出现就像变魔术一样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上的各种新名词接二连三,快得让人记不住,每天都有新开工的新公路,也会有人一天之内扬名全国。

就连小小的云甫也不例外,几乎是一夜之间涌来的北方人带来了很多新事物,无数挂“杭州小笼包”的小笼包铺和标榜“正宗新疆羊肉串”的羊肉串摊多得让人怀疑这些人是不是火天上掉下来的。

云甫把这些北方人统称叫"捞佬"。

这种带点贬意的称谓是从广东人哪里传过来的,也难怪,这些“捞佬”干得多是下等的工。

已经买得起皮鞋穿的云甫人用不着为擦皮鞋的事费心了,满大街的擦鞋摊会让你舒舒服服地坐在小凳子上,等上一支烟的工夫,你的皮鞋就会擦拭得又新又靓,光亮的鞋面能印出人影来。

这些擦皮鞋的大多是女人,她们往往自称是温州人,云甫人把这些北方的女人叫“捞婆”。

她们擦皮鞋的动作既快又麻利。每擦一双皮鞋的收费是两块钱,而她们所有的家当只不过是几管各色鞋油和几把鞋刷,这些东西用一个小菜篮就能装起来提走。

这简直是无本生意。每个云甫人都在猜这些“捞婆”肯定是赚了很多钱。

可云甫人是不屑去赚这种"下等"钱的,他们甚至会鄙视做这种工作的“温州人”。

但云甫人当时绝对没有想到,就是这些曾经被他们看不起的“温州人”,会在十年后,成为让全中国人人都羡慕不已的富翁,而温州则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富豪城市。

本来平静得象潭池水的云甫被这些“捞佬”搅得也骚动了起来,市里几条本来宽阔的街道被无数挂着花花绿绿时髦衣裤的时装摊点挤得象一条林间小径,曾经充斥大街小巷的录像厅几乎全升级成了“大炮筒”影碟放映场,原本狭小肮脏简陋的欢众席也换成了舒适的软沙式坐椅,挂上代表文明标志的‘严禁吸烟’的表牌。

即使是在饮食上,云甫也受到了“捞佬”们的影响而悄悄改变着,原本早餐吃惯米粉的云甫人,现在改成了喝豆浆吃油条,习惯了喝粥拌咸鱼的也换了吃“涪陵榨菜”。包子铺象雨后的春笋一样林立起来。

这种风潮甚至还吹到了居民大院,在大院里小有名气的“精明人”段连海就是第一个挺身出来“吃螃蟹”的人。

段连海之所以有名气,是跟他从来是赶浪潮的先锋有关的,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人总是对新事物充满了激情,打懂事起就没有扐下一件他能参与的新鲜事。

文革初期时,段连海着实出了把风头,在红卫兵里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头头,带着一帮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红卫兵在云甫可劲地折腾了一番,为了响应“破四旧”的号召,还把城西关帝庙里的关老爷给扔进了云江河。

扔了关老爷之后,段连海好象还没过够瘾,干脆在“关帝庙”的“关”字上贴了个“反”字,把它改成了“反帝庙”。后来,有人说,“反帝”是唯物主义,不能加“庙”。段连海挠着脑袋想了几天都没想出什么好名字,干脆再加了一个字,变成了“反帝小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