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一度辉煌过,其产生的水仙牌洗衣机曾是上海电器业的骄傲。可从1995年起,公司效益大幅度滑坡,1997年首次亏损达6600多万元,1998年又亏损6300多万元,1999年亏损伤口大幅撕裂,亏损高达1.9亿元,1999年的“5.4”青年节被戴上“st”帽子。2000年中期再亏5300多万元,并全年告预亏,于是乎在2000年5月12日,急切地把“st”帽子换成了“pt”。
公司也曾谋求过资产重组,可2001年3月19日公司董事会宣布,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纳赛斯投资发展中心、第二大股东上海新工联实业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同步电子有限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自动终止,这意味着重组失败。随着该项股权转让自动终止,连续4年亏损的水仙公司将不得不进入退市程序,几个月来有关法人股转让的重组希望破灭了。
2001年4月23日,“pt”水仙在沪市消失了。为此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说,由于“pt”水仙已连续四年亏损,且未能就近期扭亏为盈做出具体安排并提出有效措施,其申请宽限期未获上交所批准。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国证监会已经决定终止其上市。
与此同时,深市也抓了一只“鸡”祭刀。2001年6月18日,深市的“pt”粤金曼也黯然退市。
退市通道的开启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它意味着中国股市优胜劣汰机制的真正确定,也意味着越亏越炒的投机观念在股市里开始“退市”。随着“pt”水仙和“pt”粤金曼的黯然消泯,“pt”农商社、“pt”网点、“pt”红光、“pt”中浩等一些重亏公司纷纷递交《关于申请延长暂停上市期限的报告》。
股市的监管力度终于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退市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上市公司的头顶。
“管理层动真格的了。”退市通道的打开,让股民意识到股市的监管风暴到来了。
中国股市恶性发展的势头终于得到遏制,没有走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比起队员吸毒赌球,俱乐部为了升级而作假的中国足球,中国股市仍旧是可以塑造的好孩子。
监管层的有力打击令一些券商和上市公司纷纷倒地破产。“铁娘子”的铁拳砸下来,还是砸翻了一些券商。券商倒地,股市狼籍。怪铁拳是不对的,为恶的券商终究会倒地,狼籍的结局难以幸免。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推倒重来的预言在不久后的将来不幸言中,中国股市真的跌破千点大关,重新从三位数开始计算,多方的努力最终耗尽精力,可悲,可叹!
刘阳的凯悦从上市就遭遇股市暴跌,股价一落千丈,甚至跌破了净资产,成了“仙股”,有些可笑。
强哥和军哥他们也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一日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原本凯悦上市,高市盈率令他们身家暴增,原始股成了金砖。就连一直跑工地的李世民和花猫,身家也是上亿的资产。
可是现在,几个人包括凯越集团数亿的资产,顷刻化为乌有了。所有人胆战心惊,都害怕股市成了现实中的“黑洞”。
比起在股市上融资获利,现实中的房地产开发才真正叫做寸土寸金。大上海的房价从新世纪第一页掀开,就如同芝麻开花,节节攀高。
强哥和军哥已经无暇顾及股票的起伏,一门子到处寻找闲置土地,然后圈起来开发。
每次一开盘,房屋就预售一空,房价的走势却跟股价的走势截然相反,这怎么能不发人深省呢。
a股的走熊,并不代表中国股市就此进入了冬天。
同年初,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账户,交易b股股票。这个决定对许多业内人士来说是意料之外的,自1991年底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发行上市后,这个市场向境内的股民差不多封闭了十年。
此消息一出,商家们看到的是一次巨大的商机,券商纷纷打出“欢迎股民到我公司开立b股账户”之类的广告,银行打出“可代办b股开户、转账”的横幅,电视台的证券时段在大讲特讲b股,书商们眨眼间就抛出印刷拙劣的“b股黑马”、“如何炒b股”等小册子,报纸上b股的评论选股文章铺天盖地,有的报纸马上推出专号,大标题写着“阿b阿b我爱你”。
在股民眼里,这个消息是中国股市最后一次暴富机会。
也难怪中国股民有这种想法,因为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如果算上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手上的美金,那么美元的10%在炎黄子孙的口袋里,这些资金当然不会统统冲进中国的b股市场,但b股袖珍型与庞大的外汇对比,以及b股价低于a股一倍甚至几倍的股价相比,彻底打开了股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
b股向境内放开的消息一经公布,对以港币交易的深市来说,这比以美元交易的沪市刺激作用更大。
上海人换美元并不容易,而与香港毗邻的深圳弄港币要容易得多,许多深圳人手上都有港币,所以消息出来后,深圳街头出现了1990年才有过的股市狂热现象。深圳的银行营业部门前,还没开门前就已有市民握着存折排起了长龙。
中国股民对货币的热爱,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从19日消息出来到24日b股恢复交易,深圳各家银行的储蓄业务中有80%是b股资金转账,仅建设银行的一个营业部,一天就划转美金6万多、港币300多万。据说排队排得最凶的还不是内地居民,而是香港人。前来深圳开户的港人从21号开始就在深证所排成了长龙。
花花绿绿的港币如同滔滔江水,波涛汹涌的涌入深圳。香港的汇市随风而动,2月20日,港币兑人民币比率一度从1比1.06升至1比1.09。不少机灵的香港市民开始抛掉a股,提出存款,兑成港币,准备进入b股市场,大干一场。21日深圳本地市场一度港币告缺。深圳、广州周边地区港币黑市汇价从1比1.09升至1比1.12。
庞大的炒b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将过来,令港币一度告缺,这可吓坏了管理层。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马上联合发出《境内居民投资b股规定》,规定新存外汇者只能在2001年6月1日以后入市,这样限制了黑市换汇投资者大量资金入市。
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放的首个交易日,场面异常火爆。上午9点25分开盘后,沪市仅有6家、深市仅有5家个股从涨停板开出,而其它个股都因没有卖单出现,迟迟未能出现开盘价,大多数个股都有数千万的买单堆在“买一”的位置,等待b股老股民的“施舍”。
由于卖少买多这种不均衡状态的出现,到上午9时45分,沪市仅有10家个股是带量成交,其中st永久b共成交4.5万股,居成交量首位,深市则有27家个股带量成交,其中沙隆达b以15万股的成交量居首。在两市带量成交的个股中,深市有16家个股、沪市有1家个股仅成交1手,还有数家个股成交仅2手至5手。至上午10时止,沪深两市各有22家个股以零手散股成交。
可以想象到的情节,b股成了香饽饽,当日全面涨停。
死滞的b股市场终于迎来了春天,当年全球股市涨幅榜首地位被中国的b股市场荣获,上证b股指数从1月4日的37.91点上升到12月26日的89.69点,涨幅达137%。
或许正是这种巨大的涨幅让管理层看到a、b股市场股价缩小的希望,也看到两个市场合并的可能性。b股市场无疑是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吸引外资筹集外资的一种方式,这个市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的临近,随着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终将成为历史。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在人民币与外币自由兑换之前彻底解决,这也是b股向境内居民放开的真正的意义所在。
没错,b股的放开掀起了一轮抢购“新股”的狂潮,为此上证b股指数从80多点飙至241点,而深圳b股从130点附近飙升至394点,恐怕这种200%左右的利润新股也难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