阂桓鋈碌氖贝唇盗佟?br/>
上海:生命老去;欲望不死(代自序)(2)
四十年风起水生的上海生活,半个世纪不到的花开花落的上海时髦,但时尚这个小词并不能真正说明这之中的所有,“欲望”或许是更能够解读上海生活这部历史的一个大词。
fec(兑换券)曾是“时代欲望”的一个深刻说明。
80年代的早期,大部分上海男女对将要到来的生活还浑然不觉,一部分上海男女则傻傻地沉浸在自己的“万元户”梦想之中,这时,极小部分的上海男女逐一地进入了上海友谊商店、上海侨汇商店,他们在那里掏将出一大把fec,购买着当时的上海还相当稀罕的彩电、冰箱、东芝g33录像机。fec为他们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格调。与此同时,尽管我已有所察觉,但我深刻地记得自己由于缺乏fec而被冷酷地阻挡在“阅婷”、“重金属”等迪斯科舞厅门外的一番尴尬情景。当你目睹着那些用fec来换取当年红极一时的“kent”香烟的上海男女,你会明白,fec表达的不只是80年代的社会消费时髦,它还是一个封闭社会在即将解冻时候显示的一种征候。
以几乎是疯狂的激情前往中国之外地域或打工、或求学、或经商或展开人生种种经历的上海男女是“时代欲望”的另一种佐证。无论是“诺曼蒂登陆”还是“太阳底下的逃亡”,在一个传统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传统意识形态发生裂变的年代里,进入一个相对更为自由、更加解放、更无束缚的空间,是实现更大的野心、满足更大的欲望的必要条件,当然,在海潮一般涌向国外的男女中间,还有着这样一些人们,他们的远去是对黑暗心灵的再次逃避,这可以看成是被压抑的欲望的一次曲折发泄。
漫长的四十年,说不完、道不明的上海滩,几多时尚、几多欲望正在坚忍不拔地生成,又有几多时尚、几多欲望正在无可奈何地老去,对我来说,识认这座浩瀚的城市,经验她的丰富变化,感受她的急促呼吸,“新空间”的变迁可以作为一条探寻的脉络:
40年前,上海的大小舞厅在意识形态高压下被抹得一干二净;30年前,上海的所有咖啡馆也在“向左、向左、向左”的马雅可夫斯基式的欢呼声中命如游丝。一切的情调都在极权主义年代窒息而死,一起窒息而死的还有一切可能的奢华。
随后是hotel将这一切作了改变,它重温了上海曾经有过的那份格调,并加以奢华的色彩。
是在上海宾馆的23楼,上海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迪斯科节奏的震撼,而来自美国的记者,则在疯狂跳动的上海青年男女身上看到了“极权社会崩溃的迹象”;
是在华亭宾馆的二楼,上海人第一次敏感到西方的傲慢: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城市中那些丑陋事物的展示让上海男女的神经收缩并隐隐刺痛;
是在锦沧文华大酒店的地下室中,上海人第一次被未来将成为城市主流的生活方式所击倒,只有fec方能消费的“海涅根”啤酒不动声色地将不属于这个阶层的任何男女都挡在了它的门外;
是在波特曼炮制的“丽兹卡尔顿”的八楼,上海人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与中国大陆之外城市公民之间的差距:香港阔佬神魂颠倒于韩文扬那条轻舞飞扬的舞蹈之腿,而台湾巴子则以手中的人头马洋酒来宣告一个奢侈社会将以普通男女无法想象的方式提前到来。
hotel以绝对的体量掠夺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上海人的眼球,在城市审美的视角中,hotel彻底地改变了上海的旧有面貌,有效地改写了上海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因此,它窒息了上海人的审美神经。
到了2005年,公共的hotel已经丧失了它曾经的吸引力,而城市的不断进化正逻辑地需要另外一些新空间来满足上海人的欲求,这些空间一如hotel那么的奢华和优雅,但它们更为私密、更为个性、也更为生活,它就是城市的再次运动:超奢侈小空间。
仿佛为了对应这次城市运动的奢华节奏,2004年10月,北京的世界地产研究院公布了2004年《中国超级豪宅排行榜》,梳理了中国城市中的超奢侈小空间。在这张超级豪宅排行榜的名单中,获得提名的10座豪宅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北京占了其中的5个席位,分别是碧海方舟、爵世·玫瑰园三期、亚澜湾、紫玉山庄和碧水庄园三期,每套销售价格从数百万元到3800万元人民币不等。尽管北京的豪宅被提名最多,但最顶级的并不在北京,而是在上海,上海紫园,它单套的最高售价达到人民币亿元。
当然,1·3亿的造价不会是“新空间”的一个终结,而居住其中的那个超级富豪也不会是城市运动之一超奢侈小空间的终结者,没有终结,远不到终结的时候,对上海来说。
在超奢侈小空间的一边,我个人还把上海男女的“非常沟通”看成是阐释这四十年以来上海生活的又一个重要视角: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