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也有两个初中毕业生,在家里呆了半年多,没有事做,就随着春节回家来的同学到广州打工去了。
几声春雷,一场春雨,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树木开始发芽,大地开始变绿,春天一到,庄稼人又开始忙碌起来。
乡镇府的官员们也不例外的忙碌起来,除了那个搞得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部门外,为了搞活经济,今年还专门成立了经济发展委员会,由乡长亲自挂帅,大力宣传、推广、发展种养殖业专业户。不但每天广播不停宣传,还五天一小会,十天一大会的挑选那些思想进步,稍有文化的农民到乡上参加学习,到外地去参观,也推出各种鼓励措施:对养殖专业户优先审批建房用地,每户补助五百至二千元钱不等;对种植专业户每亩地补助二百元。这些措施,确实调动起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几年里,川中各农村乡镇形成了一股很大的种植风潮。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那些当官的只顾发展了专业户,之后就撒手不管了后续服务工作。比如竹笋种出来了,没有人来收购,卖不出去,种植户血本无归;蘑菇种的人多了,收购价就往下跌,简直比种庄稼都不如,猪只、蚕茧也是如此。几年之后,农民的积极性没了,对当地政府也失去了信心,也充分证明了乡政府的地方官员的无能,他们根本就没有把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只是做做样子,骗骗上面,哄哄下面,把国家拨下来的扶贫资金尽收腰包。
郑梦影当时也去领了一些桑树种子,自己来播种育苗,她心里计划着把家里的一部分包产地用来栽桑树,明年就可以多养蚕,黎晓琴也很赞成。
黎晓民出去之后,每个月回来一次,住一夜又走了,回来主要是拿风车摇手,还顺便带回一千多元钱,交到郑梦影手里,让她充满着喜悦。
她虽然忍受着独守空房的寂寞,漫漫长夜的难熬,但金钱的诱惑和生活的需求,又不得不让丈夫远去。
好在黎天寿把当家的权利交给了她,使她觉得在这个家有了一种地位感和责任心,姑嫂二人的关系也相处得不错,每天一起早出晚归,日子倒也过得开心。
不知不觉中,几个月过去了,小麦和油菜早收了,秧苗也插下去了,长势很好。
郑梦影的肚子渐渐凸了起来,她怀孕了。
这一下乐坏了黎天寿,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整天挂着笑。
有一天,社长张云风提醒她:“郑梦影,你办准生证没有,如果没办的话,就快去计生办办理哦,免得生了罚款。”
郑梦影疑问道:“生第一胎都要办准生证啦?”
张云风道:“当然了,现在乡上计划生育卡得紧,没得准生证生了是要罚款的,我看你们也没办,就跟你说一下。”
“谢谢社长,那怎么办呢?”
“你先到我这里拿一个证明,然后到村主任那里去办。”
“要得,谢谢你,社长!”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