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天寿在解放前是一家贩私盐商的脚夫,学到一些经商经验。那盐商见他头脑灵活,很有经商的天分,觉得他很有前途,就把小女儿嫁给了他,那女人一共给他生了五个子女。后来那盐商转行,就把那家盐行送给了他,他凭自己的商业头脑很快就积存了一大笔钱财。他开始觉得盐商每天奔波太辛苦劳累了,于是决定到农村先买几十亩田土出租,当个小地主,坐收租金过日。有一年他路过张家湾,看到这里风水好,土地肥;就放弃贩盐的生意来到张家湾买地建房,用了两年的时间,花费了他用半生心血赚来的钱修建了这座张家大院。不知是他运气不好还是他没有看清当时的形势,没有几年就解放了。新政府成立后,他家的田土和房子都被没收了,田土拿来分了,房子充公分给了那些没有房子住的穷人;他老婆怄气不过,一口气接不上来,就闭了双眼;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为公家献出了生命,就把房子退还了三间给他。在划分成份的时候,又落了一个地主的名头,他的几个儿女因此也受到一些牵连;本来是要受到批斗的,好在他的三个儿子在解放前都读过一些书,有知识,有文化;解放后新政府大炼钢铁、开采煤矿、铁矿,急需要人去做,特别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就到农村来大量招收农民去当工人。他大儿子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去钢铁厂当了一名技术工人,没想到没干多久就因公而死了,至今他还领着每月六十元的抚血金。他二儿子去接了大哥的职位,人民公社就免了他的批斗。他的三儿子(也就是黎晓民的父亲)后来又在为生产队犁田时被牛打死了,属公伤事故,生产队每年要用两个劳动力的工分把黎晓民兄妹养到十八岁,土地包产到户的那一年,就把他兄妹二人后面几年的抚养公分按当时的价值折成钱全补给了他们,所以他们家里颇有积蓄,在当时来说也是比较富裕的了,比起那些贫下中农、子女多的家庭,日子当然要好过得多。
当时正是中国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的初期,农村的青年男女还没有多少外出打工的。土地虽然包产到户几年了,农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只有少数经商,会一技之长的家庭经济有好转之外,大多数的家庭的经济还是很紧张,特别是那些孩子生得多的家庭都是十岁左右一个一个的孩子吃着长饭,粮食虽然比大集体的时候收成一年比一年多,但政府的公粮、双提也一年比一年增加。因此,农民每年完了公粮、双提之后,也只能解决温饱,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经济来改善住房和生活,常常还要靠省吃俭用来接扣第二年的收获季节。
郑茹双知道郑梦影的婚事是由二妈吴谷英做主,于是趁郑梦影回去就把黎晓民及他家里的情况给二妈说了一偏,末了还道:“这样的人家现在很难找了,家里只有一个男孩子,负担也轻,家庭条件也不错。几年妹妹出嫁了,他公百岁老了,家里什么都是他一个人的,没有人跟他争。”
吴谷英犹豫道:“他们家的成份好像不太好。”
郑茹双道:“二妈!现在开亲还看啥成份,几年前就取消了,二妈!你看那个还分这些?”
吴谷英点点头道:“也是,可是他父母都没有哦!家里都没有一个人照看!”
郑茹双道:“这样才好呢!梦影一过去就当家,什么事都自己做主不受人管。”
吴谷英又犹豫了一下道:“茹双侄女,好像他比你矮一辈,也该比梦影矮一辈,怎么可以结婚!”
郑茹双笑道:“二妈,现在是啥子年代了,那还讲究那些,如今的年青人只论般配,哪个去论辈份,再说梦影跟晓民也不是至亲,更没有血缘关系,那有不能结婚的!”
吴谷英道:“说是这么说,那亲戚之间以后怎么喊?”
郑茹双道:“该怎么喊就怎么喊,各喊各的呗。”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