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看看孩子!”吴谷英说。
“妹子,快到床上去,天这样冷,别凉着,陈婶,帮帮忙!”刘素华刚才被吴谷英顶的胸口疼痛,紧张的心情一松懈下来,扶着吴谷英就感到吃力。
陈婶是郑朝石隔壁的临居,她已经用草纸在床上铺了一层,随即帮着把吴谷英扶着躺下,盖上棉被。
“朝石兄弟!再去拿一床棉睡过来,坐月子怕冷,不要冷凉了。”刘素华看见郑朝石在旁边,就说道。
郑朝石答应着,喜孜孜的去了。
他跟妻子吴谷英已经有了一个八岁的儿子,七、八年后妻子再怀孕,他们都希望是个女儿,结果事如心愿,心里自然高兴。
“吴大姐!把孩子抱过来我看看!”吴谷英躺在床上说。
“孩子太瘦弱了,大约只有两、三斤重;谷英,你怀孩子的时候怎么不多吃有营养的。”吴妈责备的口气中带有一丝忧虑。
“吴大姐!孩子不会有事吧?”吴谷英听了吴妈的话,一种担忧笼罩心头。
“应该不会有事,但这样天寒地冻的,不要冷着孩子。”吴妈把小梦影放在吴谷英怀里:“现在这样的孩子很多,只要孩子的奶跟得上就好了。”
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年代,大集体时期,农民生活困难,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政府不但没有搞计划生育,还提倡多生多育。每多生一个男孩,生产队就要奖励十元钱,两百斤粮食;每多生一个女孩,就奖励五元钱,一百斤粮食;(注: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自古就有,早就根深蒂固。毛主席他老人家虽然说过要男女平等,他的跟班也下来下发了文件,可听的人又有几个呢。中国的人口众多,文化水平比例低,平民百姓就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千年遗传下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想要一下子除去,又谈何容易。)要知道那个时候的钱和粮食是多么的宝贵。所以那个年代的农村,每个家庭(特殊的极个别家庭除外)至少都有三、五个孩子,多则七、八,甚至十几个孩子;当时就流行着一句:多子多福,有人就有一切;不象现在流行着的:有钱就有一切。
常言说得好:越穷越生,越多越争。
小梦影满月那天,正是第二年开春过后,要给她取名字;她父母没有啥文化,不知道给她取啥名字好。还是她爷爷看见屋边的几株桃树一夜之间开花了,很鲜艳,心里一下子来了灵感,就给她取名叫桃花,也就是郑桃花。
一晃七年过去了,小桃花到了读书的年龄;但她的个子仍然很矮小,看去只有四、五岁大的孩子那么高,学校老师没有收。怕收到班里不好教,给自己增加麻烦。(那个时候农村还没有幼儿园,连公社场镇上都还没有)过了两年才又去报名,这个时候,又换了一个老师,还是她父母去给教她的老师好说好歹才免强收了她,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有两年了。
当时的农村虽然贫穷落后,但是政府很重视文化教育;(也许跟当时全国流传着的一句‘毛主席爱儿童’这句话有关)除了公社设有初中外,每个大队都建有小学校,教室虽然简陋,总算还有几个咬文嚼字的文化人教书育人。不至于让新中国的新主人成为睁眼瞎不识字的文盲。
教小桃花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个女老师,三十岁左右,很漂亮,戴一副眼镜;听说学历很高,是个清华大学毕业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从大城市调来支援农村教育的,还是个教授的女儿。文化大革命过后没几年,又调回大城市去了。
女老师第一次看见小桃花长得小巧玲珑,聪明伶俐,睁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给人一股勾魂夺魄,朦胧美的感觉,就觉得桃花这个名字安在她身上就显得很土、也很俗;就给她另外取了一个学名:梦影!可能有崇敬当时美国最红的性感影星玛丽莲*梦露之意。
郑梦影这个名字从此就诞生了。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