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enary
雇佣军是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后果而受雇于任何国家或民族并为之作战的职业士兵。使用雇佣军不但经济上耗费大,而且在政治上也很危险,如14世纪初叶拜占庭帝国雇佣的西班牙边民帮助拜占庭帝国打败土耳其人以后,就转过来攻打他们的雇主,并在肆意蹂躏色雷斯两年之后,继续糟塌马其顿。在15世纪,由瑞士、意大利和德国士兵组成的各个“自由连”受雇于各国亲王和公爵。这些佣军往往贪婪、残忍、毫无组织纪律,在作战前夕逃跑,大肆抢劫。他们逃跑多半是由于雇主不愿或无力支付酬金。如果及时付酬以严明纪律,事实证明雇佣军还是有战斗力的。瑞士的各个州政府就曾大规模养兵,供欧洲各国雇佣,这些雇佣军享有很高的声誉。但西方的一些史学家,都用这样的语句形容14世纪至18世纪的瑞士雇佣军:“他们最吃香的、也是最为声名狼藉的。”法国在18世纪时,瑞士雇佣军是其正规军里的精锐部队。但是从18世纪末叶以后,雇佣军多半是兵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些第三世界国家(例如扎伊尔),政府和反政府集团都曾雇用雇佣军,战绩相当出色。
尽管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使用雇佣军,但实际情况却是,雇佣军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充。在全球许多的热点地区,都不乏他们的身影。现在伊拉克的每5名军人之中就有一名外国雇佣军。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种族,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了钱而冒险,也有因为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而战的,还有厌倦了平静生活想寻求刺激的。如果真的“存在就是合理”,那么现代雇佣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呢?
历史悠久,踪迹遍布全球
“雇佣军”,是英文(mercenary)与“惟利是图者”的同义词,中国古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对这类人的生动描述。从古希腊时代开始,雇佣军就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以“战争”和“冒险”为职业,开始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向外扩张时使用了大量的雇佣军。他们打仗时是军队,掠夺资源和进行商业合作时就以公司的面目出现。
冷战时期,美国在一些特殊的军事行动中也使用了雇佣军。1961年4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1000多名雇佣军入侵猪湾,企图推翻卡斯特罗的革命政权。上世纪70年代,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在非洲、甚至从美国招募了一批雇佣军,组成伊斯兰军团,最多时达到1万人。
近十几年来,在世界各个热点地区,都能够找到雇佣军的踪影。1996年,刚果(金)前总统蒙博托招募雇佣军阻止当时卡比拉领导的反政府军的进攻。在安哥拉、波黑、科索沃、阿富汗、车臣等地发生的武装冲突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外籍雇佣军出现。目前伊拉克境内有几十家雇佣军公司,手下雇员超过两万人,他们负责保卫伊拉克临时政府大楼、机场、石油管道等重要目标。在东亚,也有外国雇佣军,他们大多为反政府势力、宗教势力卖命。
转型成功,经济诱惑巨大
20世纪80年代以前,雇佣军都是以个人或小团体为单位,他们策动政变、绑架暗杀、劫掠财物,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形象极坏,被称为“战争动物”。2003年联合国大会曾通过一项法案,禁止外籍雇佣军这个职业,雇佣军活动一度受到限制。
从90年代开始,雇佣军开始逐步转型。首先是搞集团公司化经营模式。全球现在大约有100多家这样的雇佣军公司,其中南非私营武装公司(eo)、si公司、军事职业资源公司(mpri)、黑水安全咨询公司等四家规模最大。
其次他们与国家、政府等强力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实际上,世界各大私营武装公司都有很强的政府背景,比如一家名为戴恩国际公司的企业,它承包的最具知名度的项目,就是为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提供保镖,替换原先由国防部长为他提供的当地保镖。
三是以国家和大的跨国公司作为主要客户,提供“直接战争服务”。以美国为例,私营军事企业如今参与着美国军队所有重大海外部署行动,单是五角大楼一家,就启用了30多家私营军事企业,在伊拉克,大批的来自哥伦比亚、智利、南非甚至是韩国的外国雇佣军活跃在各种岗位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
雇佣军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诱惑教人无法抗拒。作为战争经济的一部分,数目众多的雇佣军中介机构、中介公司每年从五角大楼拿到高达百亿美元的合同。2004年,除了直接支付给战区雇佣军人的费用外,美国防部还向私营军事公司支付了300多亿美元―――占到其年度军费开支的8%。另外,雇佣军职业对世界各国退役军人的诱惑最大。英美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军人退役后仍身强力壮。但是,他们的收入并不如意,于是纷纷加入私人军事公司,以赚到更多的钱。美国雇佣军公司在伊拉克的雇员平均日工资为1000美元;塞拉利昂政府雇佣军每人每月的报酬约为1.5万到1.8万美元,另外,还有一笔很高的人身保险费。
多种用途,备受各方青睐
各国对雇佣军情有独钟,可谓原因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