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人领着风逸尘见到玄一真人后,想到自己还有不少事情待办,这培养教导的事情一时半会也做不来的。于是,就命风逸尘拜了自己的师弟玄一真人为师。武当道脉本就一统,大道有成的张真人又怎么会在一名儿上斤斤计较呢。
而玄一真人甫一见到风逸尘也是惊羡了许久,啧啧赞口不绝!自然一口应允下来。
再说玄一道人看到师兄的异常反应稍感诧异,略一思索即刻明白内中原由。就清了一下嗓子。张真人利马就被玄一真人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玄一真人右手成剑指立于身前,打了一个揖首笑道:“师兄,元尘上山后,俗家名字当中有一尘字,而他这一辈当占一元字。所以,他现今的道号为那元尘二字。”
张真人听后颔首说道:“大道之下,一切皆幻。名字不过行走尘世间的一个称呼罢了。但也难得师弟一片用心。”说完又慈眉善目的望向元尘。
这一不经意的看去,让张真人大吃一惊。只见元尘此时两眼直勾勾的看着地面,气色阴晴不定。由紫府中悄然的腾起一股虐气。
此时,玄一真人也感觉有异。侧首看向身旁的元尘,也不由的眉头暗皱。
原来,元尘因为张真人的突然出现,惊喜交加的同时又想到了暴毙的父亲及过去经历的种种苦难。一时间,积蓄小小心灵深处的那份愁绪被引发了出来。但是怎么说也不至于产生虐气啊!
玄一真人将放在案几之上的左手食指、中指,好象并不经意的而却又暗含某种韵律的那么敲弹了两下,瞬间就切入了元尘如岚似雾的意识当中。元尘只感觉眼睛眨动了一下,随即迷茫的看着静寂的气氛不由得对自己刚才的走神感到一丝迷茫。
张真人一看师弟施展了一记“心梦无痕”将元尘巧妙的拉回到了现实中。想了一下说道:“元尘,你先回正殿料理白日的功课,待酉时再来此处.届时,我和你师父将有话对你交代。”
元尘听后看到师父点头默许,就回了个礼,糟糟懵懵的转身向外走去。
看着元尘渐去渐远的身影。张真人对玄一真人问道:“师弟,元尘这孩子在山上这三载可曾经历过其他凶险之事?”
玄一真人想了一下,很肯定的说:“三年来,元尘从没有独自离开过玄天大殿十里开外。平日几乎都在元风的左右按时完成相应的功课。有元风在侧伴护,咱这武当山上还有什么他应付不了的事吗?而且,也没听下面的弟子与元尘这孩子提及过有何意外遭遇啊。”
“那元尘紫府升腾出来的虐气是怎么回事?”张真人转头看向自己的师弟不解的问道。
“这个……“玄一真人也是摇头。
半响,两人几乎是同时如梦醒之人的意识到:是了,是了!天道不偏,大道未证之下,任你是福德无双,夙慧独具,也是逃不掉一个缘字的。
元尘历经三世轮回,每一世都能道心不泯,矢志不渝的坚持修炼,如此累积三世才于这一世具备了长生久视,证道升仙的机缘条件。但是,大道虽一,可每个人的成道机缘又是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修道之人,普遍是依道而行,傍法而修。时时刻刻的与道不须臾离也。恰如唐朝佛教高僧神秀说的那样:“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扫,莫使染尘埃。”
不过,还有一类修道之人与上面的情况大有不同。他们天资聪颖,福缘深厚,修炼上使得一分力顶得上普通人修炼的九分力。因此,天道公允之下自然也让这些人在修炼一途上障碍多多。这实在是大道无私,不偏不倚的写照。元尘自然就是这一类人。
想到此,玄一真人垂帘闭目,默运元神推敲起自己徒弟的这一世修炼的果报。一番神测下来,只觉天机渺渺,朦朦胧胧!无奈之下,知道再探也无助益,就元神归位,睁开眼来看着张真人微叹道:“我刚才元神默运,天机掩盖之下,一片混沌,不得要领。不知道师兄对此事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