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大-第14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1 / 2)

踔撩挥檬巧缁嵘瞎惴捍嬖诘钠嗄昀矗捎诘澈凸伊斓既硕喑鲎郧寤5虾=淮蟮壤砉た圃盒#嗣嵌杂诒贝笳庋加形目朴攀频淖酆闲源笱г谏缁嵘系牡匚恢鸾ゲ骋伞h欢荨赌戏街苣吠臣疲刂?007年5月底,拥有北大教育背景且在任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多达57人,远远超出清华出身的37人。昔日的〃北大荒〃,摇身一变为〃北大帮〃。这意味着更多文科背景的官员开始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文科无用论〃可以休矣。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49节:底气文/侯桂新(6)

社会上长期存在的另一个对于北大人的偏见是认为北大人太〃狂〃,太独,不善于待人处世,与人合作。这种本质化的论断其实是相当浅薄无知的。凡是断言北大人如何如何的,都不可信。因为〃未名湖是个海洋〃,穿梭于校园里的几万学生,个个不同,在兼容并包的宽松气氛下,发展出多元并存的文化丰富性。社会上关注北大,常常拿北大说事,其实那不时发生的个案,未必就是北大的典型,不具有充当三段论前提的意义。包括对北大的各种宣传也是,多数来自所谓的校园精英,他们并不能代表同样生活于北大的〃沉默的大多数〃和〃中国的脊梁〃。

今年六月,在北大中文系的网页上突然看到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致07届毕业生的一封公开信。信比较长,重点之一,便是提醒大家步入社会后不要过于〃清高和任性〃,要懂得必要的收敛和妥协。温老师固然是有感而发,外人就此批评北大却并无根据。从来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拿出可靠数据,证明北大的毕业生真的就比别校的〃张扬〃和〃怪异〃。北大人也是聪明人,要说他们连基本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其中又怎么可能有57人成为了副省部级以上高官?

认为北大人〃狂傲〃的人,很可能是无法懂得〃傲气〃和〃傲骨〃的区别。〃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一百多年来的挨打和落后,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一个重创,时至今日仍未复原;具体到微观层面,便是某一社会群体乃至个体的不自信。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北大人的强烈自信和傲骨,在部分国人看来便成了眼中刺,心高气傲啦,狂啦,太自我啦,特立独行啦,不好合作啦,都成了莫须有的瑕疵。

然而,在我看来,怀有充分的自信正是北大人最可宝贵的品质。这种自信是由北大的独特历史传统和整体文化气氛熏陶出来的,名师云集,名流往来,藏书巨富,都是构成这种校园文化气氛的因素。在北大,只要一个人有所追求,他就能够感觉得到某种〃精神的魅力〃,寻找得到必要的丰富资源,海纳百川,将其化入自己的灵魂,并在潜移默化间获得某种沉稳而恢弘的气度。

归根到底,北大能够馈赠给它的子民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硕士导师曹文轩先生曾经写过一篇《背景》,标题的两个字便说明了一切:北大作为一个巨大的背景,给予北大学者特殊身份,成为他们的无形资产,使其感到富有,收获自信与勇气。作为从北大走出的一名普通学生,我愿意用另外两个字表达北大对于我的意义:底气。对于多数北大学生,我想这个词也是适应的。

←虹←桥书←吧←bsp;第50节:底气文/侯桂新(7)

2006年,在离开北大四年后,我放弃了重回母校攻读博士的机会,南下香港求学。过去一年来,常常思念北大。由于有了新的参照,更加认识到北大某些方面的可贵,以及它在个人精神建构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对它的一些弊端也看得更为清楚。北大从来不是完美的,尽管它在中国几乎是一个神话。当局者迷,有一部分师生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仍陶醉于〃北大真大〃的快感中。固然,相对于一般高校,北大风气更好,进取心更强,但如看不到它的种种局限,或者虽然看到却迟迟不干实事去解决,对于北大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有时听到外人说,幸亏还有个北大,北大人就不会怎样怎样,北大就不会有什么什么问题,感到很欣慰。但有时也听到本校的老师说,中国未来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就系于北大一身了,只要北大不倒,中国就有希望。这种坐井观天的自大狂言论,又让人很悲哀。

真正的北大人还是应当更清醒些。不要有那么强的优越感。不卑不亢永远是最好的。

北大的路正长。

想起一件往事。十八岁那年的金秋,我独自出门远行。行前,很多人纷纷来探新闻。一个不怎么认识的中年阿姨于是和我有了以下一段对话……

〃你要去哪里读书?〃

〃北大。〃

〃什么?〃

〃北京大学。〃

〃北京的哪个大学?〃

〃北京大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